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大院:古建築群的深藏閨秀撩開面紗等你來

在綏寧縣東北部有一處古老而又神秘的院落,它始建於明清,鼎盛時期有65座窨子屋,8座倉樓。現存清乾隆5年至光緒15年間(即公元1740年至1889年)的古蹟25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通過省內外眾多專家的不斷考證和媒體、網站的深入報道,它在塵封百年之後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它的古樸、滄桑、神秘以及厚重的民間民俗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這就是綏寧於家大院。

  於家大院位於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綏寧縣李熙橋鎮鎮機關大院左側,距縣城67公里,又稱黃道堂,它西、北兩面臨山。登高望遠,只見院內屋頂磚瓦層疊,簷角錯落起伏,十分壯觀。大院與山岡之間用石頭修建了3-5米的擋土牆,東、南兩面是6米多高的倉樓。大院和大院外的水塘佔地近百畝。

  於家大院的窨子屋全部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條石板巷穿過寨門,兩層民居設計周全,排列布局齊整有序,形成四縱八橫的建築格局。整個大院山牆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窗花構圖精美,工藝精湛;石雕木刻栩栩如生,封火牆、防盜窗設計巧妙;人行道均為花崗岩鋪成不規則圖案。排水和排汙系統分為上下兩層,明暗兩線。共有老大門、新大門2個出口,4條縱道,8條橫巷,巷巷相通,又相互錯落,外人進入很容易迷路。院內的窨子屋一律只在南牆開窗,北、東、西牆一般只開通風口或小窗,牆體都高過瓦牆,兩側山牆鰲頭高聳,即使一家失火,只要把把堵孔專用的鼻子磚往通風孔一放,就隔斷了火勢,它的防火功能相當完善。大院內各屋雖建於不同年代,卻有著相似的青磚、碧瓦,相似的石門框、厚板門,相似的寓意“步步高昇”的鰲頭屋頂,連接屋子之間的石板路也非常相似,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南方合居建築群落的特點,也充分證明當時於氏家族成員地位平等、貧富相近、互學互勵、互助互濟、沒有等級之分,這種自覺在200多年前乃至今天及至以後都相當難能可貴。於家大院各家窗花圖案都不相同,花、草、鳥、獸等栩栩如生,陰陽、雌雄雙雙對稱,且都是雙面雕花,分外美觀,彌足珍貴。更為珍貴的是,於家大院每座建築牆磚上都醒目的刻有歷史記載和修建年月日時辰,是一處頗具規模、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極具人文、歷史和文物價值。、

  無論從何時起,於家大院一直堅守著“忠孝兩全”的理念,耕讀傳家,詩書濟世,英才輩出。在於家大院,遠自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姓九世祖于謙,近自北伐名將於秉懿少將,共和國開國功臣於大康,航天科技少帥於登雲,文化大家莫雅平,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企業家於教清、於清華,八年如一日伺候癱瘓在床病母的大孝子全昌信……都為古院落提供了可資借鑑,可供傳承的忠、孝藍本。

  於家大院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名勝古蹟眾多。現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古文化遺存有真人寨唐代道觀遺址,金子嶺明代玉清觀遺址,草鞋嶺和黃茅嶺清代太平天國石達開屯兵遺址及古驛道,李熙石拱橋及擋水墩,千年古井,古碼頭,古碾房,古筒車,以及漿塘古民居,李熙山墓等,敘說著於家大院的靜謐幽深和古老文明。

  於家大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絢麗多彩,源遠流長。長期的多民族大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有阿凡提式的民間機智人物莫眼子、半人半仙的龍牙秀才;有犁田不用牛綯的農耕文化“神奇的踏牛令”;有唱土地、舞龍燈、耍獅子、逗春牛等民間文體活動;有吃黑米飯、喝油茶、做豬血丸子、灌通辣子等民間飲食文化;有陽曆四月五日於氏族眾清明大祭掃,農曆六月十七祈雨求福等傳統民俗節日。其中唱土地、逗春牛、鬧年鑼被列入市級非遺名錄;莫眼子、龍牙秀才的故事傳奇家喻戶曉,並被《綏寧民間故事》大篇幅收錄;“神奇的踏牛令”2014年引發央視名導關注,被拍成專題片搬上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引發海內外關注,成為宣傳推介於家大院的一張靚麗名片。

  歷經滄桑,於家大院應該是幸運的。解放前夕,於家大院慘遭匪患,30多座古建築毀於一場大火;新農村建設浪潮中又因為村民新建房屋,幾棟古蹟遭到人為損毀;尤其是前幾年房地產鉅商回家裝修門臉,於家大院進院建築也在改造中遭致破壞……但於家大院終究還算幸運的,現今仍保存較為完好的整體建築25棟。雖然牆壁上的花草、鳥、獸等早已變得模糊不清,獨具特色的鼻子磚也所存無幾,好幾棟建築經歷風雨浸淫已經破損不堪,面臨傾毀,進大院的門臉建築遭到人為破壞損毀嚴重,甚至上千年的古碼頭因新修民族風雨橋被毀再難尋蹤跡……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正在加大力度積極採取措施對於家大院進行保護。前幾年縣文物局還投入20多萬元對於家大院進行了一次整體的保護性維修。

  值得慶幸的是,通過各方積極努力,於家大院近年來先後獲批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國家集中成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和利用示範村。目前國家正斥資320萬元對於家大院進行第一期集中成片的整體修繕工作。

  相信,隨著綏寧旅遊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隨著李熙橋旅遊名鎮新鎮的不斷包裝和打造,於家大院定會撩開她那迷人的面紗,迎接專家們的科學考證和遊客們的旅遊觀光,她的古樸、厚重、神秘、奇特和彌足珍貴,定會得到世人的公認與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