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禹死之後,他的兒子啟殺掉了禹選定的繼承人伯益,自己當了首領,於是“公天下”由此變成了“家天下”,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夏啟雖然是殺掉伯益搶來的首領之位,但是此人還是有些本事的,特別是在帶兵打仗方面,夏啟的能力毋庸置疑。夏啟即位之後,很多部落都不服氣,所以時刻想著推翻夏啟的統治,這其中有兩個力量是比較強大的,那就是有扈氏以及有窮國。

其實,在這個時候世襲制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時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於少數人的手裡,貴族和奴隸的分界線越來越明顯,貴族的財富自然留給自己的後代,所以社會逐漸就變成了一個私有制社會。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有扈氏這個部落的力量比較強大,所以對夏啟的不滿也表現地最為明顯,而夏啟在釣臺舉行部落聯盟的大會,當著所有部落的面,下令討伐有扈氏,雙方於是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

夏啟帶領手下,打敗了有扈氏一族,而且將有扈氏屠殺殆盡,從此有扈氏就徹底滅亡了。那些反對夏啟的部落,看到這種情況,都不敢再輕舉妄動,暫時選擇了臣服於夏啟,於是天下就變成了一個統一的王朝。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在這個時候,有窮國的首領后羿,也選擇暫避鋒芒,沒有與夏朝產生衝突。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后羿,就是以此人為原型的,有窮國首領后羿的箭法非常好,幾乎可以說是百步穿楊、箭無虛發,所以他一直都有很大的野心。

夏啟在位之時,他一直沒有什麼機會,又想到連實力比自己更強大的有扈氏,都被打敗了,所以不敢對夏啟有所行動。但是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情況就完全反轉了過來。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太康即位之後,只知道吃喝玩樂,整天不理朝政,而且當時夏啟有五個兒子,太康即位也引起其他兄弟的不滿,所以五子發生內鬥,統治力量大為削弱不說,連年的戰爭還連累了人民群眾,讓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

於是,各個部落的百姓,都開始對夏朝的統治極為不滿,后羿見時機已到,就趁太康出去遊玩打獵的機會,發動對夏朝都城的進攻,經過一番戰鬥,后羿控制了夏都,奪取了夏朝政權,而太康被迫流亡,最後死在外面。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這一段歷史,在史學界有個專有的名詞,叫“太康失國”。而後羿雖然取代了夏朝原本的政權,但是他其實並沒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只是在原有王朝的基礎上,換了一個統治者而已,這也是歷史上沒有出現另一個朝代記載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與后羿的家臣寒浞有關。后羿奪取王權之後,好大喜功,跟項羽一樣“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以為只要靠強大的戰鬥力,就可以將天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他天天沉迷於田獵遊樂之中,政事都交給了寒浞處理。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寒浞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很有心計,善於逢迎拍馬,逐漸獲取后羿的信任,然後用各種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培植自己的勢力,然後找機會殺掉了后羿,自己奪取了大權。

在此之後,寒浞成為了夏朝政權的實際控制人,但是他和后羿一樣,都沒有新建立王朝,只是將夏朝政權暫時換了一個主人而已,而且大部分制度和文化傳統,都與夏朝沒有區別,所以只能算夏朝發展中的一個小插曲,沒有另一個朝代的記載也是正常的。

夏朝曾被另一個政權取代長達40年,為何史書卻沒記載這個朝代?

寒浞掌權沒多久,就被夏啟的後人少康推翻,寒浞本人被殺死。從后羿奪權到寒浞死亡,中間有大約40年的時間,這40年裡夏朝政權不在夏禹家族的手裡,這大概是謀朝篡位的最早雛形了。

經此變亂,少康勵精圖治,夏王朝的政權得以鞏固,直到夏桀亡國之前,都沒有再有大的動亂,史稱“少康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