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育雛,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原因找出來了嗎

導語:每天更新養殖小知識,如果您的養殖過程中,有養殖問題,可以關注我,下方評論,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免費獲得終身的技術指導

很多養殖戶對育雛第一週的管理都很重視,這關係的雞雛卵黃的吸收,卵黃吸收充分,給雞的生長打下很好的基礎。但是很多養殖戶,在管理細節中,還是模稜兩可,不清楚自己的操作錯誤到底出在哪裡。

同樣是育雛,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原因找出來了嗎

1 上雞先預熱

養殖戶都明白一個標準:育雛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

在上雞以前,把雞舍溫度提前1~2天上升到35攝氏度,這樣雞舍的地面,牆壁,籠體吸收充足的熱量,從雞雛身上帶走的熱量就會少,從而減少雞雛受涼。

雞舍預熱是否充分,看著溫度計都是35攝氏度,但是育雛的效果截然不同,這是育雛成功的第一步。

2 初始溫度設定技巧

雞雛的品種不同,飼養方式不同,雞雛質量不同,因此育雛初始溫度的設定也不同,35攝氏度只是一個參考標準,不是固定數據。

雞舍中溫度不是均勻的,靠近熱源的地方溫度高,遠離熱源的地方溫度低。特別是肉雞雞舍,比較長,我們需要重點考慮到雞舍遠端的溫度。

同樣是育雛,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原因找出來了嗎

需要結合雞群狀態來設定溫度,溫度適宜時,雛雞在育雛室內分佈均勻,活潑好動,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當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食慾下降;溫度過低,雛雞互相擁擠、扎堆,靠近熱源,並不斷髮出“唧唧”叫聲,採食減少。

3 葡萄糖的合理運用

大家都知道加葡萄糖來緩解脫水,補充能量。但是也要考慮使用時間和用量的問題,葡萄糖用久了容易導致雞雛拉稀,紅糖用多了會導致雞雛腸道蠕動減緩,導致雞雛糊肛。

因此不論紅糖還是葡萄糖,使用時間不宜過久,建議雞雛回來當天用6小時左右,後邊就不用了。

同樣是育雛,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原因找出來了嗎

4 開口藥的選擇

開口藥的目的是淨化雞雛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

開口藥建議使用恩諾沙星,阿莫西林等常規開口藥,不要用氟苯尼考等藥物,推薦“開口樂”。是藥三分毒,不論什麼藥物,對雞都是有傷害的,雞雛剛來,不建議用藥,讓雞先飲水,採食,讓脾胃先運轉起來,再考慮投藥,到第二天用開口樂+魚肝油,全天飲水來降低適口性差,導致雞雛飲水量的問題發生。

5 通風和保溫關係

育雛前幾天,雞雛生長慢,對氧氣的需求不是很高,自由通風,就可以滿足雞雛的生長遇要。育雛前3天需要做的事,保證雞舍溫度的穩定性,不要按照教科書的方式,直接降溫,前三天的溫度穩定,有助於雞雛吸收卵黃,促進發育。

同樣是育雛,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原因找出來了嗎

6 溫度和溼度的調節方式

以前育雛都是考慮溫度,沒有考慮溼度,現在隨著管理水平提高,養殖戶在育雛的時候,溫度和溼度都很重視。

很多雞舍還是比較簡陋,很難保證溫度和溼度的平衡:溫度高了,溼度就會低;溼度高了,溫度就會低。對於這個問題,溫度是第一位,雞舍首先需要保證溫度,然後儘量來提升溼度

這就是育雛期間,養殖戶最為困惑的問題,當我們做好這些細節改善,育雛的成活率將會更高。

如果你看到能有所幫助,我會非常榮幸,或者朋友在養殖路上有迷失迷路的時候,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助你養殖無憂。也可以點擊—-獲得更多的養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