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真才子",康熙譽為"老名士"

尤侗家世代書香,自稱是“簪纓不絕”。其父為明太學生,但終生未仕,在家教子讀書。

尤侗五歲開始居家習讀四書五經,受業於其父祖。其天資聰穎,喜讀《史記》、《離騷》等,以博聞強記聞名鄉里,世人稱其為“神童”,併入學為諸生,一時間頗負才名。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著,曾寫過一篇著名的遊戲八股文《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收在《西堂雜俎》裡。王士禛《池北偶談》中說:“近見江左黃九煙周星作‘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制義七篇,亦極遊戲致。” 這篇八股文的最後雲:“有雙文之秋波一轉,宜小生之眼花繚亂也哉!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箇中,蓋一轉也,情禪也,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所謂“四壁畫西廂”,出自明末張岱《快園道古》卷四:邱瓊山過一寺,見四壁俱畫西廂,曰:空門安得有此?僧曰:老僧從此悟禪。問:從何處悟?僧曰:老僧悟處在“臨去秋波那一轉”。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話說尤侗的這篇遊戲八股傳到宮中,康熙見而喜之,讀到最後一句“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便對身邊的國師宏覺和尚說:“請老和尚下。”宏覺說:“這不是山僧的境界。”當時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康熙又問他如何。首座說:“不風流處也風流。”康熙聽了哈哈大笑。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康熙皇帝

順治三年(1646年)副榜貢生,雖曾被順治帝稱譽“真才子”,惜六入考場皆名落孫山,九年授永平推官。曾在衙署門柱撰寫了一副楹聯:“推論官評,有公是,有公非,務在揚清激濁;析理刑法,無失入,無失出,期於扶弱鋤強。”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康熙皇帝

順治十三年(1656年)春,尤侗以大清典律杖責魚肉鄉里的“旗丁”後,反遭彈劾,刑部以“擅責投充”,例應革職,改為降二級調用。尤侗不等降級調用,憤然辭官,當年七月偕同妻兒返回故里,“拜見父母,悲喜交集”,決定從此收心歸隱,自號“晦庵”。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順治皇帝

尤侗將居處改為“看雲草堂”,取杜甫“年過半百不如意,明日看雲還杖藜”詩意。

康熙十八年(1679年)應詔入選博學鴻詞科,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參修《明史》,分撰列傳300餘篇、《藝文志》5卷,“受知兩朝,恩禮始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長子尤珍高中進士,完成了他一生未了“科名”夙願,於是慨然引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年逾六十,子幸成名,可以休矣!”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順治皇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史局以撰述第一的成就致仕返鄉,歸隱蘇州亦園。書齋名為“西堂”,故自號“西堂老人”。後在蘇州城滾繡坊建有園林,面積約十畝,定十景名為:南園春曉、草閣涼風、葑溪秋月、寒村積雪、綺陌黃花、水亭菡萏、平疇禾黍、西山夕照、層城煙火、滄浪古道。

這篇遊戲八股名動當時,作者被順治譽為

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親迎於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誕辰,作《萬壽詞》以祝壽,“上嘉焉,賜御書。‘鶴棲堂’匾額”。四十二年康熙帝再度南巡,晉為侍講,時人比之為李白。隔年六月因年老逝於家中。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想雙文之目成,情以轉而通焉。

蓋秋波非能轉,情轉之也。然則雙文雖去,其猶有未去者存哉。

張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來相憐,去相捐也。此無他,情動而來,情靜而去耳。鍾情者正於將盡之時,露其微動之色,故足致於思焉。有如雙文者乎?

最可念者,囀鶯聲於花外,半晌方言,而今餘音歇矣。乃口不能傳者,目若傳之。

更可戀者,襯(一作觀)玉趾於殘紅,一步漸遠,而今香塵滅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惟見盈盈者波也,脈脈者秋波也,乍離乍合者,秋波之一轉也。吾未之見也,不意於臨去時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屬。或者垂眺於庭軒,縱觀於花柳,不過良辰美景,偶爾相遭耳。猶是庭軒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揚,忽徘徊其如送者奚為乎?所云含睇宜笑,轉正有轉於笑之中者。雖使覯修矑於覿面,不若此際之銷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後,秋波何往。意者凝眸於深院,掩淚於珠簾,不過怨粉愁香,悽其獨對耳。惟是深院將歸,珠簾半閉,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為乎?所云渺渺愁餘,轉正有轉於愁之中者。雖使觀羞目於燈前,不若此時之心蕩矣。

此一轉也,以為無情耶?轉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為有情耶?轉之不為情滯又可知也。人見為秋波一轉,而不見彼之心思有與為之一轉者。吾即欲流睞相迎,其如一轉之不易受何!

此一轉也,以為情多耶?吾之惜其止此一轉也。以為情少耶?吾又恨其餘此一轉達也。彼知為秋波一轉,而不知吾之魂夢有與為千萬轉者。吾即欲閉目不窺,其如一轉之不可卻何!

噫嘻!

招楚客於三年,似曾相識;

傾漢宮於一顧,無可奈何。

有雙文之秋波一轉,宜小生之眼花繚亂也哉!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箇中。蓋一轉者,情禪也,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

歡迎大家閱讀“上馬擊狂胡”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歷史,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