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讓孩子自覺那麼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心狠”


為什麼讓孩子自覺那麼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心狠”


董卿曾說:“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你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

而在你的成長當中最初的耳濡目染的榜樣,就是你的父母。”

董卿曾透露自己小時候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十分嚴苛的。

從剛開始識字的時候,父親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所以上小學的時候,就因為成績優異,只讀到四年級就破格跳級進入初中。

上了中學,父親每天會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並且要摘抄書中的精彩句子。

當年她的“小鴨脖子”檯燈下每天貼10個紙條,是父親要來檢查的功課。 董卿坦言,也正是因為父親當初的嚴厲要求,自己喜歡閱讀的習慣也悄然養成。


直到今天,在外打拼,也不肯丟下書籍,她說:

如果我幾天不讀書,會感覺像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董卿曾經無比討厭父親的嚴苛,但是如今卻無比的感謝父親:

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


因為進入社會以後,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所以現在,我發現很多事情我還挺能咬著牙去堅持下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缺乏自律、自覺性,很難堅持去做一件事情。

而父母的教育可能嚴厲,但卻能幫助孩子堅持到底。

01家長指望孩子自覺,就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網友@成簡潔的高贊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缺乏內驅力。 小時候,有家長追著練琴,有老師看著寫作業。 成年後,為終於逃離了大人的監護而歡呼雀躍,卻未曾料到巨大的空虛接踵而至。

……

正是因為孩子本身年紀小,不懂自律,不懂堅持,缺乏自驅力,在成長的路上,很容易走了歪路。


為什麼讓孩子自覺那麼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心狠”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

媽媽劉梅嗤之以鼻:“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刻懟道:“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

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

您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就得逼著我學……”

像劉星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

小時候沒有積累本領,長大後又怎麼能擁有承載夢想的雙翼呢?

父母的不嚴厲,自己又缺乏自覺性,最終只能落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地步。

02快樂教育,並不是讓孩子隨心所欲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我希望給孩子快樂教育。”

但,這些所謂的快樂教育真的能讓孩子快樂嗎?

劉歡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時,直呼“後悔”。

原來,劉歡和妻子一直秉持著“快樂教育”的原則,不想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女兒是一個喜歡彈琴,但是自己卻不願意主動練琴的人。

劉歡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

其實你迫使她練一練,她可能就很好。

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美國著名作家安娜·昆德蘭曾說: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後悔。

為什麼讓孩子自覺那麼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心狠”


有時候正是因為父母的“逼迫”,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潛能,使得孩子跳出了舒適區,在找到了自己長處所在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自我的挑戰。 而父母不對孩子加以約束和監督,任孩子自由散漫放縱,喪失了“學習”的最寶貴時機。

愛孩子,不要只滿足眼前廉價的快樂,而是要“逼”孩子練就一身本領,讓他們有資本來對抗生活的風風雨雨。

那麼家長如何能夠幫助做到讓孩子學會學習、終身熱愛學習呢? 這裡給家長們三點建議:

一是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孩子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家長不要馬上告訴他解決的辦法或者答案,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讀書、查閱資料,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時,便會欣喜若狂,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品嚐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開闊孩子的視野。

節假日,不要總把孩子關在家裡,要帶他們出去參觀、旅遊或者會見有學問的人,讓孩子更多地瞭解世界,也便於開拓他們的思路。

三是鼓勵孩子多動手。

動手實踐,是掌握真知的重要途徑。在家裡,可以為孩子去修理。這也是學習,而且是更好的學習。


感謝您的閱讀,免費送你智慧父母私密課程,讓你在親子教育路上少走彎路,做一個高能量智慧父母,收穫幸福家庭。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後,私信發消息:01,即可獲取。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