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是因為角度、立場的不同而造成的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很多時候不全是水平能力問題,多是因為角度、立場的不同而造成的。


蘇東坡在古詩《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角度的不同,註定會欣賞到不同的風景。如果你從2樓往下看,地面全是垃圾,但如果你從80樓往下看,地面全是風景。


不信,你試試。


角度固然是客觀的現實,但更多可能是人的格局、胸襟的體現。


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遇到好處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結果往往不能得到多人的支持、擁護,最終可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


就像這次疫情一線人員補助發放一樣,有的醫院領導將自己的金額造得高高的,疫情一線人員卻少得可憐。結果被網上傳開,非但沒有拿到想要的補貼,還被處於免職的處罰。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是因為角度、立場的不同而造成的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是一種智慧,一種水平,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成長的標誌。


一個簡單的“6”字正看是6,反看是9,你能說究竟誰對誰錯?


求大同,存小異,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不可以強求,但不代表不可以相處。


人活著,任何時候都要學會換位思考,才可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支持,才容易獲得成功。


換位思考不是屈服於他人,無自我,而是一種智慧,一種包容,一種能力。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與人相處,沒事時多看看他人的長處,多想想別人的好處,多關照別人的難處,不要總是盯著短處不放。


你累,別人也累。


更不要因為別人的一次失誤或過錯,就全盤否定了一個人,那既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給別人一個機會,給自己一條退路,沒有什麼不好。


人因為背景、知識面、環境的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不盡相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的強者不僅有自己的觀點,還善於吸收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去分析問題,所以容易成功。


弱者多習慣強調自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世界本是簡單的,複雜的是人心。


學會拓寬自己的眼界,保持一顆謙卑低調的心,換一個角度看世界,你就會擁有一個全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