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从婆媳关系反思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贾玲小品《婆婆妈妈》表演质量非常高,令人百看不厌。贾玲扮演的婆婆,与张小斐扮演的妻子大战300回合,把婆媳之间的碰撞演绎的非常生动。

这部小品用一种比较搞笑的方式反应出一个真实问题:那就是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婆婆妈妈》:从婆媳关系反思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所谓的原生家庭,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家庭;而新生家庭是从原生家庭中衍生出来的,受原生家庭影响很大。

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气氛、思维模式、传统习惯都会影响子女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现。当夫妻双方组建小家庭时,就意味着他们要分别从各自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去创建属于自己的新生家庭。

来自于不同原生家庭的两个人,在相处起来,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如果与原生家庭的人共同生活,时间久了,就容易迸发出激烈的火花。

比如小品中,可想而知在婆婆没有来到之前,张小斐装修的蓝色的墙壁、设计的隐藏门、喜欢往沙发扔衣服以及收藏口红的习惯是被她的丈夫接受的。这个时候两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还并不算很大,更多的是新生家庭带给夫妻二人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然而公婆来到后,婆媳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婆婆妈妈》:从婆媳关系反思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设计的隐藏门,婆婆每次去洗手间都要碰头;比如仍在沙发上的衣服,婆婆每次就看着不舒服,想要帮儿媳收拾起来;还有买的那么多口红,婆婆怎么也想不明白,买上一两只口红够用就好了,为什么要攒这么多?不是浪费钱吗?

而在儿媳方面来看,婆婆在客厅里种大葱大蒜,还施肥,打破了新生家庭女主人对这个家庭的安排,但是又担心引起丈夫的担心,导致一直跟婆婆假装关系融洽。

小品中虽然只是举了几个例子,但是日常中引起婆媳不满的事情还有很多,夫妻二人的新生家庭开始与原生家庭产生冲突。

原生家庭中的理念不一定适合新生家庭,而新生家庭的需求也不一定符合原生家庭,当二者发生冲突,当事人又没有及时的反思,调整,那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家庭大战。


《婆婆妈妈》:从婆媳关系反思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不仅仅是夫妻关系,甚至对下一代的抚养教育也会产生巨大分歧。

原生家庭的老人,对待隔代的孙子女往往是宠爱有加,会按照自己抚养孩子的想法来,而这个想法如果没有跟孩子父母达成一致,或者有效沟通,有可能会发生突破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模式或者界限。

比如我经常听到同事说,她要求孩子每天只能看1个小时的电视,而当同事不在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放任孩子拿着遥控器,她回家问起时,爷爷奶奶还会帮着孙子隐瞒。当她跟公婆讨论自己教育方式时,她的公婆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他们可能觉得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也把子女教育大了,也成了我老公了,我应该按照他们的教育经验往前走。

同事的控诉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相信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爷爷,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但是秉持着自己是长辈,有生活和培养子女的经验,在没有征得子女的同意下,随意打破新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婆婆妈妈》:从婆媳关系反思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影响

孩子会产生混乱,不知道听谁的;也会不再遵守原则,认为无论怎样做都不会受到惩罚;甚至会形成“两面派”的性格。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是第一位的,子女是第二位的,才是正确的家庭序位。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边界,当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产生冲突时,如果能遵守边界,有效沟通,互相体谅,家庭成员相处起来会更轻松舒适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