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理财经理忽悠的一些基金知识

昨天,有一款公募基金刷爆了屏,睿远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产品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开卖,基金经理是公募20年老将赵枫。结果开盘15分钟认购金额突破60亿上限,下午收盘突破800亿,最终达到1200亿的申购规模,破了公募记录。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都是券商和银行,甚至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朋友一起发力,给客户推荐,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但是,这里容易有一个小误区,就是有一些理财经理,给客户推荐的时候,会说:

这个基金是新发的,净值是1,比较低,所以风险比较小。而有一些基金,已经上市好多年了,涨得比较多了,净值都到了2,甚至3,那么就有下跌的风险。

所以,就建议客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

对于这个事情我想说一下。

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净值高低是无所谓的。

基金的本质其实都是

持有一堆股票或者债券和现金。说白了,还是有人帮你来操盘。

所以,如果是同样一个基金经理,去管理两个风格一样的基金,他配置的资产结构甚至其实可能是一样的。

所以,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会跟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净值高的基金,基金经理一样可以卖掉手里涨得高的股票,换成便宜的股票。

但是,实际上,就好像我一直说,你关注一个人,应该多关注他股市的历史重要转折点都说过些什么。而不要看到某一些标题档,阴谋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然后就深信不疑,也许这个人整体就靠唱多或者唱空来吸引眼球。

同样,其实如果申购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我建议还是去申购有良好的业绩表现的基金。而且,业绩不要看一年的,要连起来看两三年的。

这里也插一句,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是需要做择时的,公募的混合基金也是要做择时的。

但是如果你申购股票型基金,因为他们的仓位有硬性要求,不能低于80%,所以他们基本上是不择时的。

如果你申购的是某些行业的ETF,他们基本上是满仓配置该行业的,也是不择时的,所以,净值是1根本没有意义,只是意味着,这个基金从某个时间开始,满仓配置这个行业而已。

下面这个半导体50基金,已经上市大半年了,涨了135%,可以说是史上涨得最快的窄基ETF。

别被理财经理忽悠的一些基金知识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一个新的基金去发行一个新的芯片类ETF,净值也是从1开始,也是去配置芯片,其实是一样的,中期来看亏钱的概率要远大于赚钱。

嗯,你们看看这个ETF的换手就知道了,连ETF的换手都超过了20%,你就知道现在成交有多火热了。

而且,新基金比老基金的有一点非常大的劣势,就是封闭期,也就是说封闭期内必须承受波动,不能被赎回。

在这里还要补充说三件事。

第一,有不少公募基金的人会跳槽去一个新的公募或者私募,当他到新的岗位去发产品的时候,他会用过去的业绩来宣传。但是,其实外人是无法知道,他过去的成功,是因为原来公司的研究员比较厉害,还是公司集体坐庄某些股票比较厉害。

比如,某公募一哥,离开华夏之后,其实这几年业绩就比较平淡了。

第二,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擅长的领域,在某一年表现得比较好,其实只是市场当年的风格比较适合他而已。

可以多看几年他的曲线,是不是一直很优秀。在我的眼中,控制回撤是最重要的。同时要注意,A股因为风格轮动得比较厉害,有一个公募基金魔咒,往往第一年的冠军,到了第二年,却可能不咋地。

本质原因,是因为他吃惯了某一个风格的肉,他自己会继续吃这种肉,加强风格,而他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吃这种肉。但是,风格总有轮动的时候。

这一点,我们可以今年年底再回顾,去年的某位冠军的表现如何。

第三,基金发行的火爆的时间点,往往是市场的高点,而基金发行无人问津的时候,往往是市场的低点。

做私募的人都知道,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国人从来都是追涨杀跌,看到了赚钱效应才进来。

基金发行的火爆,本质的背后,就是股市涨起来了,然后理财经理就开始点火,看,你存银行才三四个点的利息,股市几天就回来了。

2015年就是最典型的,4-6月份,公募基金发了很多产品,然后把很多基民套在高高的山岗上。

基民最大的特点也是,被套了就放在那里,涨了却喜欢赎回。

而公募基金公司赚钱的方式简单粗暴,每年收管理费就可以了,跟净值毫无关系

在2019年,几个知名的基金发行的爆点,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市场的高点。

今年头两个月,爆款基金有点多,这也是最近市场火爆的一个印证。

其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2019年,公募基金的表现其实整体比私募基金要好,本质上是因为公募基金不择时,被动很高的仓位。

所以,理财经理一拿2019年的业绩去宣传,很多人就趋之如骛。


别被理财经理忽悠的一些基金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