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結束一天的拍攝,安靜的坐下來選片,這絕對是最令人享受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也比較容易暴露一些技術上的失誤,比如說跑焦問題以及相機抖動造成的圖像模糊等等,這些問題不禁讓我們潦草的按下刪除。但是面對一些非常難得的瞬間或只能去一次的場景,又真的是棄之可惜。

其實每一張照片都可以從後期處理中受益,當然前期拍攝存在一定技術失誤的圖像也不例外。只要一些基本的增強或調整,就足以拯救我們一部分的“廢片”。在本文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後期銳化處理技術,幫助我們在一定程度長對圖像進行補救。

如何補救圖像中的“模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雖然每個攝影師的目標都是拍出高質量的照片,但是圖像中的“模糊”仍然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當然形容一張照片“模糊”,也是一個相當寬泛的範疇。因為模糊有著非常多的類型,所以確定模糊的類型對後期的修正很重要。

  • 細節模糊:通常因為鏡頭的光學素質或相機自身的解析力不足而引起,使用圖像看上去不夠銳利。
  • 運動模糊:因被攝對象在曝光期間從畫面中快移動引起,出現類似與移動主體呈反方向條紋的效果。或因相機在曝光期間自身產生的移動引起,整個畫面向移動反方向呈現規則的拖影。
  • 焦點模糊:主要因為相機未能正確對焦而引起,出現被攝主體或細節部分呈現“虛化”效果,視覺上呈現一種不通透的感覺,我們常說的跑焦或失焦都是屬於這一類。

修復照片中的模糊需要細心和耐心。雖然計算機有著強大的算法,但並不是所有的模糊都能被修復,那些極度模糊的圖像往往沒有足夠的數據所以難以修復,但輕度模糊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獲得不錯修復效果。

修復圖像中的“細節模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都說富人靠器材,窮人靠銳化。銳化真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修復圖像中模糊的細節,同時還可以對紋理進行強化,讓一些解析力較差的器材也可以實現不錯的圖像素質。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銳化技術都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根據所需效果對修復策略進行調整。接下來我們以Photoshop為例,對圖像的細節模糊進行修復。在這項操作中,我們需要兩個步驟,分別是“細節修復”和“邊緣增強”。

圖像的“細節修復”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首先我們需要進行”細節修復“,在Photoshop中打開要修復的圖像,隨後在Photoshop的“濾鏡”菜單中找到“銳化”選項,並選擇“USM銳化”。這將彈出帶有一些默認設置的窗格。我們可以調整這些設置以更好地銳化圖像,下面我們對每項參數進行深入的瞭解。

  • 數量:控制銳化的強度。數量越大,圖像的細節對比度越高,此項參數不宜設置太高,否則會出現不自然的效果,在此我們通常選擇一箇中值即可。
  • 半徑:控制用於銳化目的哪些被視為“邊緣”。較小的半徑值將銳化細節,而較大的半徑值將應用於較大的邊緣,因為在此步驟我們是銳化細節,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小的半徑數值。
  • 閾值:控制將被銳化的最小像素變化,為了避免銳化出現嚴重的噪點我們仍然選擇一個較小的數值。

由於每個圖像都不相同,因此最佳設置也將不同。不過在修復細節模糊的環節中,我們更注重的是細節的強化,所以在可視化的操作中,我們將主要的調整重心放在細節的調整上。

圖像的“邊緣強化”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經過細節修復後,我們再通過右鍵單擊圖層並從菜單中選擇“複製圖層”將調整好的圖像複製一層後,進行邊緣強化。選擇新圖層後,在此點擊濾鏡菜單,選擇“其他”中的“高反差保留”。調整設置,直到可以看到要銳化的邊緣,然後單擊“確定”以應用。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隨後從下拉菜單中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更改為“疊加”。如果要進行更詳細的控制,可以在更改混合模式後調整邊緣強化圖層的不透明度。

修復圖像中的“運動模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儘管很多相機和鏡頭都有內置的圖像防抖,可是一旦出現弱光手持拍攝的場景,我們還是難以避免因為抖動產生的像素位移,尤其是在較高像素的機型中這種問題越發明顯。好在Photoshop可以幫助我們修復一定的線性抖動,這往往是長焦距拍攝或靜態場景以較低快門速度拍攝的主要問題。當然如上所述,我們僅僅對線性抖動有較好的修復效果,而面對弧線抖動和折反抖動等造成的非線抖動所產生的模糊修復效果較差。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在此項操作中,我們仍然是需要複製一個全新圖層,隨後在“濾鏡”菜單中選擇“銳化”選項,不過本次我們將採用“防抖”工具進行修復。單擊防抖工具後,Photoshop會根據算法自動解析相機的抖動,並進行自動校正處理。如果您對目前的結果感到滿意,保存圖像即可。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如果您想進一步潤飾銳度,可以使用“模糊方向”工具,以多幀算法的方式進行更加細緻的調整。模糊方向用於調整軟件在自動處理中無法追蹤到的方向和範圍。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我們可以理解為,默認區域效果由Photoshop本身決定的,而使用多個模糊幀跟蹤來銳化多個區域,這是由我們手動選擇參考標的,軟件算法再根據標的進行細化處理完成的。

修復圖像中的“焦點模糊”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雖然現在的相機都有著相對完善的自動對焦系統,但這也不是絕對可靠的。特別是一些入門相機或相對較早的機型,不僅僅是對焦點少的可憐,就連對焦性能都捉襟見肘。甚至在一些特定的弱光環境中,跑焦以及或焦點偏移的問題還是時有發生。那麼根據這些問題而作出的局部銳化,還是非常由必要的。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局部銳化的方法特別適合一些局部需要體現質感的照片,例如靜物或人像等題材。對於比較模糊的照片,這種銳化也只能拯救一定程度上的模糊。如果拍的特別虛,也是沒有辦法的。局部銳化有很多的方式,基本原理是利用蒙版選擇一個區域只銳化該區域即可。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首先我們需要在雙擊Photoshop中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編輯”這一項,並選擇“所選區域這一項”。放大所要調整照片的焦點位置。隨後用“套索工具”把這個區域圈出來,例如在這幅人像作品中,焦點對在了肩部和盆栽,我們主要是需要對五官相對模糊的部分進行銳化。圈選好區域後之後點鼠標右鍵選擇“羽化”,這可以讓選出的這個區域的邊緣過渡自然和周圍融為一體,不會顯得太過突兀。每張照片羽化的參數不一樣,根據情況而定。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保持在快速蒙版模式,並在圖層欄中選擇背景圖層。然後鍵盤快捷鍵“control+J”連按兩次。這樣就先複製了一個背景圖層,然後又新建了一個我們剛才所選區域的圖層,可以看到所選區域的這個周圍是很柔和的過渡。選擇最上面的新建的圖層,然後在工具欄“濾鏡”這一欄裡面選擇“銳化”,然後選“智能銳化”。根據需求調整銳化參數,然後點確定就完成了。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的話,也可以通過分區銳化使其更加精細,比如優先使用較高的銳化值處理人物的眼睛,較高的銳化將使其更加突出。然後鼻子和嘴的部分,可增加很少的銳化值。臉頰上的皮膚沒有特別的細節,僅需通過之前我們所提到的邊緣強化進行適當的加強即可。分區銳化可以讓自己完全的掌控不同區域的銳化值,實現一個更加自然的效果。

結語

每個攝影師都應該對自己的照片有一套系統的銳化流程,而不是鸚鵡學舌式的盲目套用。在本文中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銳化處理,都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其實銳化並不複雜,只是人們對其瞭解不多,但是隻要有一點點知識和實踐,銳化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

這裡是巨人攝影,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哈佛”,感謝您的關注

乾貨解讀:“銳化”拯救廢片的基本功,前期不足,後期來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