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我在很早以前就閱讀過《如何高效學習》一書,書中的很多觀點對我極具啟發。不僅更正了我的很多錯誤觀念,還從中找到了一些新的方法。為了在2020年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我決定重讀此書。正如斯科特楊所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行動指南,絕不要幻想讀一遍就能變成學習超人。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斯科特楊不僅僅是一個“高效學習”的說教者,他更是一個行動者。他通過互聯網直播、寫博客等方式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優化“高效學習”的技能。我決定嘗試在2020年效仿斯科特楊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優化自己的技能。

今天就先從《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開始,全面梳理本書的重要觀點。

作者稱這種高效學習的方式為整體性學習。

整體性學習分為三大塊: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結構”更像是我們學習一門學科中一類相關聯的知識。比如:一本書。

“模型”更像是我們學習一門學科中一類相關聯知識的壓縮信息。比如:一本書中的目錄。

“高速公路”更像是打通各門學科之間的壁壘,讓它們相互關聯。這也正是查理芒格所說的跨學科學習。

整體性學習的策略也就是用“模型”來梳理“結構”內部,用“高速公路”來讓“結構”相關聯。

也就是說,當我們學習一本書時,除了理解書中的重點內容,還要對其框架作出梳理,瞭解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在各學科之間建立關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哪個新問題是恰好落在某個學科之內的。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五大步。其中還有一步是測試,上述五步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測試,用於尋找問題所在,從而作出改進。

“獲取”:閱讀、聽講、看視頻都屬於獲取階段。獲取信息有三個主要目標:簡化、容量、速度。即要將信息簡化、獲取信息容量要大、速度要快。這裡最重要的是簡化,在閱讀書籍時,可以將很多不重要的信息快速掃一遍,或者直接略過,它對我們的重要性沒有那麼大。

“理解”:即我們需要對重要信息的字面意思有所深入瞭解。

“拓展”:即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拓展有三種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縱向拓展。深度拓展,要對知識背景進行探究。橫向拓展,探究這個知識與其它類似知識之間的聯繫。縱向拓展,探究這個知識與另一種完全不相關的知識建立聯繫。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糾錯”:學習不可能不犯錯誤,糾錯的目的就是修正這些錯誤。

“應用”: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建立“模型”最重要的三個方法:比喻法、內在化、圖表法。

比喻法:就是尋找生活中的故事、圖像或過程,找到它們與我們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

內在化:將所學習的知識在腦海中創建圖像。

圖表法:創造流程圖、概念圖,將若干觀念聯繫在一起。思維導圖也是其中一種方式。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高效率學習的一個方式:建立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具體辦法就是,我們把學習的那項技能當成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需要用兩到三個月時間完成,為了完成這個項目,我們需要把它分解成周目標和日目標,每天專注於完成當天的任務,這樣做可以很好地避免拖延。

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應該把學習計劃調整為循環式作息計劃。每週七天,學習六天,剩下一天用來休息。每天的學習計劃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晚上用來休息。學習應當設立成一個90分鐘的專注目標,當完成整個任務,再休息30分鐘。如此循環。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以上就是我再次閱讀《如何高效學習》的感悟,除了再次鞏固書中提高的學習方法,我最佩服作者的就是行動力,作者至今還在直播自己整個學習的過程,通過互聯網向所有人展示如何完成整個挑戰,不斷優化出更佳的學習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