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鎮和伶俐鎮部分村名由來及建村歷史


崑崙鎮和伶俐鎮部分村名由來及建村歷史


很久以前,我去讀書,班車在崑崙關的山脈穿行。經過崑崙關下,我爸說從車裡就可以看見崑崙關的山門。我伸長了脖子還是沒看到。後來,我跟著那些志願者到了崑崙關,給烈士們獻上花圈,才看到那直指雲天的豐碑,豐碑的下面合葬忠骨……這是一場瘋狂的戰役。再往前推,這裡曾經是宋將狄青打敗壯族農民起義軍儂智高的地方,我賓陽的同學就曾經說過他們是狄青的後人……現在的崑崙鎮已經不是邕寧的崑崙鎮,而是屬於南寧興寧區轄區,但是一九八幾年的時候,還是屬於邕寧的,故此跟邕寧的放一起。


那坤【Nazhon】

在聯光村公所駐地西北。約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建村。“那”指田;“坤”是壯語hon的近音,指席草,因村民習慣在田中種植席草,編織草蓆出售,故名。村人均壯族。

古隸【Goliz】

在崑崙村公所駐地西北。約於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建村。“古隸”指荔枝樹。因建村前此地生長有許多荔枝樹,故名。村人均壯族。

該村東約900米處為聞名於世的崑崙關,是柳州、桂林通南寧的陸路通道。崑崙關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的著名古戰場。一千多年來,曾多次發生重大戰役。較著名的有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冬,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王朝,宋將狄青率兵前來鎮壓,大敗儂智高於崑崙關。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國民黨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大戰於崑崙關。戰後在崑崙關,建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墓。紀念塔上有蔣介石、杜聿明、黃旭初等人題詞。崑崙古道石刻、古關遺址現仍保存,崑崙關是縣文物保護單位。

咘蒙【Mboqmungz】

在獨嶺村公所駐地東。約於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從橫縣良圻遷來建村。“咘”指水泉;“蒙”是壯語mungz的諧音,指野芋頭。因村前有三眼泉水,泉窩內長很多野生芋頭,故名。村人均壯族。

定西(村公所)【Dingsih】

在伶俐鄉駐地西南。“定”意為水坑(或潭);“西”意為清。境內有青龍江口文化遺址,發現過石器及當時的陶片遺址,有大量螺殼、蚌殼。屬新石器時代遺址,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轄8個自然村。

衝豆【Conghdaeuh】

在定西村公所駐地北。約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建村。“衝”是壯語congh,指洞;“豆”同漢意。因村處有石洞,田地宜種豆,故名。該村為片村,分內外坡,村人均壯族。村西北是青龍江口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

楞衝【Laengcongh】

在定西村村公所駐地西南。約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建村。“楞”是壯語laeng諧音,指背後;“衝”是壯語congh近音,指山洞。因村後有一個大山洞,故名。村人均壯族。

壇堯【Taemzyiuz】

在天堂村公所駐地西南。約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建村。“壇”指池塘,“堯”是壯語yiuz的諧音,指窯。因村周圍是山,地形既似山塘,又似窯,故名。村人均壯族。

崑崙鎮和伶俐鎮部分村名由來及建村歷史


衝麼【Cuengqmou】

在垌江村公所駐地西北。約於明末清初時建村。“衝”是壯語cuengq的諧音,指放。“麼”是壯語mou的近音,指豬。因村址原為放豬覓食的地方,故名。村人無壯族。

選自《廣西壯語地名選集》198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