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農村“斷親”現象竟愈演愈烈,你不來我就不去

以前逢年過節,親戚之間來回走動走動,大家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說著各自身上的經歷,會感覺格外的溫馨,即使天氣寒冷,生活寒酸,大家的心裡還是暖暖的。

歲月流逝,如今親戚還是那麼一群人,親情卻比那時淡了許多,你不來,我不往,各過各的。臨近年關了,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所謂的“斷親”現象。

這到底是怎麼了?思前想後,筆者認為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在一些人的心中,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從過去這些年的情況看,也並不是一些親戚之間突然之間就不走動了,而是逐漸地走動的越來越少,直至最後不來往。

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以前的這些來往當中,到一起講的很少有對以前的回憶,說的最多的是你家買的什麼車,我家兒子在哪個大城市,一年賺多少萬,或者我家在城裡的樓戶是多大多大。

雖然說者並無他意,但是條件差的一方會感覺到很不舒服,久而久之,不見也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幾家親戚聚到一起,酒桌上條件好的會聊得很開心,條件不好的則會默默地吃一點飯,趕緊下桌,因為在桌上插不上話顯得很尷尬,有些人從此可能不會再這樣走親戚了。

第二,貧富差異拉大,大家很難找到共同話題。

現在是市場經濟,經過改革開放這些年,很多農村人走出鄉村,有的成了老闆,有的事業有成,而還有一些仍然在農村種地,可以說地位拉開了,經濟實力不同了,各自接觸的人和事也大不一樣了,再不是以前那種,大家都是在生產隊掙工分那個年代,現在即使再燙上一壺老酒,也很難找到共同的話題,大家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三門峽農村“斷親”現象竟愈演愈烈,你不來我就不去


第三,現代信息溝通比較便捷,降低了大家相見的願意。當然除了上面兩點外,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現在的微信、QQ等聊天工具多了,很多家族中都有自己的“家族群”,這樣在一起經常溝通,有很多情況都瞭解了,彼此想見面的想法變得不再強烈,所以線下實際走動的可能就會更少一些。

當前農村中這種“斷親”的現象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斷親”現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