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楊國民

在甘肅省中部西南方,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廣河縣城以西5公里的廣通河北岸,是阿力麻土東鄉族鄉古城村,這裡居住著近800戶、4000多口東鄉族穆斯林爺爺奶奶、兄弟姐妹。據史料記載,這裡曾有著古代的文明和輝煌,這裡就是考古專家、學者慕名的“大夏古城遺址”。文化大革命前,這裡的古城還在,城門高大,上有二層城樓,有下馬石。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在社會歷史發展變革的過程中,缺乏對歷史古蹟的保護意識、保護措施,甚至人為破壞,象徵大夏古城文明的城堡遺址原貌基本上不復存在,僅剩下一處在山頭上還能看得到的殘缺烽火臺、一面殘缺的古堡牆、三處殘留的古堡牆基。村莊裡立著一塊“大夏古城遺址”的標誌牌。現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塊塊農田,一棵棵樹木,一戶戶人家,一座座別墅,一處處新居,一條條水泥路,一圈圈牛羊,還有漂亮的學校、幼兒園和清真寺建築。今年以來,響應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的號召,筆者常常到這裡下鄉入戶。工作之餘,與當地村幹部、年長者座談交流、拉家常,聽到了許多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有關大夏古城光輝燦爛的故事。

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就是以夏命名的。建立夏王朝的人是啟,啟的父親就是非常有名的禹,禹和父親以善於治水而聞名,不過,父子二人治水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就自然不同。禹為了治水,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禹出生於西戎,他是羌族的一支。有關考證記載,如今的廣通河就是遠古時期的大夏河。據說,阿力麻土人的祖先是從西域遷移過來的。在東遷的過程中,兄弟三人分為三路。一人去了青海孟達天池落戶,一人到了廣河甘坪(今廣河縣甘坪村),一人來到了廣河阿力麻土(今廣河縣阿力麻土鄉古城村)。最初,這裡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他們把一隻鷹放飛到天空,打算鷹落下的地方就安營紮寨。果然,那隻鷹就落在了今阿力麻土鄉的古城村這個地方。於是,人們就在這裡挖窯洞定居,東鄉語中把窯洞叫做阿拉馬。傳說,他們的祖先最早住在阿拉木圖,所以就把這裡也叫為阿拉木圖。還有一種說法,這裡盛產水果,東鄉語把果子叫作阿力麻,從此就有了阿力麻土這個地名。

村幹部馬峰指著村莊北面的山嶺介紹說,這個山嶺二級臺地的最高點是個小山包,古人利用山頂平坦、三面斷崖的地理優勢,當時就把古堡修築在山頂的北面,一面古堡牆正好堵在路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古堡的山腳下,就是寬闊的大夏川,也就是現在的古城村。這裡原先有兩個古城,人們叫做上古城、下古城。今天的阿力麻土鄉政府一帶就是上古城,下古城清真寺、尤家小學、古城村委會、尤家清真寺一帶就是下古城。上下古城之間有一條大溝河道,這就是當時的護城河。附近是馬巷,是用來訓練騎兵的地方。山嶺上、山嶺下,有三座城池互相呼應,有護城河隔阻敵軍,有馬巷訓練士卒。可見,這是一座不同尋常的古城。我跟村幹部馬峰說,為了加快發展,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挖掘古蹟潛力,想方設法謀劃旅遊品牌,我們有“大夏古城遺址”這麼好的歷史招牌,應該搶抓發展機遇,積極主動上報項目,通過論證、挖掘、修復、保護、開發,在國家的支持下,將“大夏古城遺址”這塊名片做實、做活、做細、做強、做大、做漂亮,以此帶動古城村、阿力麻土鄉,乃之廣河縣經濟社會的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讓當地的老百姓依靠“大夏古城遺址”這塊名片脫貧致富奔小康,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

值得慶幸的是,廣河縣已將“大夏古城遺址”保護列入項目爭取計劃。祝願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該項目計劃,經過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關心、幫助,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早日審批立項,造福於當地的老百姓。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大夏古城的呼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