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談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

人形機甲的前身是古代的盔甲,後者自發明之初其主要用途只是用來保護身體的各個部位,並不具有進攻能力。後來其他各種進攻性武器發展起來,便有人考慮將其和盔甲結合,同時變大、變強、變巧,形成了當今諸多科幻作品中的各類機甲。 

武器一向是科幻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的表現範疇,從能量槍到光劍,從二向箔到死星,各種形態結合各種原理,簡直是想象力的巨大舞臺。在形形色色的武器中,有一類極為典型的流派,那就是人形機甲。本文就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進行一些探討。


人形機甲的前身是古代的盔甲,後者自發明之初其主要用途只是用來保護身體的各個部位,並不具有進攻能力。後來其他各種進攻性武器發展起來,便有人考慮將其和盔甲結合,同時變大、變強、變巧,形成了當今諸多科幻作品中的各類機甲。


為什麼機甲要選擇人形?


武器的天職是消滅敵手,但在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影片中,武器使用時的過程與細節所能帶給觀眾的震撼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感染力的來源也就是所謂的“暴力美學”。在熱兵器發明之前,暴力美學的主要展現途徑是格鬥術,演變到現代出現了各種徒手或持械的流派,包括中國武術、拳擊、日本相撲、巴西柔術、泰拳等,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儘量發揮人體的體能潛力,施展出擊倒對手的殺招。但人類體能畢竟有限,再內外兼修也無法與現代武器抗衡,因此當熱兵器尤其是現代槍械出現之後,格鬥術的暴力美學風頭便被猛搶了一部分,頗有既生瑜何生亮的跡象。


說到這裡,一般人都能想到,現代科技尤其是槍械其實是可以跟格鬥術結合的。即使真實世界裡的科技還沒跟上,但在想象力豐富的科幻領域裡,類似的結合早已大行其道,或大、或小,或有人、或無人,或遙控、或自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更深化的感染力給各界觀眾帶來了更震撼的體驗。而且,影響武器在影視作品中表現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駕駛或操控的自由度,譬如汽車,其方向盤油門剎車換檔幾個要素操控起來自由度很低,如果不靠速度,是很難演繹出像《速度與激情》系列影片中的震撼力的。而在所有的操控形式中,又有哪種能比人體的直接動作更為自由?跑動、跳躍、翻滾、擊刺,能夠徹底發揮人體自由度的戰鬥武器,非人形機甲莫屬。


人形機甲的不同發展方向


人形機甲起初設計時,是以輔助人體力量增強為目的。它依賴外部機械能量,捕捉駕駛員自身的動作並反饋在機甲本身的對應部位,從而實現相應動作。這種低級機甲常見於非主角的場合,如《黑客帝國》中抗擊機器章魚的機甲軍隊,只裝備機關炮,沒有其他額外能力,打不過時連跑都沒處跑。再譬如《阿凡達》中反派將軍駕駛的增強機甲,只比正常人高兩三倍,雖然在地面行軍時有速度優勢,但其能力也只比普通單兵強一些,能勉強對付尺寸類似的野獸,最終還是敗在主角百步穿楊的利箭之下。

人形機甲有兩種典型的發展方向,一種是《鋼鐵俠》的走小而精的高科技路線,一種是《環太平洋》這種走大型機械化路線,這兩條路線也是其針對的用途不同所決定的。

《鋼鐵俠》系列中的反派有恐怖分子有外星怪物有奇形怪狀的戰艦,沒法預料其走勢,只能靠錢堆起來的高科技搞全面發展。最開始的鋼鐵俠裝甲也是笨拙的圓筒型,能抵禦一般的槍彈,並可以依賴小型核反應堆的動力進行短途飛行,穿戴也很費事。但在後來以及續集系列中,鋼鐵俠的戰衣越來越高級,不但穿脫全自動,還裝備了語音智能輔助系統,可以一邊飛行一邊發出語音指令,像身邊多了個無所不能的聰明助手。再後來,戰衣的各個部分還能各自分開組合,也不需要真正穿戴在人身上,而是可以遠程遙控實施飛行與攻擊,各種金屬風格的高科技令人眼花繚亂。

「影評」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談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

鋼鐵俠戰衣動圖 圖自網絡


另外,像《黑豹》中的戰衣也是類似風格,只不過它不走金屬路線,而是更柔軟貼身,著重於防禦、速度與動作攻擊,相當於另外一種略有變異的人形機甲。

「影評」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談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

《黑豹》動圖 圖自網絡


而《環太平洋》中的人形機甲,由於其用途是對付巨大的外星怪獸,因此不能走單人小型機甲的路線,只能朝高大上發展,畢竟再強再快的螞蟻也打不過大象。這類機甲及其駕駛員的故事曾經在眾多的日本動漫如高達系列中得到過充分的演繹。後來,隨著計算機輔助視覺特技的發展,在銀幕上實現逼真的大型機甲與怪獸再無技術困難,於是像哥斯拉一樣的巨大怪獸出現了,像變形金剛一樣的巨大機甲也應運而生,兩者的曠日持久之戰催生了《環太平洋》系列電影,甚至還有山寨版的《環大西洋》系列。


「影評」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談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

《環太平洋》劇照:救贖者泰坦手持巨錘


當然,在影片的設定中,這種大型機甲並不只是簡單的低級人體增強機甲的放大版,而是涉及到大腦意識控制、動作實時捕捉、外部場景映射、通訊、逃生等多方面技術。而且由於其規模過大,一人難以控制,需要兩人或多人意識相通才能徹底接入機甲控制系統實施完整的駕駛,進而發揮巨型機甲的最大威力。戰鬥時,機甲手持大型的遠程或近戰武器,駕駛員在艙內做出各種搏擊動作,控制機甲與怪獸進行搏鬥。受到攻擊或傷害時,駕駛員身邊的虛擬現實環境也會出現對應的告警以及損傷,這種控制方式只有一個目的:儘快以及儘量精確地讓外界信息與內部駕駛員互通,促使其實施全身動作來應對,只有這樣才能繞過大型機甲的短板,從而達到能夠與外星大怪獸相抗衡的水平。

已經出品了五部真人系列影片的《變形金剛》也是屬於大型機甲一類,只不過它們不屬於人類控制,沒有駕駛員的角色,意識自主,自由變形,倒是顯得比人類駕駛的機甲更富有人情味,可以算另一類型的突破了。


「影評」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談人形機甲的發展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