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銷量持續下滑,“三不原則”難堅持,終向市場妥協?

老乾媽在之前,幾乎是人人必備,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學校還在蒸飯,從家裡帶米之外,就需要必備一瓶老乾媽了,在那個缺少辣醬品牌的年代,吃麵要拌老乾媽,麻辣燙要拌老乾媽,就算是喝稀飯也要拌老乾媽,可以說那時候老乾媽就是每天的生活來源。而老乾媽本身也可以說是我國商業街的傳奇了,從84年創建的時候,其他品牌的辣醬食品可以說是倒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老乾媽依然屹立不倒。而陶華碧創立老乾媽後也一直堅持她的三個原則“不上市,不宣傳,不借貸”。說實話,如果不是堅持這三個原則,相信在那個國內市場不斷翻騰中,老乾媽也跟其他品牌一樣,早就被幹掉了。

“老乾媽”銷量持續下滑,“三不原則”難堅持,終向市場妥協?


後來陶華碧的年齡越來越大了,就將自己的廠子交給了她的兩個兒子,而之後就出現了很多的爭議和銷售量下滑。很多報道也都表示老乾媽的口味變了,陶華碧的兩個兒子不能堅守初心,為了利潤不顧產品的品質,很多網友也在網上發表評論,說老乾媽的味道不好吃了,簡直就咽不下飯了。

說實話,味道有沒有變,我還真吃不出來,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差異,讓我完全拒絕老乾媽,那是不可能的,而所謂的口感改變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辣椒的產地從貴州變成了河南,老乾媽的供應商也表示,其實不僅僅是辣椒變了,裡面的油也換了其它的採購商。

其實在貴州本地,很多貴州辣椒都沒有人採摘了,主要原因是因為貴州的辣椒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品質已經老化,抗蟲性也比較差,產量低成本高,就連貴州本地的農貿市場很多辣椒也都是外地辣椒了。

“老乾媽”銷量持續下滑,“三不原則”難堅持,終向市場妥協?


其實不管是從供應鏈上,還是產地原材料的相關信息來看,這個鍋都不應該是陶華碧的兒子來背,就算是她的兩個兒子做出的決定,我相信陶華碧作為創始人兼母親,都是可以阻止,而且就算是不能阻止,那在口碑大面積下滑之後,也可以立即做出調整。但是老乾媽一直沒有做出任何動作,就說明這件事情的難度還是很多,或者說是整個配套材料的供應鏈可能無法進行支持。但是這些都不能否認辣醬市場已經進入了激烈競爭的狀態。明星代言的辣醬,還有天貓排名第一的“辣三娘”,還有佔領終端商超最顯眼位置的“範掃光”,老乾媽除了價格優勢之外,長久的“審美疲勞”導致老乾媽的口感早就不佔有什麼優勢了。所謂的辣椒換了產地也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

“老乾媽”銷量持續下滑,“三不原則”難堅持,終向市場妥協?


陶華碧的三不政策也早已破功,老乾媽不是改錯了,而是改的太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