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发生在2020年初的疫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航空业无疑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我连续几天通过“非常准”APP观察,简单的统计了一下,全国各大机场的航班被大量取消,目前的起降量仅相当于计划起降量的30%多。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也印证了我的观察,而且截至2月7号,情况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鼠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出现了如期的大跌,暴跌带来的入场机会让人既兴奋又期待。可实际情况却是我还没来得及上车,股价已经恢复到暴跌之前的价格了。虽有遗憾但我仍会继续关注。

上海机场一直都是我关注的好公司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三个国际中转枢纽航空港之一,其业务主要是航空地面保障服务及其配套服务。而最近这几年其非航空性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其原因是近几年机场免税店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公司2018年9月与日上上海(中国国旅旗下子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金额为410亿元《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月实收费用采用月实际销售提成和月保底销售提成两者取高的模式,保底金额如下:

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可以看出,即使未来几年航空业务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每年的租金保底收入都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免税店的生意有多赚钱?公司2019年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9.27亿元,如果不考虑增长变动简单乘2,全年将会有38.54亿元的收入,超过保底收入3.29亿元。

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对于上海机场来说,这就是躺着赚钱的生意。这等好事儿市场内的投资者怎么会看不到?于是2019年上海机场走出了翻倍的行情。

上海机场的简单估值逻辑

按理说本次疫情会对它有很大的影响。股票价格应该连续暴跌才对。可是从节后几天的交易情况来看,它的股价不仅没有下跌还超过了休市前一天的价格,达到了72元,实在令人费解。即使考虑到有免税店的保底租金收入,航空类公司由于疫情影响出游旅客数量,收入下降是很确定的。我们假定2020年1季度的起降量下降50%,影响一季度业绩50%,则全年净利润损失7亿元左右,而预估2019年净利润约52亿元,也就是说2020年的净利润约45亿元,每股收益2.33元,对应当前股价72元市盈率约31倍,不算便宜。

而如果没有此次疫情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24倍。我们知道20倍的PE既相当于年化收益5%,而“2019年记账式附息(十五期)国债”的票面利率为3.13%,可以认为20倍PE的收益好于十年期国债的3.13%的收益。所以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当一家公司未来有很确定的现金流流入,并且存在连续递增的可能,那这就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好公司,而估值的高低则取决于该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考虑到2025年之前免税店租金的刚性递增,上海机场未来5年的净利润大概率会连续增长。我认为给予20倍的PE是比较合理的。

而未来利润会如何?我们继续简单推倒一下。2016-2018年期间净利润年均增长18.5%。2019年预计净利润52亿元,基于最坏假设2020年1季度业绩大幅损失,全年暂估40亿元。2021年考虑到疫情完全恢复,2020年消失的那部分利润也会恢复,算上18.5%的年均增长率以及刚性递增的4亿元免税店租金,预估利润为65.5亿元,折算每股收益3.4元,当前股价72元相当于2021年PE为21倍。可能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当前的股价基于2021年21倍PE来看还是值得的。所以在节后跳空低开后北上资金连续净买入,使得股价出现了连续上涨的行情。而且,到2025年之前410亿元的大单是机构投资者们长期持有的最大动力。这当然也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的机会。只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如果现在参与的话就需要把收益的预期放到2021年之后。而我认为,我们普通投资者资金量小进出容易,可以在整个2020年当中伺机而入,终究疫情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不会马上消散。


多少钱算是低估呢?市场里有个普遍观点既PE的倍数等于净利润的增速,也就是就是说如果假定净利润增速18.5%,那么股价63元既是2021年18.5倍PE所对应的估值。所以,低于60元是最理想的买入价格。

同时,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疫情长时间爆发或者反复爆发的风险因素。如果疫情长时间或反复爆发,影响人们出行。公司业务的正常增长量达不到年均18.5%,进而影响业绩无法达到预期,那么市场必将向下调整估值预期。


或许,待到烟消云散拥抱春暖花开也为时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