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把《九陰真經》作者達摩改為黃裳?

龍退一


個人認為,將九陰真經的作者從達摩改為黃裳是金庸先生的神來之筆。

連載版中,提及九陰真經作者為達摩祖師一筆帶過。到了修訂版,講述九陰真經來歷就成為了一個故事。

猜測修訂原因有三:

其一,連載版九陰真經來歷錯漏百出,前後矛盾。

“《九陰真經》本是黃藥師“賴以成藝”的武學奇書《舊19回》。其來歷“相傳是達摩祖師東來,與中土武十較技,互有勝負;面壁九年,這才參透了武學精奧,寫下這部書來”《舊34回》。此一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與後文無從呼應,矛盾百出!”

這段話引用自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可以說一語中的。

其二、佛門與道家武學有區別。

修訂版中,周伯通講述九陰真經的來歷,說黃裳通過修訂萬壽道藏,無師自通,修煉出一身上乘的武功,可見他的武術根基來自道家一脈。

達摩流傳下的是佛門武功,和道家武功有差異。而在連載版中,梅超風為了修煉九陰真經,屢次想要獲取全真教的內功心法。而全真教的武功恰好是道家武學。

這一來,梅超風卻也不敢與假冒孫不二的韓小瑩較藝,忽地心念一動,朗聲道:“馬道長,鉛汞謹藏,何解?”馬鈺順口答道:“鉛體沉地,以比腎水;汞性流動,而擬心火,那就是說當固腎水,息心火,習靜功方得有成。”梅超風又道:“奼女嬰兒何解?”馬鈺忽然想起她是求教修習內功的秘訣,大聲喝道:“邪魔外道,妄想得我真傳,快走快走!”

梅超風哈哈一笑,說道:“多謝道長指點。”

如果梅超風練的是佛門武功,哪來如此盜取道家口訣的做法。

其三、增加故事可看性。

修訂版中講述九陰真經來歷,曲折離奇,等於小說之內又藏小說,周伯通說來口沫橫飛,我們和郭靖一起聽得心馳神往。

同時引入明教這個概念,說黃裳帶兵殺死明教法王云云,和倚天屠龍記相對應,為三部曲形成一個閉環的武俠宇宙。

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現了一個希奇古怪的教門,叫作甚麼‘明教’,據說是西域的波斯胡人傳來的。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狗眼博士


《九陰真經》是金庸小說中虛構的武學秘籍。是金庸武俠小說中威力極強大,也最富盛名的武學秘笈,也是武林中眾人無不想爭奪的一樣至寶。在小說裡,《九陰真經》當中記載的武學除了創始人黃裳以外,練得最全的是北俠郭靖和老頑童周伯通。此外北丐洪七公、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黃蓉、楊過、小龍女........等皆有修練過真經中的武學。

我們知道金庸先生筆下的《九陰真經》的創始人是黃裳,因校對《道藏》而悟通武學義理。及後黃裳被派遣消滅明教,官兵無能敗陣,黃裳不服,單人匹馬殺傷了明教多人,引來眾人上門尋仇。黃裳不敵逃去,家人盡數被殺。為雪深仇,黃裳隱居40多年,苦思破解敵人武功之道。

40餘年後重出江湖,此時仇家均已死去,餘下的當年一個少女,也已年邁。黃裳有見於此,對自己為仇恨而偏執感慨萬分,遂將畢生所學寫成《九陰真經》,傳之後世。不過《九陽真經》到《神鵰俠侶》後期才出現,但是《九陽真經》的影響力更盛。它不僅成就了張無忌這個高手之外,還直接影響了三大門派,少林、武當還有峨眉。

關於《九陽真經》的作者,其實也有三個版本。新修版中的作者,是現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斗酒僧,斗酒僧到底是誰?江湖上多有傳言,一直到張無忌翻開第四卷《九陽真經》的夾頁時,這個神話般的人物才被讀者知曉。不過,三聯版中的《九陽真經》,作者並非斗酒僧,而是“前輩高人”。

但是在連載版,金庸先生卻明確講到,《九陽真經》的作者也是達摩祖師!是的,大俠沒看錯,連載版中《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都出自達摩祖師之手。那麼既然《九陰真經》作者本是達摩,金庸先生又是為何將其的作者改為是黃裳呢?而其中的隱喻著實是大膽!

《九陰》偏重招式,輕功、拳、掌、腿、刀法、劍法、杖法、鞭法、指爪、點穴密技、療傷法門、閉氣神功、移魂大法等等。而《九陽》偏重內力。防禦力無可匹敵,自動護體功能反彈外力攻擊,成金剛不壞之軀;習者輕功身法勝過世上所有輕功精妙高手;更是療傷聖典,百毒不侵,專門克破所有寒性和陰性內力。

《九陰真經》包含無數神奇招術,詭秘莫測,義理艱深難學,但《九陽真經》功成,內力至強,天下武學附拾皆可使用,卻非世間武功所能傷害。在金庸第一次修訂出版後,對《九陰真經》作出調整。作者方面,由達摩改為黃裳。

其實主要是由原先應是釋家武學,變成中原的道家武學。還有一方面就是文化歸屬問題,釋家就是佛家,道家才是中原本土文化,中國佛教是禪宗,也是被道教道化的佛教。所以說結合種種就將其的作者改為了黃裳。從此黃裳成為了一個影響武林百年的武林高手。

而據清朝和民國的《陝州志》記載,佛教於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陝州時,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與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同一時期的佛門聖地。空相寺是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的葬地,它以達摩捨身求法、開創佛教禪宗而聞名天下。據史籍記載,達摩初祖在少林寺傳法慧可之後,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5年,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圓寂,終年一百五十歲。








衣錦夜行的趙公子


在最初版的《射鵰英雄傳》中,《九陰真經》為少林祖師達摩所著。

在金庸第一次修訂出版後,對《九陰真經》作出調整。把作者由達摩改為黃裳。

為何如此改動?個人淺見:一,是由於真經的內容更符合道家經義,與佛家相比而言。原來設定為達摩所寫,可能考慮到禪宗教義與真經相近。改後的作者修改為北宋徽宗時期黃裳在刻錄《萬壽道藏》時所悟,那就與經文相融洽,順理成章了。

之所以這樣認為,可以看《九陰真經》原文描寫。

《九陰真經》總綱(梵文翻譯後)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蹟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是不是與《道德經》等道家經典的主旨相類似?講天道,談陰陽,論虛實,說變化。這是道家的教義,也是部分武術如太極、八卦等的基礎要義。

《九陰真經》中:“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明顯是道家的“以柔克剛”思想,《道德經》如是說:“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那為何初稿的作者是達摩祖師?還是與《九陰真經》的經文有關:“人徒知枯坐息思為進德之功,殊不知上達之士,圓通定慧,體用雙修,即靜而動,雖攖而寧。”這經文裡的“枯坐”,“圓通定慧”是不是與禪宗的“禪定”很像?其實道家也經常“打坐冥思”的。

我們再來看看《真經》中的神功:「 易筋鍛骨章」,「 點穴篇」,「 解穴秘訣」,「 閉氣秘訣,「 收筋縮骨法」,「 飛絮勁」,「 蛇行狸翻」,「 移魂大法」……,大部分與道家功夫接近,也少量佛家功夫,所以由黃裳從《道藏》中悟出,更為合理,更為可信。

二,以北宋年間的黃裳創作《九陰真經》比達摩祖師創作更為合理。因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曲中《九陰真經》是貫穿始終的,以上每部書中都有人物練習上面的武功,有正派,也有邪派,也就是說這部經書掀起了江湖的腥風血雨、恩義情仇。

《九陰真經》設定在北宋年間成書,剛好與三部曲描寫故事時間銜接,來的自然。如果是達摩祖師所作,那麼有一個問題,時間早了,達摩所作的秘籍基本上是在少林,理論上也應該早就有人練習過,應該早就有江湖傳言的。當然也有人會說不見得,那終有讓人置喙之處吧,不如北宋年間黃裳所作來的通順,來的自然。


四顧20DD


《神鵰俠侶》原文:“哪想到除了《九陰真經》之外,達摩祖師還著有一部《九陽真經》。”

呵呵,這句話不討論,可能確實是金庸忘了修改了.因為舊版九陰的作者是達摩,金庸小說分為三版,舊版,新版,新修版。舊版是以前寫連載時刊登在報紙上的,後來金庸花了10年時間進行修訂,這就是新版.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說就是新版.

90年代,金庸再次修訂,出版.這叫新修版,但沒有普及。

舊版寫“九陰”確實是達摩寫的,後來金庸的朋友告訴他,“九陰”是道家的名詞,所以在新版中又改成了黃裳。

所以,神鵰這處關於“九陰”“九陽”描寫是金老忽略了....






河間笑笑生


金庸一開始將達摩寫成九陰真經的作者應該是借他之名氣罷了。很多武術流派都託名於少林且連傳說中內家功夫的祖師張三丰也是“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由於達摩是禪宗在中國的初祖且在少室山面壁九年所以很多少林功夫的創立都假他之名。

但實際上拋開少林武術跟達摩有沒有關係,單看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一部分九陰真經的文字比如下面這段“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 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很明明白白的是出自道家學說,和佛家不搭界。達摩如果真會武術和內功的話也會寫一段跟印度瑜伽相關的文字,涉及三脈七輪諸如此類。

金庸後來重新修訂時肯定發現了這個破綻,將九陰真經的著作權給了主修道藏的黃裳倒是很合適。


江左老張


《九陰真經》的特點是以陰柔為主,特別強調以柔克剛,更接近於道家學派的理論特點。

而達摩所創的少林武學則是以陽剛、剛猛為主。

所以,該武學秘籍的作者一改,在整體上的邏輯上更通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