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了8萬塊卻換來4900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虧了8萬塊卻換來4900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人物:嚴介和


他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通過與政府合作,大賺1150億。他號稱全球華人第一狂,經常發表一些石破天驚的言論。他更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培養出不一樣的富二代,他就是嚴介和,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創始人。


一、

財富黑馬


1992年,32歲的嚴介和從老家江蘇淮安拉了一支工程隊,奔赴南京打天下。沒有辦法,因為超生,把民辦中學語文教師的飯碗給砸了。


然而,來到省城5個月,嚴介和卻一直找不到活幹。也是,一個外來戶,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怎麼可能有好差事落到頭上?


直到半年後,才搞到一個29.4萬的項目。說是項目,其實就是給南京繞城公路的一個路段打3個涵洞,工期是140天。因為錢少,工期短,而且層層轉包,到了嚴介和手裡,賬怎麼也算不過來。


不幹?已經找不到下家。幹?就要賠8萬。


“那就偷點工、撿點料,興許還賺點兩個錢,”會計提議。


“堅決不行,那樣的話寧可賠錢!”


最後沒有辦法,嚴介和只能在工期方面做文章。當年春節,整個工程隊50多號人誰也沒有回家,大年三十照樣搞到凌晨一點多。


結果140天的工期,嚴介和愣是用72天就完成了,而且涵洞質量,包括塗抹的每一個細節都挑不出去毛病。


就這樣,嚴介和進入了南京繞城公路建設總指揮的法眼,人家一高興,就把繞城公路3000萬的配套工程給了嚴介和,他一下就賺到了800萬。


而比800萬更值錢的,是口碑。


此後,嚴介和陸續在寧連、滬寧、寧通等高速項目中攬到業務,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太平洋建設就此走上快車道。


二、

號準脈,開好方


1996年,江蘇宿遷市政府計劃建一條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各方面手續都辦好了,就是遲遲開不了工。一問,原來是財政吃緊,市政府一下子拿不出十幾個億。


嚴介和就是嚴介和,他當下與市政府領導拍胸脯,“我來墊資開工,完工後再分期償還。”他當然不傻,有政府信用做擔保,哪個銀行不會貸款呢?


就這樣,嚴介和一個臨時救場的應急想法,就開創我國市政建設的新模式(建設-移交)。

 

從此,嚴介和成了各地省、市政府的座上賓。他相繼與國內500多個城市、1000多個園區合作過,包括江陰長江大橋、南京地鐵、太湖整治等一大批國家幾、省級重點工程。


2005年,嚴介和以125億的身家登上了胡潤富豪榜第3名。


三、

全球華人第一狂


嚴介和對政商關係琢磨得很透,所以該高調高調,該借勢借勢。


2011年,兒子嚴昊在上海大婚,嚴介和竟然請來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參加婚禮,網友直呼,“這才是真正的富二代”。


平日裡,嚴介和也愛放一些不著邊際的大炮,比如說馬雲的電子商務把傳統開店的玩死了。比如說不看好王健林,說王健林的模式已經走到頭了。他還把6個地市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1.6億美元的建築欠款。


“高調”、“狂”、“口無遮攔”遂成了嚴介和的標籤。


“我喜歡有爭議,國外有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都有爭議,美國總統競選得票率沒有超過50%的。”


“為什麼爭議那麼多?因為我從來不搞媒體公關。”


“為什麼狂、張揚?因為我屁股乾淨。”


“希望媒體把太平洋建設放在顯微鏡下,也可以向全國相關的紀檢、檢察部門諮詢,看我有沒有行賄、受賄、權錢交易。”


業界盛傳當年胡潤要內定嚴介和為首富,嚴介和沒否認,“確實有這回事,但感到很可怕。第一次和胡潤溝通時,表示想放到五名以下。”


四、

他是這樣帶隊伍


20多年來,嚴介和的高管團隊一定很穩定,很多都來自當年那支包工隊,雖然文化水平只有初中、高中,他卻照樣委以重任。


陳曉明從1995年進入太平洋建設,剛開始是司機,剷車、翻斗車、工程車都開過,直到後來到辦公室開小車。2002年,他被委任為辦公室副主任,2年後又調任太平洋玻璃做副總經理,一舉將虧損600多萬的老國企扭虧為贏。


“錢散人聚,錢聚人散”,嚴介和就一招“高薪”。在太平洋建設,保潔的月薪都過萬,司機和門衛月薪最低1萬2,員工平均比同行高出1到3倍。嚴介和的口頭禪就是,“讓員工過上有尊嚴的日子。”


員工不傻,嚴老闆人品如何,心裡跟明鏡似的。很多施工隊的基層員工工作了七八年,也能在縣城買一套房子,所以他們平日裡玩命幹活,就為了年底評上先進,參加總部年會能遠遠看上嚴介和一眼。

呢?


五、

他是這樣培養接班人


2017年10月《胡潤百富榜》發榜,31歲的嚴昊憑藉11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位,他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就仨字,“生得好”。


這話不假。不過,嚴昊也不是白給的。


2003年,他高分考入南京大學商學院。除了完成學業外,還在太平洋建設的子公司掛職,大一擔任辦公室主任,大二任職總經理助理,大三出任常務副總經理,到了大四,嚴昊就已經走向子公司總經理的崗位。


2007年7月,嚴介和辭去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一職,外界傳言新掌門是嚴昊。


沒想到嚴昊直接被父親發配到了基層,從項目部副主任做起,天天協調徵地拆遷。


稜角磨得差不多以後,嚴介和把年年虧損的蘇辰國際交給了嚴昊。嚴昊也不含糊,換人、分權、重新調整績效考核,幾招下來,公司有了生機。


第2年公司盈利8000萬元後,嚴昊一口氣買了30輛奔馳汽車發給高管,結果3年後,蘇辰國際盈利接近10個億。


直到4年後的2011年11月13日,嚴昊大婚,嚴介和這才把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的位置讓給嚴昊。


2017年,太平洋建設以年營業收入4900億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89位,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多賞識,少譴責;刀子嘴,豆腐心。”這是嚴昊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最深切體會。


嚴介和的電梯理論

虧了8萬塊卻換來4900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嚴介和最知名的還是他的“電梯理論”。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嚴介和用他非常獨到的“電梯理論”,闡述了他對於員工的評價標準。


嚴介和的辦公室在公司10樓,他在每天上樓等電梯時,經常會碰到員工和他一起等電梯,就在每天乘電梯的時間裡,他發現自己的員工可分為三等。


第三等員工,他認為沒什麼發展前途,可能註定碌碌無為一輩子,這種員工也是最多的。他們往往是和老闆一起上了電梯,自己按下了自己要到達的樓層,比如5層,然後幫老總按下10層,等電梯先到達5層後,自己下去,電梯繼續上行。


嚴介和覺得,這種員工不知道老闆的時間要比他重要,不會替老闆著想,只顧自己。這樣的人應該是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


第二等員工,他認為有發展前途,但終究成不了人上人。這種員工和老闆一起上了電梯,自己明明要到達5層,但為了節省老總的時間,只按下10層,等到達10層後,看著老總下去。自己再按5層往下走。


這種人,嚴介和認為,老闆不知道你是為了節省老闆的時間,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這種員工知道為老闆著想,但不會替自己考慮,不會表現自己,往往將自己埋沒。因此,即使將來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恐怕也不會有大作為。


第一等員工,是他認為最有可能塑造為領導的人,屬於人中極品。但這種人少之又少。就是和老闆一起上了電梯後,自己明明要到達5層,但為了節省老闆的時間,只按下10層,但當電梯過了5層,繼續往10樓上行的時候,再按下5層,讓自己的做法被老闆看到。


他認為,這種員工雖然比第二等員工,僅多考慮了一點,但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得到上司的賞識。這種員工既為老闆考慮,也為自己考慮,效果非常好,是人中龍鳳。


這段視頻在網上流傳之後,有人對比嚴介和的“電梯理論”也把老闆分為三種:


1、進去就想公事的,這種勤奮努力的老闆,可以把公司做盈利。


2、進去就多花時間認識員工,關心員工,一方面瞭解公司業務,一方面樹立自己真誠親民形象的,這種有人格魅力的老闆,可以把公司做上市公司。


3、進去就觀察誰按幾樓,誰拍馬屁,誰精打細算,而且還自以為是,高人一等,甚至期望別人犧牲自己,為了省老闆幾秒鐘。不但如此,還臉皮夠厚,寫成管理理論,這種公司最後會倒閉,老闆淪為段子手。


第三種請嚴老闆對號入座。


但這件事並未就此結束,後來有人在微博上爆料:被嚴介和評為一等員工的只有一個人,就是他彼時剛到公司實習的兒子嚴昊。


虧了8萬塊卻換來4900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當時公司的人還不認識嚴昊,只把他當作一個實習生。正是他在與嚴介和同乘電梯時,不斷用各種眼神,手勢阻止同事不要按自己樓層,過後再按。然後,嚴介和以此為理由把嚴昊直接提拔為辦公室副主任。


果然還是兒子最瞭解老子。


虧了8萬塊卻換來4900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再說回嚴昊,嚴介和對嚴昊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從其進大學校門便開始:


大一的時候,在太平洋當辦公室主任;大二當總經理助理;大三當常務副總經理;大四當總經理。


大學畢業第一年進入集團其中一家公司“江蘇太平洋”任董事長。這家公司原來年年虧錢,嚴昊去了一年就盈利8000萬,第二年盈利接近10億。


這個數據提升簡直逆天,如果....“太平洋”真的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話。(請自行體會)


不過嚴昊也非阿斗,他在多次場合調侃自己:“只是生的好。”


四年後,胡潤研究院發佈《2015胡潤百富榜》,56位“80後”富豪上榜,29歲的嚴昊及家族以910億財富躍升為胡潤百富榜第六位,且是排名前十中唯一一位“85後”新生代企業家。


據胡富稱,嚴昊率領的蘇太華系再入世界500強,以近4000億營收額排名全球第156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