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們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感悟有何不同呢?

黑菠蘿侃劇


我來唱唱反調吧。

我第一遍看《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和大家一樣,內心滿滿地震撼,主人公安迪堅守希望、珍惜友情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但是又過了一些年再看第二遍的時候,那種震撼竟然減弱了,反而看到了很多套路,而且這些套路都是好萊塢電影慣用的,下面分四個方面來說說。

  • 人物設定。主人公安迪一上來就蒙冤入獄,這其實是一個常用的編劇技巧,就是開篇就把人物置於弱勢地位或者絕境,以喚起觀眾的同感,增加人物的感染力,同時為人物命運變化製造懸念。隨便舉個例子就很多了,例如《荒野生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甘正傳》,甚至是新晉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等等。上述影片無一不是把角色置身於觀眾難以體會的絕境之中,賦予其觀眾無從感受的經驗,然後慢慢進入劇情。如果大家留心的話,很多電影的人物設定都是這個思路。
  • 人物關係。核心人設確定之後,就要圍繞他設置其他角色。一般來說,有兩類角色是必須要有的,一個是敵人,一個是盟友,這個理論在很多編劇書裡都講過。具體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子,盟友就是瑞德,而且瑞德是個神通廣大的傢伙,能夠給安迪提供越獄用的所有東西,讓劇情合理化,片尾處的重逢則將主題進一步昇華。另一個盟友是布魯斯,他獲釋之後在監獄外自殺,不但讓觀眾加深了弱勢人物身上的共感,而且推動了劇情,讓安迪更堅定其越獄的決心。如上兩個盟友對劇情和主題都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敵人就是那夥兒虐待安迪的變態獄友,他們加深了觀眾對安迪的同情,並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置身在安迪那裡,以加深影片的感染力;另一個敵人是監獄長,他充當著最後通關要打的大boss角色,是所有懸疑冒險類電影都必須要有的。如上人物關係設置基本是所有電影都共通的,《肖申克的救贖》也沒有例外。
  • 故事節奏。影片的節奏也很符合商業片風格。情節線跳躍自然流暢。例如安迪剛入獄就遇到變態獄友,然後變態獄友被打殘,然後出現了能夠幫自己洗清罪責的小夥子,然後小夥子被獄長謀殺,然後布魯斯出獄自殺,然後安迪堅定越獄……影片劇情張弛有度,時刻牽動著觀眾,顯示出極強的情節掌控力。
  • 主題思想。影片主題思想雖然能夠通過劇情給予觀眾極強的震撼,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口號,而且很多其他商業電影都有類似的主題傾向,就連《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爆米花電影也有相似的主題。

綜述,《肖申克的救贖》原著故事作者斯蒂芬·金本來就是個商業作家,所以,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也只不過一個成熟的商業片罷了。


偷換流年


我應該是第二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這個電影了,記得第一次看應該是在大一的時候,知道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十大影片之一,而且排名很靠前,就看了看。現在想想當時看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角很聰明,意志力很強,最後越獄成功。但是昨天靜下心重新看了一遍,又一次被影片的強悍震撼了,震撼的不是華麗的場面,而是影片從不同的人物刻畫出來不同的角色,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人性的各個方面的特質。現在從各個主要角色說說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人物安迪

那麼年輕的年齡已經是一個銀行的副總裁,從入獄後幫獄警和典獄長做賬逃過國家稅務,而且是合理的逃稅,身上的才華無疑顯露出來,試想沒有金融方面的專業技能,他能走到那一步不得而知,所以我從他身上看到了我們工作中的所需要的——專業技能。

從安迪入獄後,他自己說他有個業務愛好就是擺弄些石頭,所以向瑞德要了個小錘子說是打造雕刻些小石頭,但從後半部分我們能看出來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鑿洞,但是鑿洞是多麼困難的事,但因為他業餘愛好地質學,發現了獄牆的結構一鑿就掉大塊,所以決定鑿洞越獄,在這裡我看到了另外一個點就是——業餘愛好。

縱觀影片前後,安迪的成功你會發現離不開一些人物,好朋友瑞德給他搞的工具,錘子,掛像等,通過自己努力在獄警和典獄長那換來的綠色通道和特殊待遇,及出獄後生活所需要的錢,從新來的湯米那裡得知自己妻子死去真實原因等,從幾個點裡我們看到了——團隊協作。

其實我們從安迪的身上都能看到一個標籤就是——希望,原話為:心懷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記得中間他對瑞德也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這也是這部影片給我們最大的感觸之一,用我們職場的話就叫——遠景目標。





書單推薦官


一、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間過去很久了,記得當時最為深刻的感受是:

為安迪含冤入獄,備受囚犯和監獄長的欺負而無奈;

被安迪花了20多年鑿通暗道,最終得到自由的結果震驚;

還為他與獄友瑞德在海邊相聚感動,湛藍的大海,陽光沙灘,二人相擁自由,給人力量。

二、第二次重新看的時候,看懂很多。

1.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影片中有很多經典臺詞,尤為喜歡的一句是,《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斯蒂芬•金所說的:“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影片中主角安迪被指控槍殺妻子和其情人,被判處兩次無期徒刑。

含冤入獄,暗無天日,獄友都說:在肖申克不要抱有任何希望,因為那隻會讓人痛苦。

安迪卻每天夜裡在牆壁上鑿洞,用一張美女海報遮住。

誰也沒料到,20多年後,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他從自己鑿的洞中爬出,穿過漫長的下水道,擺脫了那段黑暗之途,重獲自由。

美國史學家羅伯特曾提出一個羅伯特定律:“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

沒有困難可以打到你自己,除非你一直消息或者倒下去。”

遇到過困境,跌進過谷底,才會對希望二字有所理解。

很喜歡豐子愷說過的一句話: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安迪用自己的行動,成功救贖了自己,也讓幾十年後出獄的瑞德,重新拾起生的希望,沒有像老布一樣,因為出獄後與社會脫節,在恐懼中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心有希望的人,才會激發出生的力量。

2.活在世上,最好有一技之長傍身。

安迪入獄後不久,被“三姐妹”騷擾,多次反抗多次被暴打,看起來處境糟糕透了。

但是不久後轉機來了。他在修繕監獄樓頂時,聽見獄警聊天,其中有一人被交稅的問題困擾,安迪因為之前是一個大銀行家,所以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幫獄警解決了這個問題,後來很多人前來找他,包括卑鄙貪婪的監獄長。

安迪就這樣,一步步改變了自己在監獄中的處境,也一步步通過自己的計劃讓貪婪卑鄙的監獄長最終得到該有的懲罰。

因為對地理的瞭解,對石頭的研究,他用了20年的時間,打通暗道,而非獄友口中說的幾百年。

人生在世,福禍難料。任何時候,如果有一技之長傍身,才能幫助自己在萬變中找到應對的辦法,去改變自己的處境。不至於陷入窘迫,被命運裹挾著,成為生活的奴隸。

你對人生付出的努力,所學的知識,培養的能力,都可能是未來幫助你脫離困境的最有利的武器。

3.世上所有牛逼的背後,是別人熬不了的苦逼。

入獄的安迪,看到了同來的囚犯一夜之間被獄警打死,大概是在那一刻,他開始在心裡籌謀著這條救贖之路。面對無期徒刑,沒有讓自己淪陷於所謂的高強體制化。

因為他深知,一個人不能讓自己的心空著。要有所希望,才會有未來。

所以,

他依舊保持著自己喜歡雕刻石頭的愛好,

堅持寫信申請款項,成功在獄中成立起圖書館。

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獄友們贏來啤酒時,自己坐在屋頂的一邊微笑。

正如他堅持每天黑夜中拿起那把藏在聖經中的鶴嘴鋤。

他用二十年的時間,白天忙忙碌碌,夜晚鑿壁,為自己鑿通了自由之路,自我救贖。

世上所有的牛逼,背後都有你熬不了的苦逼。

置身監獄,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無罪的證人,被滅了口。

眼看人生無望,安迪卻並沒有放棄。選擇自救。

人生就是如此,萬般皆苦,唯人自渡。

你熬過的苦,最後都鋪成了你要到達的路。

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影片中有句經典臺詞: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

人的一生,只有努力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才可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否則,只能是遲早按照自己生活的去想。

當遇到人生的瓶頸期,或者人生的低谷期,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徒手鑿出一束光,闢出一條路,不管人生的風暴將自己捲入怎樣的驚濤駭浪,靠自己的力量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共勉。


劉筱桃


《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不下於5遍,就像看大話西遊一樣看很多遍,看的次數越多越能感悟很多,少年不知此中意,再看已是意中人。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最直接感悟就是監獄的可怕,老實規矩做人,不能盲目做事。最後被冤枉入獄,但憑藉自己卓越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從而使自己越獄成功換個身份用監獄長的錢過新的生活。

再看一遍,突然發現監獄不是讓人害怕地方,雖然可怕,但是裡面每一個人都不會帶著偽善的面具跟你交流,喜歡你就是喜歡你,不喜歡就找茬或不跟你交集。

不得不提裡面的監獄長和獄警隊長目的明確,監獄長對主角好,是想讓主角幫他管理自己所賄賂漏稅的錢,主角不做就會軟硬兼施。獄警隊長雖然沒有監獄長有錢,但是為了少納稅,主角利用法律漏洞鑽空子幫他少納稅多拿錢,主角一次不幫就得捱打。後來主角就幫他們偷稅漏稅,獲取他們的信任,讓自己可以實施自己的計劃越獄。

能讓人害怕的是刑滿釋放無所適從的心,這不影片裡就特別介紹一個人老圖書館長,身強力壯進去白髮鬢鬢的出來,政府發配工作超市裝袋子,上廁所打報告,這讓主管不自在,監獄裡習慣了忘了如何在社會從新生活,感到周圍人異樣不自在,老館長最後選擇自殺逃避。這是也刺激主角他不想這輩子在監獄。

總的來說,社會是有制度的是有法律的是有道德的,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一個習慣的養成,想改變真的很難。從小培養好的習慣真的可以受益終生。

一個人自律很重要,知識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一起看貓頭鷹


光明不滅,昊天永存

第一次看,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看的,那會剛上大二,剛剛喜提人生中最貴的一份電子產品__筆記本電腦。於是迫不及待上網搜索好看的電影,便有幸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贖》。

第一次看,基本就是故事情節。不得不說,它設計的很精彩,主人公安迪以及獄中好友瑞德的那種純粹的友誼,電影都刻畫的細具人心。

最喜歡的情節便是安迪藉助雷電鑿開下水道逃生那一段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內心深處那強烈逃出生天的渴望由來已久。總會見到光明的那一天,因為光明不滅,昊天永存。

第二次看 你拿詩和遠方和苟且鬥,你永遠鬥不贏的。因為苟且有一萬種需求,一萬種痛苦,而詩和遠方只有一種快樂。

安迪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過要在這周遭混黑的監獄裡苟且偷生。他要做的就是要和這群人鬥下去,不嘗試,怎麼又會知道自己不可以呢。

非常幸運的安迪的智商非常高,並且他自身也有一技之長,這是他和監獄長為代表的群人所鬥爭的資本和驕傲。內心足夠堅定,不要痛苦的活在這裡,外面的世界才是屬於安迪。鑿開下水道逃出生天打破監獄牢籠的安迪才是真正的自我,才是有詩和遠方的安迪。

當然自己出去了,我不能忘掉自己的好友瑞德,也要拉他一把。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認為這裡就不是單單的我們再說安迪和瑞德之間那純粹的友誼了。我們更要談談“佛心”。也就是善心。安迪是有這樣的“佛心”的,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佛心”才會有後面我們看到的瑞德。

很精彩的一部電影,生和滅就在一念之間。你若盛開,萬花聚來。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嘗試去努力,去博一下,萬一就成了呢,對不對。所以,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加油💪









南宮樸邪


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是同學推薦的,我的感覺是一個原本無罪的人被陷入獄,單純的逃獄但是故事中伴有各種困難。

第二次觀看的感覺用一句話來形容“反正人只要二選一,忙著活,或忙著死。”安迪他給監獄的人們帶來希望,並且憑藉自己的過人毅志成功逃出。真正想要獲得自由的人不會被任何牢獄所困,自由不會選擇你,是把牢底坐穿還是嚮往自由是你自己都選擇。

當然影片的一位人物出獄並沒有融入社會而是自殺,這也必然反映出長時間的監獄服刑會使人們難以適應這種快速發展的社會。



鋆同學


《肖恩克的救贖》這部片子讓我看了好幾遍,百看不厭,說一下我對這個片子的感悟。

1.信念。安迪進監獄或許對他而言真的是一件很崩潰的事情,因為他與妻子和情夫的死一點關係也沒有。再後來以及被同性戀人欺壓。但他始終秉承心中的信念,不管是開始建造圖書館,還是為典獄長做假賬,他有他心中的原則與目標,難得的是身處監獄,經歷過那麼多苦難還能保持這顆初心而不被人性所消磨。

2.自由。最初安迪嚮往自由可以從他請“同事”們喝啤酒那裡看出來,他靠在牆上露出的微笑,瑞德說這是難以言喻的微笑,陽光灑在安迪和他們的臉上,他們好像是一個自由人,不被管轄和約束,彷彿在裝修自己的房頂。第二個就是他越獄,人性真的太可怕了,如此渴望自由的他,最後一點希望被典獄長所磨滅。他開槍打死了唯一的證人,是因為他害怕安迪出去後揭發他做假賬的行為。所以安迪選擇逃跑,在他眼裡是多麼美好,一個沒有記憶的地方,他想重新來過。爬過骯髒惡臭的下水道,這真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不過經歷過那麼多的磨難,或許這對安迪算不上什麼,但最震撼的是他逃出來後對著天空,盡情的陶醉,享受自由的沐浴與洗禮。

3.體制化。為什麼布魯克斯在聽到自己要被假釋時如此絕望,以至於他甚至想殺人來繼續待在監獄裡,如果換做剛入獄不久的新人或許開心的跳腳。在監獄裡呆了五十年的他,早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裡,他是一個圖書管理員,一個賣書人,他認識大家,大家也尊敬他,他擁有存在感,而出去社會,他只是一個有前科的罪犯。所以他選擇上吊死亡,不奇怪,正如瑞德所說“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布魯克斯太恐懼了,一個以前尿尿都要打報告的人,怎麼適應這個社會,他之於社會彷彿是一個初生的嬰兒,畏首畏尾。體制化很典型的例子除了監獄就是學校,日復一日的學習,晚自習,同步的作息,只是相對來說比較輕微一點。

4.知識改變命運。安迪逃獄成功畢竟只是個例,因為他掌握著知識,他是少數的高學歷的人,他可以利用他所學的知識換的啤酒,換的監獄裡較好的待遇,換得圖書館管理員的職位,他還幫助了很多囚犯取得高中學歷,他會做賬,精通專業知識才能一舉扳倒典獄長。他熱愛地質學,所以能打通隧道,逃跑出去。他能在逃跑後給自己製造身份證件從而生存下去。知識太重要了,所以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他可能在不經意的地方幫到你很多,總之學習!沒錯!看了這個片子突然很喜歡我的專業,可以做賬是多麼酷啊!

5.堅持。一個小錘子,瑞德以為要六百年才能打通的,安迪用了幾十年就成功了。他能堅持承受這些苦難也是很難能可貴的了。還有他堅持自己的愛好,雕刻,這是他百無聊賴的生活中的小點綴。6.友誼。只要真心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安迪和瑞德的友誼真的太可貴了,最後他們相見擁抱的那幕非常感動。關鍵是好朋友的嚮導作用,在彼此絕望的時候能夠拉對方一把,後來的瑞德也沒有像布魯克斯一樣死去,完全得益於安迪。這就是大概我能get到比較大的幾個點了,總之紀念這個片子沒白看,外國片看的本來也不多比較感人的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和肖申克的救贖,全篇貫徹的點就是希望與自由。

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可以幫我點個贊,關注我哦,謝謝






森臨講電影


導讀:

現在能靜下來讀本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選一本自己喜歡閱讀的書,很重要,否則你很難看下去。讀書不能平鋪直敘,也就是說讀書要採取跳躍式閱讀,重點和關鍵章節要細讀、深讀、精讀。發現一本耐讀的書,是閱讀的前奏。《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本非常耐讀的書,美國作家斯蒂芬·金,這位作家很會講故事,從小學時就開始寫小說、講故事。最擅長驚悚、血腥、恐怖情節設計,他的小說,在美國很暢銷,據說和《聖經》並列。

一、《肖申克的救贖》是什麼樣的書?

斯蒂芬·金,一直都在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一直撰寫驚悚、恐怖,充滿血腥氣息的文字,他好像有著超人的天賦。直到有一天,他想試試另外一種主題,也就是說與恐怖基本不沾邊的小說,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小說寫完後 ,他忐忑不安,不知道會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後來,作者的想法看來是多餘的,這本書同樣是暢銷的。關於這本書,斯蒂芬·金後來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也許一生再也不會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書了。”他的努力帶來的是巨大的成功。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宣佈,作者獲得二〇〇三年全國書獎的“終身成就獎”,理由是他的作品“繼承了美國文學注重情節和氣氛的偉大傳統,體現出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慘的道德真相。”

二、小說的主要情節是如何推演的?

  • 《肖申克的救贖》小說既講自己“我”的故事,也講主角安迪的故事。通過安迪騙保、庭審、借錘子、姊妹風波、贈石英石,購買海報等橋段推演,安迪越獄計劃一步一步逐漸實現,最後成功越獄了。結果是安迪從一根下水管子逃出去的。
  • 安迪賦有偵察能力,他反覆研究越獄的出口地理位置,也許他知道汙水管是通往離監獄五百碼外的一條小溪,因為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得到監獄的區位圖。安迪是個與常人不同的特殊人物。他發現,整個監獄只有第五區的汙水管還沒有接到新的廢水處理廠,而且他也知道,此時不逃,以後就沒機會,後來等這區的汙水管都要接到新的廢水處理廠了。
  • 汙水管有五百碼,綿延將近半英里。我們閱讀這個情節的時候,你會很難想象,安迪是如何做到的。他爬過這麼遠的距離,也許手上拿著一支小手電筒,也許什麼都沒有,只有幾盒火柴,他爬過的地方有多麼骯髒,還有吱吱亂叫的肥老鼠在前面跑來跑去,有時還會攻擊他。通道中幾乎無法容身,可能只有非常狹小的空隙足以讓他擠過去,在管子接口的地方,或許還得拼命推擠身體才過得去。換作是任何人,那種幽閉恐懼的氣氛準會讓人瘋掉,但他卻成功逃脫了。

要琢磨這兩塊石頭得花多少時間?可想而知,一定是在熄燈以後無數小時的苦工。首先得把石頭削成想要的形狀,然後才是用磨石布不斷琢磨打光。看著它們,我內心升起一股暖意,這是任何人看到美麗東西之後都會湧現的感覺。這種美是花了時間和心血打造出來的,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原因。我對他的毅力肅然起敬,但直到後來,我才真的瞭解他是多麼堅持不懈。

三、安迪越獄的故事有哪些啟迪呢?

  • 疏忽,常規思維也會出錯。典獄長按照常規思維,沒有洞悉安迪為什麼屢犯監規的真實動機,結果按照安迪的計劃一步一步推進。導致,安迪成功越獄,監獄長引咎辭職。常識這個東西,有事會失去作用,典獄長按常理出牌,他疏忽了安迪這個人,因為安迪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安迪越獄,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過了三個月後,諾頓典獄長辭職了。他像只鬥敗的公雞,他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肖申克。
  • 耐力,要有足夠耐力。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必須有超出常人的持久力。安迪花八個月時間 ,才設法讓諾曼登轉到其他牢房,恢復單獨監禁。如果不是諾曼登和他同住了八個月,安迪早就逃之夭夭了。其中,渣石的處理最能體現安迪的耐心,他經常利用放風的機會,用褲子口袋,把一點一片的渣石帶出去,一年年過去,安迪就這麼一袋袋把混凝土碎片運到操場倒掉。

諾曼登在與安迪同住八個月後說:“他是好人。我很高興離開那兒。那牢房空氣太壞了,而且很冷。他不讓任何人隨便碰他的東西,那也沒關係。他人很好,從不亂開玩笑,但是空氣太壞了。”

  • 地利,有利的地理位置很關鍵。安迪如果在普通牢房,人多眼雜 ,幾乎無法完成越獄的各種準備工作。所以,他通過蹲禁閉的方式,尋求獨立空間。巧的是,禁閉的牢房在地下室,周圍與其他牢房不相關聯。打通牆壁後,就有排汙管,他才能通過排汙水管道順利脫逃。並且,當時牢房的牆壁,這些混凝土牆還蠻容易透水的。經過一段陰雨連綿的日子,這些牆就變得很潮溼,甚至會滲出水來。有些地方已出現龜裂,有些裂痕甚至深達一英寸。這給安迪打牆洞提供了意外的驚喜。
  • 遮掩,暗度陳倉之計再現。安迪反覆向小說中的“我”購買美女影視海報,成功騙過周圍的獄友和獄警。利用美女海報遮擋,成功打洞,為越獄完成關鍵一步。可見,安迪,熟練掌握了《孫子兵法》的計謀。

那時我還以為他難為情,不願讓別人知道他想女人,特別是夢幻性感女神,但現在我才發現我想錯了,他的興奮是別有原因的。

  • 忍辱,超人的心理素質是絕勝最後關口。安迪從排汙管道爬出去,沒有超出常人的心理承受力,是很難成功的。排汙管裡腥臊並臭、穢物充盈,一個人別說要從裡面爬過去,就是那燻鼻的臭味,以及那不可名狀的穢物形色,足以讓你望而卻步。後來的獄警發現後,現場的幾個人,肝腸肚肺都嘔吐殆盡,幾天後還反胃難忍,你說反應有多大。

結語: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寫到:”我想唯有自由人才能感受到這種興奮,一個自由人步上漫長的旅程,奔向不確定的未來。”是的,安迪用長達27年的艱苦努力,最終獲得自由。安迪的所作所為,再次證明了袁了凡所說的那句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明月壇主


《肖申克的救贖》其中一句經典臺詞,一直鞭策我們,“瑞德,請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美好事物永不磨滅。”《肖申克的救贖》也是專業影評人士評出的電影歷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甚至觀眾把它排在《阿甘正傳》的前面,可見它的影響之大。影評人承認雖然《阿甘正傳》質量也很好,但是也因為題材勵志,政治正確,多年之後承認《肖申克的救贖》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 安迪被判20年牢獄之災,花了19年努力逃出,當他逃出監獄的那一刻,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與男主安迪合為一體,給人一種力量和感動,全身尤其靈魂瞬間就釋放了。一種希望,堅持,自由,友誼,進步的精神穿越身體,安迪成為許多人的人生偶像。 一部好的片子可以重複利用,那種精神可以不斷循環,與歲月重疊交織。還有另外一句撼動人心對白:Busy living, busy dying. 譯成中文意思是“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或“反正人只要二選一,忙著活,或忙著死”,堪稱《肖申克的救贖》中,經典中的經典。這部著作有音頻,電影,書本三種形式,不管哪一種,都是愛它的人視若珍寶。


十三撩電影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裡,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裡,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鯊堡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裡,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講述陰暗晦澀牢獄生活的監獄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捨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