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應該繼續普及使用核電嗎?

天俊談兵


從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和莉澤•麥特納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裝置以來,人類對核能的使用至今已經有接近80年的歷史。而對核能的使用在最初就產生了分歧,通過核裂變釋放的巨大能量,費米所建立的鏈式核反應堆模型被作為基礎製造了充滿毀滅性的廣島原子彈和長崎原子彈。二戰結束後的人類不僅將核能用於軍事用途,也將其製造成穩定可控的核反應堆,向外輸送電能。
不過20世紀後半葉,人類就開始興起關於對核能存廢問題的討論,主要爭議的論點在於核能雖然高效,但是一旦管理不善,危險的核事故和核輻射都會威脅人類文明的安全。1979年的三里島核洩漏、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乃至2011年的福島核洩漏事件,都打擊了很多國家研究和利用核能的信心。比如愛爾蘭,該國的核能反對派就成功阻止了政府發展核能計劃的一切措施,其他國家的全民公投也時有進行,那麼核電在21世紀的今天,究竟還有沒有使用的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論點一般拋開核武器,因為世界所有擁核國家全部放棄核武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所論述的核能多指民用發電。 很多研究指出,核能的利用效率反而是最低的,雖然如今全世界超過16%的電力由核反應堆產生,但是實際運用於實際使用的核能電力僅5.6%,和水力發電的2.3%已經相差無幾,極低的能量消費效率讓核能電的處境十分尷尬。由於核電站追求安全,所以幾乎所有核電站與密集型能源需求區之間的距離都十分遙遠,電力在遠距離的傳輸過程中,產生了十分嚴重的消耗。
所以除了安全以外,核電反對者們的最大論點就是,核電效率不高,且人類擁有成熟的電力獲取方案,那就是火力。2010年全球能源供給的大頭被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佔盡,分別為33.5%、26.8%和22.1%,三者綜合超過82%,就算支持現有的核能發電,所取得的成效仍然不明顯,反而會因為維護核電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另外,核廢料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一個近乎無解的問題,雖然部分醫用或工業放射性廢料在數小時乃至數個月的時間裡就能夠衰變完畢,但一些高級核廢料如核反應廢料,上千年的封存都不能讓它們的危害減弱。如今甚至有的科學家提出直接發射火箭將核廢料送入太空,一了百了,可見核廢料已經是一個多麼令人頭疼的麻煩。 但核能的支持者似乎更多,很多人認為核能的採用能夠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關乎到人類的未來。化石燃料即將在本世紀中旬消耗殆盡,在化石燃料的“喪鐘敲響”之前,人類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顯然近乎無限且能量巨大的核能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如果從數據來看,核能其實是最安全的能源,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是最有限的,僅三次核能利用問題就直接否決掉整個核能體系,顯然是不夠理智和冷靜的。它們就如同飛機失事一般,每次事故都會令全世界為之顫抖,不過所造成的麻煩也僅存在於人類對核能的利用初期,隨著技術的不斷豐滿,未來核事故的發生可能性也將越來越低,造成的危害也將越來越容易可控。

科羅廖夫


就像你名字裡面的大伊萬一樣,它所使用的技術也是與我們當今使用核力發電有著相同的淵源。

作為咱們當今最先進的發電技術,核電還沒有大規模的普及,而在未來可以看到的是核力發電會成為主流的供電方式。在有條件的地方,我們當然要繼續的去發展使用核電。

核力發電怎麼發

核力發電到底怎麼發呢?同樣的它與火力發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是利用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去加熱水,將水變為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實現發電。

就像我們的火力發電一樣,通過燃燒煤等等燃料,利用它們產生的熱量去加熱水,將水變為水蒸氣,從而推動電機。

核力發電特點

傳統,我們的發點,凡是有太陽能發電,火力發電風力發電等等這些。而核力發電與他們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

1、首先是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對著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陰天雨天雪天等等,非晴天的天氣太陽能發電,可以說都無法真正的工作。

而現在我們的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也並不是很高,相當多的太陽能能量被流失,從而導致轉換效率非常的低。

2、再就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是利用燃燒煤炭等高熱值燃料進行發電,高熱值燃料指的是燃燒同等量的物質放出的熱量多。放出的熱量越多,導致生成的水蒸氣的量也就越多。

從而能夠推動發電機的葉片旋轉次數增加。發電量也就會增加。而傳統的煤炭等等燃料,它們的儲量是有限的。現在火力發電已經更加趨向環保,利用的可能不是過去所使用的煤炭等等化石燃料,也有利用垃圾等等進行焚燒發電,既環保又節約了燃料。

3、風力發電

至於風力發電,它對環境的要求就更加的高風力發電機組一般設在沿海,或者說在草原以及平坦的地域。它們有幾百米高的塔以及巨大的扇葉而組成,利用風的力量,使得葉片轉動著帶動發電機組從而發電。

同樣的風力發電,它的環境地域限制非常的高,在這三種發傳統發電方式裡面,可以說是處於最末尾的位置。此外,他的能量轉換效率也並不高。

4、核力發電。火力發電有的相較這三種傳統發電方式巨大的優勢。

第一個是它對於能源物質的需求非常的少,它利用原子核裂變而產生的能量去發電,而這個原料可以從海水中提取,非常的方便。世界上的海水總量算都算不出來,它是不可能用盡的,也就是說咱們的原料永遠不會用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二個是,它非常少的原料,可以產生非常巨大的能量,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就像我們的原子彈,氫彈一樣他的中心物質,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方塊。然而他爆炸產生的能量卻可以夷平一個城市,或者說半個城市。

小小的身體,卻擁有著大大的能量,用在他身上最為恰當。

所以說,之所以一直推薦用核能發電是有它的道理存在。

未來先進能源

實際上,在未來會有比它更先進的兄弟核聚變來代替核聚變。與核裂變相比,又有許多的優點,第一個就是說核聚變的這一個過程,它要比咱們到核裂變要更加的好控制。核裂變反應過程不容易控制,核聚變,就要比她強上的許多。

此外,通過核聚變技術,人們正在研究人造太陽這一個計劃,核聚變。所產生的汙染要比核裂變產生的汙染要小,汙染產生的小,它所建造的成本也要比核裂變更加的小。

核裂變的防護層,通常都需要幾十米的水泥混凝土或者其他物質。核聚變的要求,要比它便宜。

不僅僅是咱們現在要普及和裂變技術,而且更加要大力的去研發核聚變技術,在未來化石能源全部用盡的時候,核聚變將會成為我們的主流能源那個時候,它的作用也會被無限的放大。


拉希克的科學世界


說起核電可能有些人立即聯想到輻射、死亡以及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其實核電也是分兩種的一種是聚變一種是裂變,咱們現在使用的是裂變。

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是一項高科技。目前,我國已掌握了這門技術,能夠設計、維護建造核電站,並且擁有一批具有安全管理和運行經驗的技術人才。

上個世紀七十年到以後全球的核發電量增長了20倍,整個世界的核電份額從2%提高到佔世界總髮電量的16%。在法國等發達國家甚至達到了90%。題主擔憂的應該就是這個吧,如果核電真的那麼不穩定,那麼多國家為什麼要在自己的國土上放“炸彈”呢?

更何況21世紀的今天中國還是很缺電的,在九十年代期間,中國的用電量每年僅僅增長3%-7%,而去年卻躍升至15%。

為了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經濟和生活水平,中國未來15年內需新增50萬兆瓦的發電能力,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換句話說,未來15年內中國每年需要增加的電力供應相當於整個英國發電能力的80%。

雖然有了一大批的水電風電等等加入,但是畢竟小打小鬧,火電和核電才是大頭,這兩年政府批准了大量的電站興建計劃。其中就有新一代的核電。

核電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產生大量的電能,每千瓦時電能的成本比火電站要低20%以上。核電站還可以大大減少燃料的運輸量。雖然會產生核廢料但是目前處理方式還是比較妥當的,而且隨著科技發展核廢料咱們也可以運用。

只要過去這段時期,核聚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會迎來不缺能源,環保發展的 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