FC31為什麼不在兩邊進氣口設置內置彈倉?

有灰灰機


其實,F-35也沒有在進氣口兩邊設置的“側彈倉”。

F-35腹部彈倉圖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腹部彈倉已經擠佔了F-35機身的大部分空間,已經沒有空間再設置側彈倉了;FC-31也是同樣的道理。側彈倉的缺失,意味著它們難以在隱身模式下掛載格鬥彈(F-35可以選擇在翼尖掛載),也意味著它們比F-22、殲20這種重型機,在內掛模式下,要少至少2枚導彈。

這就是重型隱身戰機的優勢,顯然不只是探測能力方面。在涉及到我國4代艦載機,支持FC-31的朋友經常會說的是,FC-31可以搭載更多的數量啊!但是,如果從“所掛載的導彈的數量”的角度來考慮呢?是不是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即使是腹部彈倉,F-35目前也只能掛4枚中距空空導彈,也就是說,中距彈也比F-22少兩枚。這樣的話,F-35的實際空空導彈的掛載數量,只有F-22的一半!同樣的道理,這種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在殲20與FC-31的對比上。這樣的話,是不是支持殲20上艦的人更多了?

當然,F-35的製造商洛馬公司正在改進F-35的內彈倉掛架設計,以使F-35A、F-35C在以後可以用內彈倉掛載6枚空空導彈,不過美國空軍方面倒不是很積極。

即使是FC-31的2.0版,其腹部彈倉的寬度也是明顯小於殲20腹部彈倉的寬度的。目前,殲20的腹部彈倉可以掛載4枚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如果是PL-12的話,採用前後交替掛載的方式,應該可以掛載6枚(主要是我國空空導彈體積比較大)。但是對於寬度更窄的FC-31來說,就比較難辦了。

目前,FC-31的整體佈局、結構(比如起落架)已確定,大幅改動起落架的位置(佔用了側彈倉的位置)改側彈倉已基本不可能。FC-31目前要做的,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改進自身彈倉的掛架設計,一方面也可以像F-35那樣整合翼尖的掛載能力。同時,也希望我國空空導彈在體積方面能夠更進一步。

目前,美國正在開發體積更小的空空導彈,這種導彈長度只有現在的AIM0120的一半,射程卻基本相同;這種進步能夠大大提升目前戰機的導彈攜帶量。我國也應該緊跟這種發展趨勢,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晨曦談兵


關於FC31咱們先來看一組戰鬥機長度的數據:殲20,20多米。殲11將近22米。蘇57將近20米,F22將近19米,殲10是16.5米。殲31是16.9米。簡單的講:殲31是一架“非常小的飛機”。

FC31在哪?眼神好的可以找一找。

蘇57和F22,設計的初衷是在歐洲作戰,而歐洲這個戰場本來就不大,所以這兩款飛機對作戰半徑的要求都不高,在機體設計的就比其他飛機小一些。這也是兩款著名的短腿飛機。蘇57和F22本來就是體格偏小的戰機,而FC31比它倆還要再小一圈,它要是再小點,就接近靶機、航模的水平了。

作為5代隱身機,燃油和彈藥都要內置,放在機體的內部。而FC31的機體太小,所以它的載油量和載彈量一定是非常非常低的。

FC31的大小和殲10相仿。但殲10的彈藥是外掛的,機身內部可以全部用來裝燃油。FC31的機身內部只能拿出局部裝燃油。而且FC31是雙發戰機,殲10是單發戰機。2臺發動機本身就佔據了機體更大的位置,這就又擠壓了載油的空間。

去掉內置彈倉的空間,去掉一臺發動機的空間,FC31的載油量絕對不會超過殲10的3分之2。作為雙發戰機,FC31的油耗還要遠遠高於殲10這種單發戰機。

機身太小,去掉彈倉和發動機的位置,FC31的載油非常少,再加上雙發的高油耗,我們就能總結出來:它的作戰半徑肯定是短的極其感人。

F22的作戰半徑只有700-800公里,正常來講,FC31絕對要低於這個數。

為什麼要說正常來講呢?因為如果按照F22、殲20這種正常設計,主彈倉+機身兩側副彈倉,即便是樂觀一點算上這些年中國工藝進步,可以用大量的複合材料,輕量化機身,FC31的作戰半徑也絕對不會超過700公里,應該和著名的短腿前線戰鬥機米格29的600公里作戰半徑在一個檔次。

以FC31的先天條件,它的作戰半徑就應該是600公里,而體積巨大的殲20,作戰半徑超過了2000公里。正常看,FC31這麼短的作戰半徑很明顯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所以FC31的設計者們也只能往不正常上走一下:取消兩側副彈倉。

隱身機的彈倉和載油是零和的遊戲,彈倉大了載油就得減少,想增加載油量,就得壓縮彈倉。FC31這樣的設計就是要讓出彈倉的空間給載油。去掉了副彈倉,載油空間就增加了,這樣一算,FC31的作戰半徑比較合理的推算應該是900公里,沈飛自己宣傳的1000公里肯定得有點水分,畢竟做廣告嘛,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樣的設計很明顯又產生一個滑稽的效果:載彈量太少。如果我們以殲20為參照,FC31合理的載彈量恐怕也就是4枚導彈。

殲20主彈倉可以裝4枚中程空空導彈,副彈倉帶2枚近程導彈,總共6枚彈。但是,殲20主要的攻擊武器是那4枚中程導彈,2枚近程導彈是防身用的。用中程導彈完成擊殺,近程導彈留在手裡,防止被敵機突擊到近前。作戰流程是發射完這4枚中程導彈就撤出戰鬥,近程導彈留著,預防萬一,起到個手槍的作用。不可能出現殲20帶著2枚格鬥導彈衝上去跟人家狗斗的局面。因為這樣打,隱身的價值就失去了。隱身機,殲20也好FC31也罷,都不會主動參與狗鬥,因為這是用自己的短處打別人的長處。

按照這個思路,FC31只能帶2枚中程導彈+2枚近程導彈,實質上用來打擊敵機的只有2枚中程彈,太少!如果帶4枚中程彈,全打完再遇見敵機,那也只能等死了。

FC31的機身原始設計非常小,載彈量和載油量先天受限制,取消兩側副彈倉是無奈的辦法。最後就形成現在的局面:作戰半徑900公里,偏小。只能拿出2枚中程導彈進行攻擊,留2枚近程導彈自衛,火力太弱。由於機體小,FC31的雷達也會小,探測距離又要縮水。這是一個方方面面都短半截的和稀泥產物。


當然,你要是認為FC31能裝6枚彈也成立,但作戰半徑就得再砍掉200公里,反正機身就那麼大。4枚彈,作戰半徑900公里。6枚彈,作戰半徑600-700公里,保衛機場。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相當不錯,注意到了殲20跟殲31空戰能力的巨大差異。不要把側彈艙想得太簡單,以為是個飛機就能設。實際上它的難度比主彈艙還大。厲兵哥講解一下導彈發射原理,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設不了。老規矩,心急的拉到最後看結論。想漲姿勢的慢慢看。

圖一:殲20很大,所以能設側彈艙。

F-22和殲20是世界上惟二的完全版五代機。殲20秀彈艙,實際上是除了主彈艙以外,還秀了側彈艙。主彈艙用來掛中距彈或是精確制導炸彈,側彈艙只有一個作用,就是掛近距彈。殲20的側彈艙掛的是霹靂10格鬥導彈。在五代機之間的空戰,近距作戰爆發的機會非常高。因為大家用雷達都無法從遠距離發現對方。格鬥彈的有無,是空戰關鍵。

圖二:自己看看殲31的小身板。主彈艙大得驚人了,哪有空間設個側彈艙。

殲31不是不想設側彈艙,而是設不了。殲31太小,沒有空間可設。所以殲31註定了是個低檔五代機,也就是五代機中的殲七。殲31跟F-35類似,戰鬥力是不完整的,中距彈可以內置,掛在肚子下的彈艙裡,格鬥彈不能內置,只能掛在翅膀下邊。這樣就會嚴重破壞隱身效果。硬生生把一個隱身機變成一個,類似美軍超級大黃蜂的半隱身機。

在實際作戰中,F-35對上殲20,或是殲31對上F-22,都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因為近距格鬥導彈裝與不裝都很為難。如果不裝的話,在近距格鬥中,就會被虐到死。如果裝的話,又會變成非隱身機,沒有隱身效果。不用進入格鬥戰,在很遠的距離就會被發現,對方中距彈就扔過來了。


圖三:F-35也沒法設側彈艙。

有人把側彈艙想得太簡單,以為加個鼓包就行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側彈艙雖小,但是非常複雜。設置起來難度很大。它內部並不只是一個坑,而是有一大坨的動作機構。需要有可以伸出機體的內置掛架,需要有動作結構,需要有液壓和電力管線。飛機如果太小,你是拼了老命也裝不下的。

如果把格鬥彈塞到主彈艙,行不行?答案是可以,但很難。F-35也想這樣幹,但目前還沒有成功。先進格鬥彈全都是用紅外成像原理,需要在發射前,讓格鬥彈的導引頭,跟著飛行員的眼球轉起來,直到截獲目標。然後才能發射。格鬥彈也有發射後截獲目標的模式,但這個模式容易貽誤戰機,並不是主要作戰方式。

圖四:F-35坑爹的“終級空優”模式,可以掛12枚中距彈,和2枚格鬥彈。這時它完全不隱身。

這就註定了格鬥彈在發射前,需要從飛機肚子裡伸出來,讓導引頭去找敵機。而中距彈和遠距彈因為使用雷達制導,所以不需要有這個過程。主彈艙是沒有把導彈伸出來這個功能的。如果硬加這個功能,主彈艙需要在空戰中一直開艙門,飛機就完全不隱身了,而且大機動動作時,艙門會擋住格鬥彈導引頭的視角。限制格鬥彈發射的機會。


厲兵


fc31為什麼不在進氣口兩側設置側彈倉原因非常簡單,真的塞不下了

fc31鶻鷹戰鬥機,長度跟f35半斤對八兩,並且fc31用在發動機上的空間更大,並且fc31的彈倉級別,沒比j20小多少,本身就沒有多大的機體空間還要保障進氣道,機體框架,內置油箱,所以真的沒地方塞側彈倉了 就是主彈倉,都是靠著s型進氣道愣扭出來的


再把側彈倉加上這還有沒有進氣了:

所以過猶不及,既然是中型戰鬥機,也就別指望求大求全了

想求大求全還低成本?j20 1.0砍兩刀正好 相對便宜,大彈倉,不用失量發動機,側彈倉嗯比fc31強多了


嘯鷹評


殲31戰鬥機,是由我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發並生產的一種戰鬥機,其戰鬥性能十分出色,作為中國主要的五代外貿機,在很多情況下看,這款戰鬥機甚至可以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鬥機相較量。從技術定位上面來看,殲31屬於中檔五代戰鬥機,具有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使用了大量隱身塗料與設計,同時可以支持一定的信息作戰,完全符合五代機的4S標準,和F35戰鬥機十分相似。不過,很多軍迷對於FC31都有一大疑惑,這就是殲31為何沒有副彈倉,只能攜帶2-4枚導彈,且根本無法攜帶大型對地攻擊武器?其實是有這一技術限制,據軍事專家稱,這就是空軍沒有選擇殲31的原因。

首先要知道的一點是,大部分五代戰鬥機在作戰時候,都不會在彈倉之外掛載武器。這是因為一旦在機翼上掛載導彈,這會導致戰機的隱身性能大大下降,在雷達上可以輕鬆找到,這就使得五代戰鬥機最重要的隱身性能形如虛設,背離了五代戰鬥機最初的設計指標。

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各國戰機都在用各種辦法擴大自己的內部彈倉,或者是採用“左輪手槍”式彈倉,這就使得戰機可以掛載很多的彈藥,完全可以支持一場高烈度空戰。但是殲31的彈倉只在機腹下面,據推測只可以2-4枚導彈,這是萬萬不能支撐一場空戰,且內部彈倉體積並不大,攜帶一些空對空導彈沒問題,但是根本不可能攜帶C-802這種反艦導彈。

而類似F35這種戰鬥機,主彈倉的確不大,但是他擁有兩個副彈倉,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載彈量,可以搭載更多的AIM120系列空對空導彈,在空戰方面自然是佔據一定的優勢,至少可以佔據一定的優勢。

殲31戰鬥機則是因為這一限制,根本無法在進氣道附近安排副彈倉,要知道的一點是,殲31戰鬥機是兩側進氣設計,如果在進氣道上佈置了副彈倉,那麼戰機引擎可能面臨無法獲得足夠空氣量,在空戰中甚至可能會引起發動機喘振,嚴重的可能導致發動機空中停機,這在空戰中是要命的。

正是這點缺點使得空軍最終沒有選擇殲31,而是選擇了殲20.畢竟在發動機方面,中國還是存在很大缺點的,可以說是落後於美國,如果裝備了F35的發動機,那麼殲31可能有安裝副彈倉的機會。


霹靂火防務


這個問題屬於先天設計上的問題,FC31在設計定位上實際上是作為殲20的一種補充,而不是競爭對手,所以在設計指標上,明顯要比殲20低了很多,尤其是在機體尺寸上,故而已經沒有空間來安裝側面的內置彈艙了。

由於整體尺寸上的限制,不允許配備側彈艙 ,只能夠集中力量解決主彈倉的問題,這屬於一種選擇性的問題,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不能這麼幹。現代戰機的設計屬於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往往存在顧此失彼的問題。

單純為了增加側置彈艙是不現實的,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為了某項指標而刻意採取某些措施,必須考慮由此帶來的後果,不可能為了它讓其他方面的性能嚴重下降,戰機強調的是綜合性能,而不是單一指標。


麥田軍事觀察


只有在殲三一第三款隱身艦載機裝有側彈倉,因發動機是渦扇十九,最大起飛重量達到卅噸,主彈倉裝6枚中遠程導彈,側彈倉各裝備1枚近程導彈,今年航展正式亮像。


草上飛8473570


因為缺乏足夠的空間。由於殲-31體積比較小,機身側面除了安放起落架,就沒有什麼地方了。進氣道在機身內呈S形狀扭轉,擠佔了上部的空間,把下方餘出來做主彈艙。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2018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節的當天,中國空軍4架殲-20戰鬥機在珠海航展上空亮相。特別是其中兩架殲-20打開彈艙盤旋了兩週,引起現場數十萬觀眾一陣陣喝彩。

作為新一代重型戰鬥機,中國的殲-20跟美國的F-22戰鬥機一樣,在設計主彈艙的同時,也增設了兩側副彈艙。然而我國航空工業的FC-31跟這兩者就完全不一樣了。

通過目前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到。FC-31只能算一款中型第五代戰鬥機,其採用兩臺類似於RD-93的渦扇發動機。要知道這款發動機在第三代戰鬥機發動機中,只能算很一般的水平,為了保證較大航程,FC-31將不得不多裝載比同代戰機更多的燃油,這將進一步壓縮機體內的內藏彈艙的空間。所以說FC-31根本不具備增設進氣道兩側的副武器彈艙的可能。

通過公開的圖片可以看到,FC-31 2.0原型機目前採用的機腹主彈艙已經是她的最高水平。其機體大小和設計特點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了。

已經停飛的日本X-2技術驗證機,由於發動機推力小,機體體型小,別說側彈艙,連機腹彈艙都沒有空間了。所以說飛機有多大,發動機好不好,是決定戰機彈艙大小和多少的關鍵因素。


航空新視野


可以設只需要象T50般在機身兩側額外加個鼓包即可。但這樣對隱身效果和光滑機體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關鍵原因,關鍵在於FC31受制於中推發動機推力不足原因,在保持現有作戰效能上能維持當前載重狀態就不錯了,對於每一分增重都比較敏感。所以若能提升發動機推力當然可以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