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2020年2月14日,截止到今天晚上8时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共有63946人确诊,是当年非典确诊人数的近11倍,值得高兴地是近几日治愈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但疫情依然严峻、形势依旧复杂,开工时间一推再推,就连家大业大的餐饮业龙头企业西贝莜面村,尚且仅仅再能维持3个月(据说刚刚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可以暂时松一口了),摆在我们每个上班族——特别是私企员工——面前一个并不乐观但必须面对的拷问是:拐点迟迟不来,工资断流,如何生存?

01 每个人背后都可能有“黑天鹅”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疑是“黑天鹅事件”,这种事情可能几十年一遇。但值得警惕的是,在绝大多数仅仅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你我面前,“黑天鹅”则时有。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帆风顺”只能是我们的良好愿望而已。

两年前“中兴工程师跳楼事件”,很多人也许还记忆犹新,更多人可能早就抛之脑后了。本科北航,硕士南开,在华为工作

8年、中兴工作6年欧某,面对突如其来的“被辞职”,仍然无能为力到对生命绝望。

“写字楼里如青楼,不许楼里见白头。”对于许多中产来说,话虽残酷,但是事实。

2018年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在朋友圈刷爆了。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许多人直言看到照片后忍不住泪目,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给父母养老送终。当独生子女们面对这个问题时,状况则更为艰难。

在当今典型的“4+2+2”家庭架构中,左边4个老人、右边2个孩子,作为家里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焦虑”绝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

但这个孤独的背影,仿佛又在告诉我们,这一天终究会来?

24岁的我们,大学毕业,要找工作、租房子、社交、旅游、装扮自己;

30岁的我们,要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40岁的我们,要养父母、养子女、买学区房、供房贷、车贷;

“黑天鹅”一旦来临,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幸免于难。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02 最可怕的是“黑天鹅”之后的“蝴蝶效应”


人生海海,世事无常。从我们从事保险行业的人来看,任何一个风险敞口,都有可能是引发连锁反应的“亚马逊蝴蝶”。

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小公司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疫情持续,越来越多的公司会破产。从账上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来看,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

之前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难的一年,但极有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如今看来,能够上班可能是2020年第一件幸运的事

有些人说,我没有发家致富的美梦,只想过一些平淡的生活。不好意思,对于处在爬坡期的我们来说,生活大概率不接受佛系。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每每新闻里出现中年人,上热搜就特别容易。中年人的穷和怂,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一边是买房还贷的刚需,一边是可能失业的危机,更别说再去投资做什么事业,中年人是看着最富,骨子里最穷的一批人。

试想一下,你34岁,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1万房贷,这时父母生了大病、事业面临挫折,换谁都会崩溃。

巴菲特说过,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高的收入,还有真正的危机意识,以及覆盖风险敞口、避免一直裸泳的保障。


03 断舍离与先手棋


很多时候,大脑为了求得快乐,会去规避现实中不可预测、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必要时我们要违背大脑的直觉去思考问题。保持个人和家庭的良好财务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降临的“黑天鹅”,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跟绝大部分女性一样,对买买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明知道自己不需要,看见带货视频,仍控制不住自己无处安放的小手,点开淘宝开始搜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后开始期待路上的包裹,期待快递小哥的电话“有你的快递。”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那种收到快递时打开的一瞬间最为满足,只是这个感觉转瞬即逝。

北方四季分明,换季整理衣柜成为我坚持多年的习惯,每次整理时,都有带着商标的衣服,早已忘记当初买时,那种“非我莫属”的喜悦,只是显得很扎眼,仿佛在提醒自己当初的愚蠢决定。

次数一多,我发现购物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行为意义,其实是一种心理再现。

断舍离,最大的挑战是应对自己的心魔——对占有的本能渴望,人天性里的虚荣与贪婪。而不是盲目的整理、扔东西,也不是卸掉某购物软件。它是对我们消费习惯、思维模式的颠覆。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东西。,离开对欲望的执念。

《菜根谭》有语云:“才就筏就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活法。年轻时,拼尽全力也无所畏惧。可到了中年,有所取舍,才是真正的通透。

放下,人生才能走的更远。

还有一句话我觉得是,未雨绸缪,才能走的更稳。

如果那个跳楼的工程师两年前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失业,那么他不会走到那一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意识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前景家庭资产配置,把工作做在前面,绝对可以无惧于绝大部分的“黑天鹅”事件。

推迟开工之下,有多少人已经“度日如年”

今天的文章太长了,这方面的问题以后我们可以慢慢探讨。这个“4321”法则配置,个人觉得很值得参考。


04 U盘化生存


u盘化生存是罗振宇提出来的,他说:“人要像u盘一样,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不要做一台机器的螺丝钉,而要做一个u盘,站在主机的视角去思考,成长。

去年5月份,一场互联网圈内的裁员风波闯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软件行业响当当的巨头,最辉煌的时候市值达到2000多亿,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中国分部突然开始大裁员,裁掉900研发人员。

据统计,此次甲骨文被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虽然当年都是职场最优秀的一批人,也有多年经验,但这个年龄的程序员在就业市场无疑有些尴尬。这些年龄偏大,在讲究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外企中的员工,很难适应国内互联网公司

996的工作节奏。

和鼓吹“狼性文化”的中国企业不同,外企大都追求“Life work balance”,甲骨文也是如此。据说,在甲骨文每工作一年,每周在家工作的时间就增加一天,“也就是说只要你混得好,甲骨文待5年你就不必来公司上班了”。

不少甲骨文员工即便没有年度调薪、升职,仍然愿意留在甲骨文。

因为这里比较轻松,不强制加班,只在产品上线前的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加班,之后还有机会调休。

如今被裁员,肯定还是有不少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也肯定有不少人,从此开始职场下坡路,这无疑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

走出舒适,切莫“温水煮青蛙”,保持学习、保持竞争力、保持职场敏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再好的公司也只是平台,不是家。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