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地裡不種莊稼,反而栽起了樹,怎麼回事?

新大風歌


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揪心的問題,每天走過的小路,在火紅的六月再也看不到成片成片的麥浪,金色的十月再也看不到成片成片的大豆和玉米,而是一小塊一小塊的麥田、玉米地被夾雜著的綠化樹、柳樹、楊樹,還有一些果樹挾裹之時,心中難免有一種惆悵。糧食是國之根本,沒有了糧食,在風和日麗、歡歌笑語的平和的時期,顯示不到它的重要性。一旦出現大的世界經濟貿易摩擦和戰爭,沒有了糧食,或者糧食得不到保障,可想而知問題的嚴重性。

俗話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則其君。有其感慨,是中華民族每一位兒女的責任,因為一旦國之有難,無一人可安得其所。“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對於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或是現象,這麼多年與農為伍,對農村的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土地條塊分割,不好耕作。

在土地實行承包時,大塊的土地按戶均人口分割成了一條條一塊塊,人口多的面積大一些,人口少的面積小一些,還有的村莊,考慮到土地的肥力不同,把土地分成了幾個等級,再考慮到離村莊的遠近,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家都會分到幾個地方的地塊。就拿我們老家來說,人均2畝多地,家庭人口少的,比如3口人的家庭總共也就6、7畝地,需要分成4、5塊,每塊畝把地,有的甚至只有幾分地,這樣的地塊無論是機耕,還是播種都不是太方便,加之有的地質非常差,遇到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年份,幾乎顆粒無收。所以,有的農戶乾脆不種了,栽上楊樹之林的經濟林。就這樣,一家栽了,地鄰也跟著栽,你栽我也栽,地裡面就散落下一片一片的樹林,這兩年,隨著對大田地樹木的砍伐,這種現象有所緩解,但土地不好耕作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不至於撂荒索性種上一些樹木。

現在農村的開銷一點不比城裡人少,甚至有的地方比城裡人開銷還要大,比如孩子上學,農村的教育質量比不上縣城,所以大多數家長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就讀城裡的私立學校,再加上老人的養老問題,住房問題,天價彩禮問題等等,各個地方都需要錢,那二畝薄田怎麼能夠維持生計呢?好在現在外出打工是一條謀生的路子。出去打工了那一小塊塊土地又不能集中收種,家裡有老人的還有能力種的就種上一些,家裡沒有老人或者老人已經沒有勞動能力的能承包出去的承包出去,實在不能承包出去的特小塊地塊就只有撂荒或者栽上一些樹木。

三、一些流轉土地的大戶多數都不會選擇種糧食,部分會選擇種樹。

由於種糧食的效益低,加上價格不菲的地租,每年攀升的勞動力工資以及缺失傾向的農業用工,再加上自然災害的時不時的侵襲,遭遇嚴重的年份還得賠錢。所以一般情況下,流轉土地的大戶大部分不會將流轉來的土地選擇種植糧食,要麼搞果樹種植、要麼搞養殖、要麼搞現代農業大棚蔬菜種植,還有一部分選擇種植綠化樹,這兩年在我們江淮地區又颳起了種柳樹、榆樹,然後在樹下種植“爬來猴”風,熱情之高,顛覆您的想象力。

結束語:目前,在農村的大田地裡,不種糧食卻栽樹的現象,以及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就是這幾種,一是土地條塊分割單位面積太小,種植糧食不好耕作收種;二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多為老人和孩子,完全或部分喪失了種地的勞動能力;三是莊稼地種莊稼的效益低,大部分流轉土地的大戶不願意選擇種植糧食作物。基於以上三種原因,就形成了目前我們看到的現象。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


我和我的小農莊


前些年農民栽樹都以山坡地.及土壤較差地塊,栽培各種果樹,如今的農民栽樹風暴,遍及全國各地區己成不可否認的事實,其實農民栽樹這股風,折射出農民內心真實的無奈,農民心中都明白,為啥利用好的平整土地不去種植糧食,反而去栽各種果樹.及各種景觀綠化樹木,結果讓肥沃糧田耕地變成了樹林。那麼農民在耕地上栽樹能怪農民嗎?

在較好的基本農田栽培各種樹,會不會影響破壞土壤耕作層和以後土壤質量?是不是減少我國種糧土地總面積?會不會削弱我國糧食生產基礎能力?能不能危及到我國糧食生長安全問題?如何發展好農業不光呼口號,要切合實際,怎樣做讓農民對種地產生較高積極性,讓土地發揮出更高能量和經濟效益,一系列問題怎樣解決和落實?





微笑117359766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出門務工

糧食不賺錢,又沒有太好的從土地裡賺錢的門路,很多農民都出去務工了,想想出去幹一個月賺的錢能頂的上好幾畝地的收入。土地閒置在家裡也沒有什麼用,所以索性就種上點樹吧,以前種點速生楊,還能賣給造紙廠。


佔著地

有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自覺的,看著別人不種的地,就給人種上了,被佔久了,就難要回來了,所以在地裡種上樹,別人就不好動了。

種點果樹

我家搬出農村以前,把地送給我大爺家了,過了幾年發現我家的地被種上了蘋果樹,因為家在山東煙臺,可以生產蘋果,雖然很累,但是也能賣點錢,比種糧食好很多很多,雖然有違反規定的嫌疑,但是沒有人管,畢竟賺錢還是比較重要的。



這種把種地的土地更換成種果樹的人還是很多的,因為比種糧食賺錢太多,農民的勞動力是不算成本的,而且也不吝惜體力,所以什麼賺錢種什麼。

種風景樹

丈母孃家的旱地裡種了幾株朴樹,閒置的地,長了五六年,然後有人看上了非要買走,開始開價2500,後來3000,最後3800,煩不過,賣掉了,幾株比較小的沒賣,反正地也不準備種,就讓它慢慢長著吧。


所以農民在不種的地裡種上一些價格比較高的樹,等到可以賣的時候,也是一個收入。


農科小孫說


農村莊稼地裡不種糧食、卻種上樹這是什麼原因、談點個人親身感受: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我國農村大地、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極大的鼓午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成倍增長、解塊了農民吃飽肚子的問題。但是、年復一年、由於糧價低、農民缺錢用、加上農民看病、讀書、送人情、等各種開支、就是把糧食賣光了也不夠開支。那時家裡有剩餘勞力的就外出務工、他們把錢拿回來修房子、買家電日子好過。很多務工人員還有剩餘的錢存銀行。於是就興起了一股外出打工潮、這股潮流越來越大、加上政策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很多外出務工人員不願回農村、很多人在城裡買房、結婚生子定居了下來。就是沒買房子的也租房過日子、覺得總比農村強、於是農村大片的土地就無人種糧了。有的種上了果樹、有的土地就荒廢了長了野樹雜草。隨著中央對農村的政策、土地流轉、合作社、大型種糧戶的出現、農村正出現深化改革的局面。但是客觀上農村現在是人少地多、荒廢了不少士地、年青人不願再回農村、有的地方成了空心村。但我們一定要相信中央對農村的政策、在不久的時間、農村一定會出現新局面。有知識有文化的有志青年會到農村去投入新農村建設。到時候農村還是大有作為的。


快樂村776


有些農村裡地裡不種莊稼反而栽起了樹。對於這種現象。可能各個地方有不同的原因。我來說一說,我們河北衡水,我們這邊種樹的原因吧。

第一。我們村裡鼓勵種樹。

去年我們村裡還在鼓勵人們種樹。並且有相應的優惠政策。還會有一些補貼。所以有些人家裡因為勞動力少。所以就響應了村裡的號召,種起了樹。

第二。土地承包商種的樹。

十里的孃家村,大部分村民把土地都承包給了一個承包商。然後每年都會把承包費用在秋天裡的分別打到農戶的銀行卡里。土地的承包商就大面積的種植的是樹。

第三。靠種樹增加經濟來源的農民。

我們這邊種樹的還有一些既不是村兒裡讓種樹。也不是承包商種的樹。因為最近今年玉米麥子的價格偏低。一些農民靠種植果樹來增加經濟收入。

像我們隔壁村兒有種植蘋果樹。梨樹。桃樹。杏樹。還有葡萄樹。而且還有一戶是種植樹苗的。經濟效益,也挺不錯。

第四,種植了幾十年的樹村。

記得小時候,在我們附近村就種植蘋果樹。那時候好多人都去那個村裡買蘋果。十里也跟著家裡人去過。現在20年過去。那裡依然還在種植著蘋果樹。雖然蘋果價格啊,在中間也出現了起起落落。但是那裡的農民絲毫沒有改變種果樹的初心。

以上幾點就是,我們這邊一些村裡不種莊稼,反而栽起了樹的原因。

我是農人十里。我們這邊是這樣的情況,你們那邊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農人十里


前幾年老爹身體還可以。自己種著點兒口糧地,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老爹就把地交給了兒子,指望著兒子也能跟他一樣,把土地伺候的乾乾淨淨,地裡的莊稼長的茂茂堂堂,壟溝之間沒有雜草。鄰居們從地邊走的時候,都誇獎說這莊稼擺弄的真好,一點兒草沒有。

地交給了兒子後,老爹的希望落空了。第一年的時候,我弟弟根本沒有時間去地裡種莊稼,半畝多地就在那曬太陽,雨水過後。裡面長滿了雜草。老爹看著地裡長滿了雜草,心裡實在是著急,一早一晚的去把地裡的草除乾淨以後,就打電話給我說,你弟弟沒時間擺弄地,還是你回來種著吧。隨便種上點什麼,總比地空著長草要好,地裡長草讓人家笑話不說,閒著地也可惜了。所以,為了不讓老爹心疼那半畝地,我回家種上了紅薯。



後來弟弟跟我說,不要回家種地了,這麼遠不夠來回的油錢,明年把地裡種上樹。第二年春天,弟弟就把地裡種上了幾棵核桃樹,還有栗子樹。弟弟說,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不划算,吃苦受累不說,還浪費時間。辛辛苦苦收那麼點糧食,賣不了幾個錢。有那功夫,還不如出去做點兒買賣賺錢。即使不做買賣,出去打工也比在家種地划算的多。種兩畝地要累死累活,到最後也掙不了一兩千塊錢。出去打工要不了半個月的時間,起碼也能夠掙一兩千塊錢,如果做買賣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從小生活在農村,讓地閒著又覺得太可惜,那就只有在地裡種上樹。樹跟農作物不同,不需要經常澆水施肥,也不需要經常去打農藥,進入伏季以後還要每天去除草。特別是種植玉米,越是到了伏季最熱的時候,地裡的雜草越多。人鑽進玉米密不透風地裡鋤草,熱的氣都喘不過來,真的是遭罪。而種樹就不一樣了,只要在剛栽樹苗的時候多澆點兒水,以後不能說再不需要去地裡看了,只是偶爾有空的時候,可以去到地裡轉一下,看看小樹長得怎麼樣。



我弟弟在地裡種了核桃和栗子樹,因為也就半畝地,所以種了沒有幾棵,主要是為了到秋天的時候,兄弟姐妹幾個收了自己吃。其實如果種的樹多的話,到秋天收了核桃和栗子,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所產生的價值一點不比農作物少。

我們村也有人在地裡種了果樹,或者是花卉樹木,不管什麼樹木,都比農作物省心省力,而且到最後要比農作物賺錢。現在在農村,的確有部分年輕人,都不在地裡種莊稼,而是把地裡種上了樹。他們的觀點是,讓地閒著不像話,種莊稼有不划算,剩下的就只能種樹了。


靈子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老公在外邊兒打工,我在家弄孩子上學。一個人一開始種幾畝玉米,小麥。還可以解決一部分生活開銷,現在孩子們大了有時間可以出去打個零工。比種地。來的收入快。自己種地還得操心。旱了怕旱死,雨大了怕澇。種點兒樹比較省心吧。並且不耽誤打工。總不能讓地荒著吧?


綠茶132316


稻田不種稻谷都種樹了,說明人民水平都提高了,加上現在在收割稻穀也是很不方便的,因為一個村沒有幾家人種了,收割稻穀叫來機器又不划算,機器來一次好幾百大洋,而且都是零散戶,機器也不一定會來的,所以算算這個帳的話,種點果樹,基本就不用管了,每年買點大米的錢,就和種稻谷差不多了,所以人也不那麼累了!還有就是農村人口慢慢少了,忙碌起來又請不到人工,這也是一比費用,10年前收割稻穀都是大家一起做,你幫我家,我幫你家,這些情況導致種植水稻的慢慢少了


輸得起的人生


大家好我(新農人助力),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農村興起種樹是這幾年的事情,其根源總的來說還是種樹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相比於種糧食,種樹的實際收穫會比單純的種植農作物會高很多,這裡涉及到糧食的收購價格,果樹的經濟效益等等。但種植莊家的實際收入無法滿足農村日益增加的生活開支的時候,農民自然會選擇新的路子,年輕人會選擇進城打工,而對於留守在家的老人,種樹就是比較簡單而輕鬆的活了。只要種好,基本不需要什麼管理,等幾年就是一筆不錯的進項。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縮影,也是農民的無奈選擇。好的耕地用來種樹,多少會有土地浪費的。不管是從水土保護還是從土壤變化的角度來看。但關鍵還是要提供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裡面就需要多方協同努力的。讓種植糧食能實際增加農民的收入,自然會有更多的農民來種地。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新農人助力


小編地道農村人,家住的地方很山區,村裡的耕地已經大面積荒蕪或者變成了荒山。我大概看了一下村裡的耕地情況,跟小編小時候在家時的土地相比,最少荒掉三分之一的土地。原先在做的土地基本上已經成了森林了,這對於偏遠山區來說不奇怪,因為種糧食實在是賺不到錢,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家裡就剩下老人小孩,當然地自然種得少了。

但在今年春播的時候,在我們鎮上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鎮上有一壩上千畝而且很平的農田,很多農田都種上了樹,具體是什麼樹我並不清楚,也不認識,應該是經濟林吧!但是我很納悶的是,這麼好的農田不種糧食,為啥要種上樹呢。而且我國的基本農田保護法,是不允許隨便把農田發展成林業,果林等。那為何還有這種事情發生呢?小編分析得出以下幾個原因。


1、農田種糧食效益底

關注阿泰的朋友應該知道,前一段時間我有發過關於鎮上蘿蔔青菜滯銷的文章,滿壩的蘿蔔青菜任你採不要錢,看著都心疼,因為價格底,採來賣的話人工錢都採不出來,誰會去採呢?經濟效益底是導致大家都不太原意去種糧食的關健。不管是種玉米,還是種水稻,又或者是小麥等等,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是非常少的。 所以尤其是當今社會,大家都在追求經濟回報,自然什麼更賺錢百姓就會種什麼,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2、種植樹木便於管理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種植糧食經濟效益低,對於農民來說,想發家致富,希望賺到更多的錢。更願意去種植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種樹便於管理,而且在樹種好後無需太多的操心,還能外出打工賺錢,或都做點小生意賺錢。基本上種的樹木就等著後期賺錢了,省力又省心,無形中就比種糧食更有優勢了。


3、勞動力的缺乏

現在的農村,說實話,嚴重缺乏勞動力。上面小編講了,現在的農村,就剩下老人和小孩。土地跟本沒人種,而且因為種糧食不賺錢,年輕人對於家中的土地早就喪失了種的興趣。如果有機會種上可以產生經濟價值的經濟林,他們是義無反顧的肯定去種樹木了,或者流轉給別人經營。自己壓根都不會再來種地。如果有種樹可以等著後期賺錢,誰都原意,因為幾乎一勞永逸,對嗎?等它慢慢成長還可以賺點錢,並且還不影響其它工作!為何不種樹呢,你們說是吧。

綜上所述,其實農田裡面種植樹木,也是無奈之舉。當然從農田基本法來看,這樣的做法欠妥當,更應該把土地流轉出去,讓那些承包者來統一管理和種植,這樣呢能更多的把農田保住,沒準哪一天又想回鄉下種地呢,對不對。關於這事,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