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機上為什麼沒有逃生用的跳傘裝置?

零點聽歌


因為客機飛行高度較高,且速度非常快,客艙內部為增壓空間,一旦打開艙門就會使客艙釋壓,危險程度比不帶降落傘還要高


用戶1050728067507052


每次一有客機發生空難,總會有人發出這樣的質疑。今天站在科學的角度上,清清楚楚的告訴你:民航客機配降落傘,並不能增加乘客生還幾率。相反,還可能會導致乘客生還率更低。

自1919年英國誕生世界上第一架專門設計的客機:一架DH-16單發動機的4座客機,國際上就有一個慣例:客機上不配備逃生用的跳傘裝置。眾多的科學家和航空人士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是否需要為客機上配備逃生用的跳傘裝置?答案是:不需要配備,客機上大多數乘客都不會使用跳傘裝置,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客機失事多在起飛降落階段,這時候跳傘裝置大多數沒用!

民航飛機的事故主要發生在“滑跑-起飛”和“進近-著陸”段,基本佔到總體事故的80%以上,超過50%的失事原因是發生在低空、超低空和地面。

這時的一旦出現事故,沒有高度,就算專業跳傘隊來了也是自由落體,掉下去摔死;沒有時間,不用跳就直接自由落體了。

2、客機失事時,環境通常不利跳傘。

民航客機大多在海拔7000—12000米的高空飛行,遠遠超出正常跳傘高度(500—1500米),客機失事時,高度通常不能跳傘的時候跳傘,那是自殺!

3、跳傘需要專業知識,不是背上跳傘裝置從飛機上跳下去,就是跳傘,就會活命!

民航客機的大部分乘客沒有經過專門的跳傘特殊訓練,並不具備具備專業跳傘技能。降落傘都不知道會不會背?什麼時候才是打開傘包時機?

不會正確跳傘,乘客就會因降落傘下落速度過大,撞擊地面而身亡,生還幾率很低。

結語:

2019年大型商業民用航班的死亡事故率為每100萬次航班0.18次,即558萬次航班發生1次致死事故。

乘坐飛機出行仍是當今社會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


科學Science



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是,乘客沒有接受過從緊急出口使用降落傘的訓練,如何使用降落傘。即使是最“基本”的空中跳傘,在被訓練有素的教練駕馭並騰空之前,也需要一些地面準備。

靜態跳躍——當單人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掉下來,降落傘通過固定在飛機上的“靜態繩索”展開,通常需要4到5個小時的訓練。但是甚至如果你被訓練跳出飛機,打開降落傘,但是在萬米高空飛行的商業航空公司周圍的條件不適合這樣做。


海拔大概在萬米以上,如果有人離開飛機並立即打開降落傘,那將是非常危險的。跳傘運動員在飛機上從萬米開始需要補充氧氣,因為用於跳傘的飛機是未加壓。在下降到較低的高度之前,有可能會失去知覺。萬米高空的溫度大約是平均跳躍高度的三倍——至少可以說是不適宜居住的:零下60攝氏度,也許更冷。人體暴露在這樣的低溫之中非常危險。科學家們認為眼睛、嘴巴和鼻子幾乎會立即凍結。這裡甚至沒有考慮到風寒。肺也會迅速膨脹,甚至會爆炸。


好吧,但是什麼如果奇蹟般地不那麼冷了?抱歉,跳傘者能否倖存仍然不太可能。如果飛機能飛得更快超過大約每小時240公里,由於在飛機機艙加壓期間施加的力,可能導致受傷甚至死亡。鑑於大多數客機以接近每小時800公里的速度飛行,突然跳傘這種可能性對你不利。

商業航空公司不為乘客配備降落傘也有結構上和經濟上的原因。跳傘飛機改裝了艙門,有時甚至沒有艙門,緊急出口不會在空中打開。另一個因素是降落傘本身的重量(一二十公斤之間),這對於尋求減輕重量的航空公司來說是很難的事情。跳傘系統將會非常複雜、笨重,並且需要多個安全裝置來防止意外使用。



除了重量、形狀、大小、風力、訓練和安全,統計數據顯示乘客可能根本不會使用降落傘:因為大多數飛機事故發生在起飛或著陸期間在最常見的最壞情況下,這是沒有用的。繫好安全帶了,最好再點一杯飲料。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降落傘……是飛行員、空降兵、跳傘運動員配備的專用設備。

是供應給特殊群體或者飛行器用於減速使用的特殊裝備。
降落傘的使用也是有技術含量的特殊裝備。


同時、跳傘也有一定高度和使用環境的技術要求。

空降兵的裝具、技術要求都是經過長期專用培訓才能實施作戰需要。


(專業跳傘運動員風采)
(空降兵集團離機跳傘作業)




專業知識和培訓!那麼、民航客機為什麼不給乘客配備降落傘的原因就清楚了。

因為、乘客身體狀況、年齡、體重各不相同、上百幾十人的客機上一旦發生狀況、穿戴整齊傘具都需要時間。

空難的發生大多數都是瞬間特殊情況、留給機組和乘客的時候是按秒計算。

4000米以上高空屬於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沒有經過作業訓練和配套的高空跳傘設備即便是離機、也是非死即傷。

空降兵、跳傘運動員跳傘的環境在1000米左右高度、還有選擇相當地勢平坦的降落場地、還有考慮風速和風向等等一系列專業技術要求。

降落傘☔也是有一定重量、客機配備降落傘無形中曾經了客機額外的負擔、載客量受到影響。

所以說、即便是客機配備降落傘也毫無實際應用價值。

民航客機是人類發明創造的所有交通工具裡最安全的一種。

世界航空界、航空公司對飛機✈️的技術要求、飛行安全嚴格要求……


孔乙己亂彈


分析原因如下:

1.客機的目的是安全及時的有效的把乘客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有其他操作,乘客就需要繫上安全帶,穩穩地坐在位置上,如果有緊急的情況下,飛機會自動打開吸氧罩。

2.跳傘是一種極限運動,而飛大眾的運動,需要足夠的勇氣,熟悉的操作,冷靜的思考等素質才能勝任。打個比方,就算跳傘的裝置是全自動,一般人有沒有足夠的勇氣跳下去。就算能跳下去在下落的地點,他知道嗎,如果是大海,沙漠,原始森林等,還是一樣的危險。

3.現在的飛機在飛行中艙門是不能打開的,一方面是有自鎖裝置的設定,另一方面是由於飛機內外壓強差大,所以就是打不開。裝上跳傘裝置也是沒有用的。

其實飛機的事故率還是很低的,請大家配合機組乘員,按照正確的操作來就可以。


當蝸牛邂逅運動


第三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捂臉]。懶得詳細解說了,簡單說吧:首先,技術上不可行。其次,經濟上不現實。再次,沒必要。雖然純技術上講硬件可以實現,但跳傘本身是個技術活兒,不是隨便什麼人給個傘都能跳的。而且適合跳傘的場景太少。普通人安全跳傘高度一般在700-3000米。空難多半發生在起降階段,低空沒高度沒法兒跳傘。低空跳傘是特種兵的活兒。客機巡航高度7000-12000米,太高,也不能跳傘(除了少數高手比如優秀傘兵或極限運動員能在5000-6000米跳傘,世界紀錄似乎是3.9萬米)。所以飛機飛行的大部分時間段都不適合跳傘。即便恰好在適合高度,還得看空難性質,如果是爆炸、解體、失速等等短時間完蛋的情況,也根本來不及組織大批乘客跳傘。所以適用降落傘的情況太小,不值得為此付出每個人攜帶傘包的空間代價。彈射座椅倒是安全些,但……這成本大幅增加座位大幅減少的後果,機票誰還買的起?


薺菜糰子


這個還是出於安全性考慮,有3個主要原因:

1,跳傘是項勇敢者的運動,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普通乘客都沒有受過專業化訓練是不可能安全跳傘的,無異於自殺。

2,正常安全跳傘高度一般在幾千米以內,而民航客機正常巡航高度都在一萬米以上的平流層,這個高度機艙失壓都難保活命,更別提跳傘了。而起飛或降落過程只是過度階段,速度太快,無法保證開傘高度。

3,傘包20公斤左右,上百個乘客全配的話就是幾噸重了,不安全也不符合飛行經濟性。



良潮


提這個問題只能說明你把跳傘想太簡單了,以為只要在高處就能往下跳啊?

首先高空環境看似簡單,但別以為我們人類可以自由自在像小鳥一樣飛翔。小鳥也不適於在高空中生活,沒有昆蟲會往高空飛的。高空環境裡的低溫會使我們的身體啟動自我保護,抽搐到無法動彈,試問又如何展翅高飛啊?

其次高空跳傘其實前半程是不需要啟動裝備的,也就是我們要在克服浮力的情況下往地面飛,到達近地面的時候才啟動身後的傘,傘撐開後我們的下落速度才會放慢。

有人會說我要是在下降的過程中無法啟動裝備,那也不要過於緊張,因為還有備用傘,它就像汽車裡的安全氣囊,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去啟動。

客機逃生難度很大,就算是有相關的設備,緊急情況下艙門都無法打開。即使能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打開艙門,氣壓差,溫度差,都會頃刻間要人性命,比摔下去也好不到哪裡去。


大朋友小朋友


一、乘客身體素質和心裡素質不一

先要明白一點,嗯高空跳傘運動員,他們都接受了大量培訓。而乘客呢,除非你熱愛跳傘運動,否者誰會沒事閒的玩跳傘呀!。另外,每個人在危機時的心裡狀態大不一樣,這好比是剛上戰場的士兵。有些士兵,演習場上猛如虎,各種“安排”對手,結果一到戰場就變成了軟腳蝦,嚇的直尿褲子;而另一些士兵,別看平時蔫不唧唧的,但到了戰場上,不光沒有被敵人嚇破了膽,而且還越戰越勇,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二、高空跳傘難度大

現實生活中的高空跳傘那可是煉獄級別的。以當今最常見的跳傘課程AFF為例。該課程是普通人學習跳傘的首選方法,大致分為7個階段。時間大概是兩個月。值得注意的是,AFF課程只是跳傘運動的入門教學,可沒包括複雜情況下的跳傘,更沒有應急情況下的跳傘教學。別怪小編沒提醒諸位哦!

三、民航機都是加壓機艙

為保持乘客的舒適性,基本上每架民航客機都是加壓客艙。這就意味著高空出事需要跳傘,必須打開客艙門。4月20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飛行途中因舷窗破裂,導致乘客因內外巨大的壓力差而吸出身亡。可以想象,如果高空打開客艙門將會有什麼後果。那麼,傘兵是如何保證高空開艙不被吸出的呢?因為運輸機貨艙是不加壓的。

四、跳傘裝具

在危險來臨時,臨時教會普通人穿戴傘具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2009年法航A330空難中,墜入大西洋的飛機甚至讓22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沒來得及穿上救生衣。而穿上救生衣後又如何呢?我們乘機前都看過航空公司提示,再三重申不離艙不可給救生衣充氣,而在1996年埃塞俄比亞航空961號航班被劫持後水上迫降時,很多乘客在機艙內就充了氣,水灌入飛機後大多數人直接被卡到天花板無法出艙,導致175名乘客和機員中125人遇難。如此可以想見,如果用上了極為複雜的傘具,有多少人將在慌亂中胡亂操作。

五、整體客艙彈射技術不可行。

有人說,既然單獨跳傘不行,那把客艙當做一個整體彈射降落不就完了嗎?客艙分離式逃生技術雖然比單獨跳傘好不少。但存在著兩個問題——飛機姿態和重量。第一個方面,我相信有很多觀眾都應該很清楚。畢竟飛機出現空難的時候,飛行姿態很難讓他們保持穩定。重點說一下第二個方面現代客機的起飛重量都在七八十噸左右,如果是大型寬體客機,恐怕百噸打不住。即便像中美俄這種擁有重裝空投能力的國家,重裝空投也存在著許多威脅。例如,我們的03式戰車的重裝空投技術,在定型前,可是摔過無數的試驗樣車的。而美帝的悍馬不知道有多少量變成了廢銅爛鐵。這還是專門用於空投的重裝備,至於客艙嘛?

受限於科學技術水平,給客機裝備降落傘還只是痴人說夢。但您也別擔心,民航機出事故概率非常小,2013年,民航機出事的概率為每百萬架有0.83次事故。只不過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飛機一出事絕對小不了


韓牧航


1、跳傘須經過專業訓練,還要身體素質好,致少無恐高症,否則,到了窗口你也不敢跳,跳了你拉不開傘也白搭。由於民航機乘客一般都是老百姓,沒有經過培訓,備傘也沒用。

2、民航機設計時是以普通乘客及行李裝運為目的,屬非作戰機種。一架民航機少者幾十人,上百人,多者幾百號人,人命關天,因此,其安全適航指標要求很高,一種類型的民航機從研發到發放適航許可證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試飛,驗證,直到各項指標全部合格,才可以定型生產,再經過無數次的試飛和不斷改進完善,直到取得相關國內丶國際專門機構領頒發的適航許可證。因此,民航機的安全性能是最高級別的。不考慮跳傘一事。

3,民航機一般在進入巡航階段時,通常在萬米高空,在稱為平流層的高空飛行。因為地球上最高山脈在八千九百米以下,一是安全二是飛行平穩。大家設想_下,在如此高度往下跳傘,你沒穿戴專用帽、服,且不說人被凍僵,還會缺氧而死。假如給每個人配傘丶面罩丶供氧、那要增加多少荷載。荷載增加則發動機功率等都得加強。。那麼,飛行成本提高,機票天價,一般人能乘坐嗎?那還叫民航機嗎?

△綜上所述:民航機從研發時就不考慮跳傘。僅依靠提高適航安全性來保證乘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