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茄子是茄科,茄屬植物,營養豐富產量高,市場廣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目前,隨著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的開展,尤其保護地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反季大面積栽培,使其成為冬春季也能大量外銷的主要鮮嫩漿果商品蔬菜。而且,反季節價格高,一般每茬茄子純收入30-45萬元/公頃, 已經成為很多地區農民致富的主要項目之一。

茄子灰黴病是一種常見且難以防治的低溫高溼型真菌性病害,尤其在冬春大棚、溫室等保護地栽培中易發生和流行,造成苗期整株死亡,成株期花果腐爛、脫落。該病流行時一般減產20%-30%,重者可達50%以上,嚴重威脅茄子的優質高產,降低農民的收益。

眼下正值初春季節,茄子灰黴病高發,今天我們就茄子灰黴病的病原及發生流行規律、發生症狀、防治措施進行闡述,並重點提出瞭如何分階段對症進行化學藥劑防治,希望給廣大農民科學高效防治茄子灰黴病提供參考。

一、茄子灰黴病的病原及發生流行規律

1、茄子灰黴病的病原菌

引起茄子灰黴病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放射狀生長,初無色,後呈淺褐色,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多在2/3孢梗以上分枝,可行1-5級亞分枝,和主軸呈較大銳角, 分生孢子梗有時膨大,頂端膨大成近球形,多在末級分枝基部產生分隔。 分生孢子卵圓形至寬梨形,有時在中間產生一隔膜。新生成的菌核以菌絲形式萌發,該菌寄生性、腐生性都很強。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1 茄子灰黴病病原

2、茄子灰黴病的發生流行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初侵染源。經過5-7天的潛育發病後,發病組織上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隨氣流、灌溉水或雨水、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傳播蔓延或由寄主傷口、衰敗的器官等處侵入,形成再次侵染。茄子灰黴病多在開花後侵染花瓣,再侵入果實,也能由果蒂部侵入。 病果採摘後,隨意扔棄,或摘下的病枝、病葉未及時帶出溫室大棚,最易使孢子飛散傳播。

灰黴病菌喜低溫高溼的環境條件,持續高溼氣候環境是造成灰黴病發生和迅速蔓延的主要因素。溫度 15 ℃左右,相對溼度80%以上適宜發病,溫度20-25 ℃、連續陰雨時,病情發展迅速。春季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氣溫偏低,溫室大棚放風不及時,相對溼度持續 90%以上,灰黴病最易流行,因此,一般盛發期為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下旬。隨著溫度的升高,超過35℃,病原菌則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夏。

二、茄子灰黴病的發病症狀

茄子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受害,以成株期發生較為嚴重。

1、苗期發病

苗期發病,莖稈縊縮變細,常自病部折斷枯死或頂芽變色呈水浸狀,常造成莖葉腐爛;幼葉染病,呈“V”字形或半圓形淡褐色輪紋斑向內發展,溼度大時明顯可見灰色黴層,並引起成片死苗(圖2)。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2 苗期灰黴病葉和田間症狀

2、成株發病

2.1 花器官發病

多出現在柱頭或花瓣邊緣,產生黃色至褐色病斑,後期向花托擴展,嚴重時整個花朵萎蔫長出大量灰黴(圖3)。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3 茄子花器官發病症狀

2.2 果實發病

果實受害一般先侵染殘留的花絲花托,然後向果實和果柄發展,從而導致果皮變成灰白色軟腐,發病後期溼度大時,在果柄處長出大量灰白色黴層,最後果實脫落或失水僵化。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4 茄子果實發病

2.3 莖葉發病

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向內擴展形成“V”字形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展後呈圓形、橢圓形,茶褐色帶有淺褐色輪紋形病斑,直徑5-10mm;溼度大時,病部密佈灰色黴層,嚴重的大斑連片,致整葉枯死。

莖和枝條染病,初生水浸狀不規則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斑可繞莖枝一週,使其上部枝葉萎蔫枯死, 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黴狀物。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5 茄子莖葉發病症狀

注意:茄子灰黴病和綿疫病症狀相似,主要從黴層顏色、發病部位和發病季節進行區分。灰黴病多發生在低溫高溼的深秋和早春,黴層灰色,從花萼開始侵染,很少感染果柄;綿疫病則發生在高溫高溼的盛果期,黴層

雪白色,果實臍部開始發病,果面大面積褐色腐爛。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圖6 茄子綿疫病果實發病症狀

三、防治措施

茄子灰黴病的發生主要與品種、栽培管理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相關,發生早、侵染傳播快、危害重。生產中,應該採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分階段對症化學用藥

1、農業防治

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較耐低溫、耐弱光、高產的品種;培育壯苗,採用地膜覆蓋,高壟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整枝打杈,早打老葉; 採用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及時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 加強通風降溼,大棚栽培要在晴天上午放風,使棚溫迅速升高,當達到33 ℃上時,再開始放頂風,降至20 ℃ 時再關閉大棚通風口,夜間棚溫保持在15-17 ℃,陰天要打開棚門通風換氣; 秧苗澆水要適量,澆水宜在上午進行,最好採用地膜下澆水。

2、分階段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灰黴病要早,需要掌握三個重要的病害高發期,分別是苗期、初花期及果實膨大期。一般以花期和膨果期為重點防治時期。噴灑藥劑時要周到細緻,對植株基部、大棚地面、棚膜、棚內空間間都要噴藥。中心病株周圍重點噴,植株中、下部葉片及葉的背面要重點噴。

灰黴病菌易產生抗藥性要注意交替輪換用藥。

2.1 未發病時噴藥保護

在天氣晴朗、通風良好的情況下,茄子灰黴病發生極少,無需噴灑農藥。但遇到澆水或遇陰雨天等惡劣天氣時,棚內溼度高、溫度低,茄子抗性下降,環境條件利於病害發生,此時應選擇有機銅製劑、有機硫製劑、二甲亞胺類等殺菌譜廣、藥效好、成本低的保護性殺菌劑。

常見有機銅製劑:噻菌銅、琥膠肥酸銅、松脂酸銅、脂肪酸銅、喹啉銅、氨基酸銅、乙酸銅、腐植酸銅等;

常見有機硫製劑:硫製劑代森類(代森錳鋅、代森聯等)、福美類(福美雙、福美鋅等)、丙森鋅、乙蒜素等;

取代苯類:代表種類為五氯硝基苯、百菌清;

二甲酰亞胺類:乙烯菌核利、腐黴利、異菌脲、菌核淨等,主要起觸殺作用,腐黴利、異菌脲;

3.2 發病初期用藥

在病害高發期,要加強對茄子生長情況的監控,儘量早發現,早用藥,確保暴發之前控制蔓延,降低成本,提高防效。

抓住灰黴病高發的時間和地點,實施監控。觀察時間最好定在拉棚後,地點選在棚前臉和放風口下兩點。灰黴病為喜溼病害,開始發生時多在棚前臉處,早上拉棚後症狀最為明顯,是觀察的最佳時機

發病初期,可選用 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25%咪鮮胺懸浮劑1200倍液、16%腐黴·已唑醇懸浮劑800倍液、40%嘧菌·百菌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異菌·福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2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3.3 發病後用藥

在快速蔓延階段,及時進行清理和摘除工作。摘除過程中,為防止孢子的散落和傳播,應該使用塑料袋將病變部分套住進行摘除。

噴藥防治可以選擇內吸性殺菌劑,同時與保護性殺菌劑混配,可迅速控制病害發展。如40%嘧黴胺懸浮劑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煙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0%代森聯幹懸浮劑600倍液、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65%甲硫·黴威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多·乙可溼性粉 8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300倍液、50%咯菌腈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50%異菌脲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7-10天防治一次。

早春保護地茄子灰黴病高發,致減產20%-50%,農民如何高效防治?

總結

灰黴病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對灰黴病具有抗性的品種,因此生產上一直依賴於藥劑防治。大家在用藥防治的過程中,主要注意五點:

(1)根據茄子低溫高溼的發病規律,注意前期用藥保護,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病害發生,而且保護性殺菌劑成本低,還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2)抓住黴病高發的時間和地點,實施監控,抓住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

(3)發病後,首先處理病株和病果,再交替使用保護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混配進行噴藥防治。如果早春灰黴病高發期,在遇到連陰天等惡劣天氣時往往屢治不好,應該在病害基本控制住後,間隔5天左右,連續噴灑保護性殺菌劑2次,確保新葉得到及時保護,避免病菌繼續侵染髮病。

(4)在茄子開花期時使用 2,4-D 或對氯苯氧乙酸進行蘸花處理,可同時加入65%硫菌·黴威可溼性粉劑或 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或在蘸花葯液中加入2.5%咯菌腈懸浮劑200倍液浸蘸茄子花朵,對茄子果實灰黴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花的安全性極好,不會影響坐果。

(5)考慮到農藥殘留和抗藥性的發生,在交替用藥防治而效果不佳的情況下,發病初期可選用木黴菌(活孢子2億個/g)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枯草芽孢桿菌(孢子1000億個/g)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寡雄腐黴菌(100 萬億孢子/g )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 2.1%丁子香芹酚水劑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5-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