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

張曉峰

在河南省東北部,有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千年古縣——封丘縣。在封丘大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歷史傳說,走出了很多歷史名人。縣城老十字街東邊不遠,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衚衕。因為黃姓人世代居住在這裡,因此人們把這條衚衕稱為“黃小街”。在黃姓族人中,出現過一位敢於碰硬、剛正不阿的廉吏——曾任明朝南京戶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的黃紱。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黃紱的先祖也住在黃小街,到他曾祖這一代,才遷居到平越(今貴州福泉)。黃紱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明英宗正統十二年中舉,次年考中進士,深得英宗賞識,直接留在朝中任職,任南京刑部員外郎郎中。後又到地方“鍛鍊”,歷任四川左參議、左參政,四川、湖廣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南京戶部尚書兼左都御史。黃紱因剛廉公正、疾惡如仇、敢於碰硬、善辦難案而被譽為“硬黃”。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初試鋒芒除黑惡。黃紱初任刑部郎中的時候,沒有像別的剛入官場的同僚那樣韜光養晦、明哲保身,而是迎難而上,敢於作為。南京有個譚姓千戶,官不大,卻極善權術,經常仰仗權貴勢力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以至當地官員都覺得他不好惹,而對他的胡作非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譚千戶強佔百姓蘆場萬畝,被人告到官府,當地官吏卻相互推諉,“莫敢問”。黃紱聞知大怒,挺身而出,主持正義,維護公道,查究追索,硬將譚千戶侵佔的蘆場“奪還與民”。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不畏權貴敢碰硬。成化年間,黃紱升任四川左參政。當地有個管倉庫的官吏為皇室宗親節陽王親戚,倚仗皇親肆意妄為,貪汙官糧鉅萬,被人告發到官府。節陽王卻多方庇護,當地官府怕惹火上身,不敢過問。黃紱不畏權貴,秉公辦事,依法嚴懲了這個官倉裡的“碩鼠”。在右副都御史任上,他奉命巡撫延綏。他看見士卒的妻兒衣不蔽體,深感痛心,覺得裡面肯定有蹊蹺。經過一番調查,發現參將郭鏞,都指揮鄭印、李鐸、王琮等人有侵佔、冒領軍餉的行為。黃紱將這些人的劣跡上報朝廷,最終這些人都得到了嚴懲。這些敢於碰權貴的懲惡行動,讓黃紱獲得了一個“硬黃”的雅號,不法之徒聞之色變。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為民除害破疑案。黃紱在四川左參政任上,去地方上巡視,經過一座古剎,便去廟裡進香。主持帶著幾個和尚出來迎接。那主持30歲出頭,眉清目秀,精明幹練。來到大殿,黃紱看見大殿的香爐裡插著幾支香燭的殘梗,佛像上蒙著一層灰塵,臉上有些疑惑。主持解釋說,他剛剛帶領徒弟們雲遊回來,還沒來得及打掃寺廟。第二天,黃紱來到了縣城,瞭解到街上有好幾個人莫名其妙地失蹤了。黃紱來到縣衙,讓知縣立即派人前去寺廟搜捕捉拿“僧人”。一審訊,知縣大吃一驚,這一系列失蹤案果然是這幾個“僧人”所為。這幾個假僧人,以寺廟為掩護,專做殺人掠貨的勾當,他們“夜殺人沉之塘下,分其資,且多藏婦女於窟中”。案子破了,知縣還不明就裡。黃紱告訴他,一座堂堂皇皇的大寺,居然沒有香火,主持僅有30來歲,而且眼含兇光,佛像身上滿是灰塵,煮茶的鐵鍋粘有葷腥,以致茶水中還有油腥氣味……這種種跡象表明,這些人不可能是真和尚。縣城裡有好幾個人失蹤,而不是一個兩個,必然是一幫人作案,周邊沒有聽說過有土匪,不是這幫人還會是誰?

從封丘黃小街走出的“硬黃”御史黃紱  張曉峰

黃紱的一生歷官四十餘年,所至皆有建樹,平生所著奏議、詩文,到了晚年被他全部燒掉了。黃紱無意於在歷史上留名,但歷史沒有忘記這位無私無畏、敢於碰硬的一代廉吏。在他的祖籍地封丘和出生地貴州福泉,都流傳著大量有關黃紱清正為官、為民除害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