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本论》相对剩余价值概念的感悟(二)

昨天挖的坑要继续写写相对剩余价值这一章的感悟,首先回顾一下昨天的感悟中提到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知道工作日的量、劳动力的价值,也就知道他的必要劳动时间的量。那么剩余价值的量=工作日的量-必要劳动时间的量。

这个公式实际上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内在界限: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力发展的界限。(今天不谈这个,先看下一段)

资本的积累只能通过剩余价值的积累,假如一个造机器人的工厂,在工作日的量(10小时)一定的情况下,现在的行情是每造一个机器人付给员工30元,资本家卖出机器人得到100元,那资本家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就能拿到的剩余价值量就是70元。那资本家想要赚更多的钱就有两个方法:一、延长工作日的量;二、降低必要时间的量。即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两种剩余价值的概念,相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工作必要时间的量的方式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量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方式在现在的可行性,作为一个员工,我一天只有24个小时,我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我还想干点别的,比如打打游戏看看剧,我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工作状态,毕竟工作一天不休息是很累的,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加班这种方式有两个后遗症:

1、长期加班会导致员工身体被掏空,进而工作效率降低。作为一个社会人谁没个熬夜赶材料画图的生活呢是吧,但是这种状态不能持久,一直这样做只能是消耗自己的生命,“只管干活不玩耍,聪明孩子会变傻”这句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知道这个老板肯定也知道,而且在现代社会,一般公司只能暗地变相的加加班,不敢公开,大家作为普通一员也只能暗自接受,毕竟现在辞职不好找下一份工作,找到下一份也是被别的老板压榨,事实没变换了地方而已。当然没几个老板会在公众场合鼓励大家多加班,马云的996言论,正是因为把这种默认的加班状态,拿到了台面上才引发了网民对加班的热议。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通过延长工作时间这一方式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而且会面临员工的反抗。

那第二种方法: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可能大家字面理解很容易就想到的意思就是提高员工的效率,其实这只是一个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还有一种方式是

降低你的生活成本


读《资本论》相对剩余价值概念的感悟(二)


提高效率其实很好理解:我以前一天能造10个机器人,现在我能造11个,那么我的效率提高了,我的产品能卖1100,我只拿和以前同样的工资。这是对于单个人来说的,如果大家都只能造10个那么机器人,我提高了效率在相同的时间下,我能造的更多,即便以相对低一点的价格卖出去,还是能比以前赚的多、比同行赚得多。

降低生活成本是怎么影响的呢?比如物价低的社会,老板给员工开的工资相对较低,体现在造机器人上面就是我造一个机器人老板这时候只会给我20块钱,老板相当于就拿走了80块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家会寻找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开工厂的缘故。

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资本家的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更多剩余价值量。也就是说劳动力生产的发展不是资本家目的,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辩证的来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另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更加迅速,必然会加大阶级的对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