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公勺”守住“舌尖健康”

今日头条,更多精彩新闻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新冠肺炎疫情下,广大群众养成了很多健康好习惯,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必不可少:文明餐桌从使用公筷公勺做起。为此,全国各地发起了文明餐桌新风尚的倡议,倡议书也迅速通过报刊、电台、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进入千家万户,这无疑有助于非常时期人们阻断疾病传播、防止交叉感染、防范病从口入,是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让公筷公勺成餐桌标配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与行为有关。可见餐桌举止非小事,那么,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积极降低患病风险?

  近日,四川成都市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美食成都,美在文明”全面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呼吁每位市民养成文明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

  同时,倡议书号召各餐饮服务提供者,主动为公用菜品配备公筷公勺,为每位宾客提供一套个人使用的筷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就餐场所布置宣传海报、墙贴、桌卡等,主动提醒并劝导人们使用公筷公勺。

  “我们将通过线上宣传、印刷10000份文明用餐提示牌、‘舌尖上的防疫战’健康美食 文明之城行动等八项活动,将防疫战进一步深化落实。”成都大邑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大邑县已有1000多家餐饮店,响应公筷公勺倡议书。不只是在大邑县,全国多地也接连发出倡议:北京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号召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上海发布旅游住宿业疫情防控指南“2.0版”,提供公筷公勺;广西北海市发出“使用公筷 健康你我”行动的倡议书。

公筷公勺写进村规民约

  2月24日,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中,不仅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还鼓励各地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村规民约等方式,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举措。

  “爸爸,公勺公筷是什么意思?”“公勺公筷就是吃饭时,要用公共的筷子夹菜、公共的勺子盛汤。”3月3日,家住四川泸州古蔺县德耀镇福来村黄泥庆小区的袁大哥与女儿在福来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院坝展板面前,慢慢地读着上面新修订的村规民约。

  “倡导公勺公筷,革除混餐聚集;倡导文明餐桌,革除铺张浪费。”村规民约上增添了一条有关餐桌文明的规定,这一变化缘于古蔺县发出的《关于改变用餐习惯的倡议》《关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倡议》。

  据了解,“新规”出台后,福来村将“村规民约”制作成挂图,在村里显眼位置广泛张贴。与此同时,古蔺县还通过村村响、流动宣传车等全覆盖宣传,已有13个乡镇74个村结合实际,收集群众意愿,重新启动或落实新的村规民约。

  现如今,一股文明就餐新风逐渐在全国乡村吹开,安徽省安庆市五里乡推广“一菜一筷制,一汤一勺制”促进了村民增强卫生用餐意识;浙江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开展“家家使用公筷公勺”宣传,全力引导村民使用公筷公勺。

  一筷一勺见文明,从城市到乡村,从小家到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公筷公勺”行动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此刻,健康文明用餐的新风尚正席卷华夏大地。


使用“公筷公勺”守住“舌尖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