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28年了,還是一個大頭兵,你也該好好地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不是說宿遷的路道放行了嗎?園區怎麼還查那麼緊呀?”發小(意思是兒時的小夥伴。)不滿地對我說。

我:你上園區幹什麼?

他:找工作的。

我:年前,你還幹得好好的,怎麼又找工作了?

他:心累呀!給我辭了。

我不記得,這是他第幾次跟我這樣說了。他92年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幹了28年了,到現在還是大頭兵一個,窮困潦倒。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依我對他的瞭解,我把他失敗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缺少長遠的目標規劃,得過且過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合理的規劃。能清楚地知道:我的目標是什麼?要用多長時間來完成這個目標?分成幾個階段來完成,每個階段完成什麼任務?並針對具體情況做合理的調整,來保證目標順利實施,最終圓滿完成目標。反觀我的發小,他高中畢業過後,開始做建築小工,後來又做報社記者、皮革廠工人,但幹得最多的還是化工廠,已經有十年開外了。他每幹一份工作,極少有超過四年的,甚至有時半年就換了三個公司。像這樣做事沒一點規劃,自由心性,怎能把事情做好呢?

二、做事不注意細節,缺乏責任心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往今來,因為不注意細節,導致失敗的事例比比皆是。遠到三國時,曹操船上練兵,被周瑜來個火燒赤壁;近到1967年蘇聯宇航員因為地面計算失誤,結果機毀人亡。這些,無一不說明細節的重要性。因此必須注重細節。像我那個發小,給物料分水,結果把物料都給分跑了;釜蓋沒上好,結果把車間弄得一屋子都是煙;物料沒滴完,結果又加了一批料在裡面……像這樣,做事不注重細節,能把事情做好嗎?

三、缺乏團結協作性,常和同事彆扭

雷鋒說過:“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只有集體先進才能夠填山移海。”這句話說的是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在現代化大生產的今天,團結協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把公司的事情做好,同事之間必須團結一心,互相幫助,顧全大局,不計得失。相互之間有了矛盾,要弄清原因,及時溝通,相互諒解,儘快消除矛盾。這樣做起事情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把公司事情做好。而我的我的發小卻不然,他跟同事丁是丁,卯是卯,一點小虧都不願意吃,一點大局觀念都沒有,雙方常常鬧得關係僵化,有的雙方冷戰,有的雙方吵罵,有的雙方對打。他常常被同事集體排擠,變成孤家寡人。他也因此,從這個公司跳那個公司,又從那個公司跳到這個公司,從來就沒消停過。像這樣,不注重團結協作,能把事情做好嗎?

四、不注重覆盤,固執己見

為了把今後事情做好,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必須常常進行復盤。針對一個目標,每一個階段下來,每一個流程下來,我們必須對所發生的人和事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弄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當事人做的對不對呢?有沒有什麼好的改進措施呢?最後,形成經驗彙總,有則改之,無則加免。這樣,能更快地提高人們思想意識,指導人們正確地辦事。但我的發小卻沒有這樣做,他從來不知道覆盤,一味地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想到哪裡,做到哪裡。像這樣做,能把事情做好嗎?

朋友們,到這裡,你該知道我的那個發小為什麼幹了28年,現在還是大頭兵一個吧。他缺乏長遠的目標,得過且過;他不注意細節,缺乏責任心;他缺乏團結協作性,常和別人鬧矛盾;他固執己見,從不知道覆盤。所以,我們要引以為戒,千萬別學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