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意味著我們離“智神”又近了一步


如果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意味著我們離“智神”又近了一步

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

陽曆2020年剛到,阿里巴巴達摩院就發佈了“達摩院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

在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的十大科技趨勢中,其中有一項科技趨勢是“人工智能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

這不由得讓人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這意味著什麼呢?

或許,意味著我們離“智神”又近了一步。

什麼是“智神”?

這裡的“智神”,引用的是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所提到的概念:

“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恆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人類簡史》

看到這裡,不由得有個想法:各位,一定要多掙錢,說不定哪天就會有一家公司推出一項“智神”改造計劃,通過改造,使得我們普通人,能夠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就開始追求的夢想),甚至成為超人。

這並非是一個幻想,如果將來某天人工智能長大成“人”了,你看這有沒有可能。現在的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剛誕生的嬰兒,或者說沒有“腦子”。

但是,人工智能到發展方向,必然是擁有“腦子”。等到那個時候,把人工智能的“腦子”與人進行結合改造,最終實現長生不老、成為超人,也是完全有可能到。

當然了,能夠被改造成為“智神”,這必然是個非常複雜的項目。

無論這條改造“智神”之路,有多麼的漫長,現在都必須要經過一個路口,這個路口則是: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

要理解“認知智能”,就得先看看現在的“感知智能”。

如果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意味著我們離“智神”又近了一步

人工智能由“感知智能”進入到“認知智能”

01.對於“感知智能”的認識

當我們去坐高鐵或者乘飛機的時候,都會進行安檢。安檢的時候,人正對人臉識別儀器站立著,然後對我們進行掃描。這種掃描的過程,就是“感知智能”的應用。

現在,農業領域有一個提法叫做“智慧農業”。這“智慧農業”,智慧在哪裡?通過帶有“感知智能”的攝像頭,對農作物進行全景掃描拍照。

然後,把拍好的農作物照片,上傳到計算機。計算機有一個龐大的農作物數據庫。農作物數據庫存放了海量健康的農作物在不同階段的健康照片。

如果上傳的農作物照片,跟計算機農作物數據庫的照片,不一樣。計算機,就會告訴我們農作物生病了。並且給出診斷情況,這得了什麼病。

由此可見,感知智能就像圖書館,如果我們要在圖書館,找到《人類簡史》這本書,前提是圖書館得有《人類簡史》這本書。

如果人工智能完成“認知智能”,意味著我們離“智神”又近了一步

感知智能,就好比我們在圖書館找書

我們人到圖書館去找書,效率很慢,尤其是圖書館越大,找起來越不方便,哪怕就是有圖書索引,找圖書的速度也趕不上計算機。

這也就有了阿里巴巴達摩院對於感知智能的說法:

人工智能已經在“聽、說、看”等感知智能領域已經達到或超越了人類水準。

當人工智能完成了“感知智能”之後,自然也就進入到了“認知智能”。

02.對於“認知智能”的認識

對於“認知智能”的理解,阿里巴巴達摩院是這樣說的:

“認知智能將從認知心理學、腦科學及人類社會歷史中汲取靈感,並結合跨領域知識圖譜、因果推理、持續學習等技術,建立穩定獲取和表達知識的有效機制,讓知識能夠被機器理解和運用,實現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關鍵突破”。

現在,部分銀行有那種靈活與人對話的“機器人”。哪怕你沒有親自在銀行看到過這種“機器人”,至少在刷短視頻的時候,也刷到過這種“機器人”。

如果哪天,這種“機器人”在完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也能靈活回答各種問題的時候,那麼說明人工智能已經擁有了“認知智能”。

現在,人工智能已經由“感知智能”進入到“認知智能”,這說明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成長。而成長之後到應用,到最後不外乎涉及到改變人類的命運。等到那時,或許人類或許會進行普遍的“智神”改造,也或許是部分人的特權。

這一天,終究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