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大百科第一期:异形卵

相信很多人看过异形系列电影,为什么被叫作“异形”?

异形大百科第一期:异形卵

异形


在人类幻想的外星人形象中,奇形怪状的比比皆是,八爪型、无头型、缺胳膊少腿型应有尽有,为什么那些家伙没被称为异形,反而这种有胳膊有腿、直立行走的生物被冠以“异形”呢?
人们将它叫作异形首先考虑的是“异化的人形生物”,它的身体结构像人,但除了结构,其他方面却让人理解不能,因此也有了俗名Alien。它的杂名也很多,有时被称为怪物、龙、圣蛇。以上描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令人毛骨悚然,闻之色变。
异形是致命的,但人类的猎奇心却让我们对这种致命生物充满了好奇,从感官机能、生殖方式到生命周期,人们都想进行了解,但大都是皮毛,知道个大概却无法说清楚,管中窥豹。
从这章开始,我将带领大家见证真正的异形,从遗传,解剖,社会。第一次深入了解异形的秘密。


异形大百科第一期:异形卵

异形卵

异形生命周期一,异形卵。

1.主要结构:异形卵由异形皇后的卵囊产生,通过体外的“产卵器”生出。异形卵外壳很厚,看上去像是皮革,实际上是肉质物,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几丁质:一种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某些原生动物细胞外的壳和节肢动物体表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柔软有弹性,不溶于水、乙醇、弱酸和弱碱。与钙盐等化合而变硬,起保护作用。】与惰性硅,与异形的皮层组织完全相同。异形卵的外部还覆盖着一层透明树脂凝胶,由“产卵器”分泌,保护了异形卵外壳不被异形的酸性血液侵蚀。异形卵的顶部是闭合的花瓣状结构,共有四片瓣叶,打开后就像一朵由血肉制成的死亡之花。从打开的部分可以看到卵内部的白色胶质状培养基,类似蛋清,外面有一层纤维质膜,抱脸虫可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


异形大百科第一期:异形卵


2.“卵”非卵:研究人员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培养基,而是“蛋壳”内部,上面可以看到粉红色的肌肉皮层,布满了静脉状的血管。这种结构表明,异形卵是一种生物。
以前人们认为抱脸虫是异形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异形卵与抱脸虫的共生体才是。异形卵是一个胚胎,大虫子里面还有小虫子。

3.自动导航:异形卵是活物,它的皮肤,也就是蛋壳中,存在某种感应机制,可以感知周围的热量变化、空气流动和生物电。不过,假如周围有不适合被寄生的,就像蚯蚓之类的无脊椎生物,异形卵是如何感知它们是否适合做宿主呢?还有距离远近,如何让抱脸虫从异形卵中跃出就命中目标呢?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答案。异形卵皮肤中那些静脉,可能具备一些热量或压力传感器这些基本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知一定范围内的生物质量和热量进行筛选,或者感受生物电,因为大型生物的生物电波长与其他生物不同。至于宿主与卵的方位和距离,可能是像蛇的芯子那样的传感方式,具有方向性和距离感。

异形大百科第一期:异形卵


4.长期休眠:异形卵似乎有某种营养循环机制,保证抱脸虫的营养供应。当营养耗完,异形卵就进入休眠状态。
“第一次异形事件”时,在LV-426星球上发现的休眠异形卵,其外表与常见的卵不同,表面被一层石墨覆盖。当人走近时,那层石墨开始消融,能看到里面的抱脸虫正在活动,异形卵的瓣叶接着张开了。
这就是它们的休眠机制。异形卵和抱脸虫都有一定的寿命,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异形卵就会启动休眠模式,抱脸虫的活性也大大降低。飞船上那位死亡的巨人族都成化石了,异形卵还逆天地活着。那层石墨,就是保鲜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货舱中的异形卵由一层青色的脉冲类光波覆盖,猜测是某种保护机制,使得飞船坠毁后这些卵依然完好无损。当然,也有可能是检测装置,一旦有合适的宿主接近,就激活异形卵。

本期关于异形卵已经介绍完了,下期再见,如果喜欢,请关注评论哦,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下期预告:抱脸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