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经济的套路卷土重来,各地基建计划额度已超过30万亿

2020年美好的开端,被新冠病毒疫情打破,许多人纷纷把今年的目标由赚多少钱改为活下去,因为在疫情的冲击下,预计不少人在今年的生活水准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缘由就是经济变差,钱不好赚了,又加上物价上涨,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

每当经济遇到问题,央行所做的事情就是不问三七二十一,先大水漫灌再说,从心里面就认为,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从美联储在3月3日周二突然意外在常规会议以外大幅降息50个基点,就可以知道,所有的央行的操作套路都是一样的,除了印钱以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国内对此套路,可谓是深谙此道,从几年前的铁公基投资、棚改政策、供给侧改革还有地方债务置换等等,名词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印钞刺激经济增长,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注水经济,名义上GDP增长了,但是物价水平增幅远高于经济增长,工资名义上由1000元升到2000元,但是馒头也由5毛一个升到一元一个,房价则更是连涨几倍,大家的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

注水经济的套路卷土重来,各地基建计划额度已超过30万亿

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货币投放到市场,但并不是雨露均沾、人人有份。首先投放给商业银行,企业再从银行贷款出来搞投资或基建,投资或基建兴工以后,会带动一批原材料企业,做出成品后供消费者消费,在投资和基建过程中会带动就业,大家就有工资领,才会形成消费能力。

从理论上来看,这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如果资金在流转过程中一切顺利,大家都有机会沾点油水,从而享受到央行注水印钞的好处。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对未来信心爆棚,那么就会踊跃贷款进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大家对经济信心不足,不敢投资,做什么亏什么,个个持有现金为王,那么就算央行发行天量货币,如果不能顺利流通,或集中流到某一行业,那么就会埋下未来危机的祸根。

在经济进行衰退期时,企业和个人基本上是不敢逆向投资的,那么根据凯恩斯主义进行决策的政府,就会采用政府投资引导经济增长的套路,而这个套路,我国从朱老总时代开始,就乐此不彼了。

所以,在受到疫情冲击以后,为了稳定经济,注水经济的老套路卷土重来,据相关媒体统计,目前已有19个省市公布或者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透露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总计超过1万个,总投资额超过30万亿元,这个还没有包括尚未公布项目投资计划的地区……

有学者对此表示,不能过于迷信基建投资对冲疫情的作用,因为当前我国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不断递减,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已日益狭窄、作用逐步减弱,如果强行加大刺激力度,不仅进一步加重政府的债务负担,同时也难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建议充分吸取2008年大水漫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采取适度的基建投资扩张计划,避免再次留下强刺激的后遗症,特别是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