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遠程課堂“對症下藥”為牧場保供

“老師,再排一節課吧,關於牧場配方設計方面的。”“老師,能不能把課延長到11點?”……網絡直播培訓平臺上,一條條彈幕正在刷屏。這不是學校“網課”,而是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為牧場安排的遠程技術授課現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牧場經營受到影響,波及乳製品市場供應河北省唐山市興牧牧場飼養了600多頭奶牛,疫情暴發後,牧場人手短缺,尤其缺少技術人員。然而,此時牧場卻出現了理化指標波動與產奶量下滑的情況,幾天時間產奶量就下降了近一噸,這可急壞了業主劉寶軍。作為伊利的合作牧場,劉寶軍立即把問題反映給伊利。很快,伊利的遠程技術指導就幫他解決了難題。

在非常時期,不只是興牧牧場遇到了難題,全國很多牧場都急需技術支持。作為乳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創新服務模式,為牧場開展多元化幫扶。其中,立足於“綠智能牧場”開展的遠程技術服務與診斷就是實踐創新模式之一。“綠智能牧場”對合作牧場日常運營的各項數據都實現了有效追溯與建檔。進入信息終端,利用大數據開展集成分析,哪裡有問題一目瞭然,可以“對症下藥”。

藉助“綠智能牧場”先進的智能化系統,疫情期間,伊利快速調整服務方式,利用網絡遠程服務等創新手段,持續為合作牧場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目前,伊利組建起21個遠程技術服務支持小組,對牧場進行“遠程問診”。同時,每天還開展2到3場次的線上課程,為牧場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一個多月來,伊利通過遠程服務已為200多家牧場紓難解困。此外,伊利還提供線下電子課件90餘門,發放奶牛科學院專家編制的《牧場技術實戰寶典》千餘冊,讓漏課、缺課的“學生”通過自學也能實現技術提升。

有了伊利“手把手”的遠程技術支持,劉寶軍再也不用為各種技術難題撓頭了。每天,他巡視完牛舍,就坐在電腦前認真學習。遇到忙時錯過了課程,他還利用線下課件補落下的技術知識,爭取不掉隊。

“有伊利,我們扛得住!”劉寶軍的牧場只是一個縮影。在伊利的幫助下,很多牧場驅散了疫情的陰霾,保持平穩生產和運營,為奶業穩產保供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