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每一個小朋友的偶像,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咱中國老百姓從此不再捱餓!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英雄!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但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中國作為產糧大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比如大豆,我國對它的依賴度超過了80%。反觀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明明隔三差五就鬧饑荒,人民根本吃不飽飯,他們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看地理位置,印度是我國的鄰居,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的印度人口數量約13.2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是第一大),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軟件、金融等服務業在世界領先。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但是印度超過3分之2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為生,其實印度是一個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的國家,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了,但因為技術等不到位,產量卻很低,別說賣了,印度人自己吃都不夠,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印度還要出口糧食?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最主要的原因:惡性循環。怎麼個循環法呢?首先印度政府是不能強制收購糧食的,所以糧食都是歸印度農民自己所有,但因為他們太窮了,必須把糧食賣掉換錢,才能活下來,可錢有了,又因為賣完了糧食自己餓肚子,又要去買吃的,然後花掉錢,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真不是他們想賣掉糧食,而是實在太窮了沒辦法。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那麼中國又為什麼到處買糧食呢?第1個原因,為了保護環境。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我國可用於種植糧食的土地其實並不多,特別是南方多山地,根本不方便走機械化大規模管理種植,為了保護環境,不開發新的耕地,我國長期選擇從國外進口糧食。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第2個原因,進口更省錢。中國小麥的產量其實是世界第一,但還是不夠我們吃,比如去年我國進口了6300萬噸大豆,這就意味著大大減少本國土地的消耗,買大豆的錢遠遠低於消耗資源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第3個重要原因,穩定市場。上文中提到,印度農民因為沒錢,就要不斷賣掉自己的糧食,但換來的錢又要拿來買吃的,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我國不進口糧食,我國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種,糧食產量其實還是不夠我們自給自足(我國糧食自給率約85%),那麼糧食價格就會上漲,人們的日常生活必定會受到影響。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進口糧食就可以完美解決吃不飽的問題,還有利於穩定糧食價格,不至於出現印度那樣的困境。對此,各位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