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坠入》是印度导演塔西姆.辛导演的一部独立电影。

所谓的独立电影是指: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独立电影更能体现导演的意志和风格。

这部片子在2006年就拍摄完成,但由于作为独立电影的一些客观原因,到了2008年才得以公映。

塔西姆.辛本身是一个MV导演,所以他特别偏爱视觉语言,《坠入》是他人生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电影叫《入侵脑细胞》,《入侵脑细胞》这部电影曾经以它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惊世骇俗的构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拍摄了《惊天战神》《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幻体:续命游戏》等影片。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宣传片图片

塔西姆.辛善于通过夸张,荒诞的表现手法对影片里的内容和角色进行形象生动的塑造。《坠入》这部影片也例外,该片获得了第57界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奖。

《坠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5岁小女孩叫亚历珊卓,从桔子树上掉下来受伤了她在住院时,因为一封信结识了一个叫罗伊的男人。罗伊是位特技演员,意外受伤导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一心求死,罗伊用童话故事哄骗小女孩为自己获取大量吗啡,结果却被小女孩天然而强大的纯真所治愈。

对于一个成年来说,面对现实的不堪,总希望自己有一半儿能活在梦里,在梦里可以慢慢修复生命中的那些苦痛。

而这部电影《坠入》也有同样的治愈功能,导演塔西姆.辛从

现实和梦境的两条线索,向观众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如何修复成年人的遍体鳞伤。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罗伊和小女孩亚历珊卓


(1)影片打造与众不同的梦幻场景和情节

1 .剧组到18个国家取景,打造视觉盛宴

尽管《坠入》是一部独立电影,但在制作上塔西姆.辛也算做到了倾情投入,他带领剧组去了18个国家进行取景。

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有中国的长城、漓江、西藏地区,除此之外还有斐济的胡蝶礁、布拉格的查理斯大桥、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印度、埃及、罗马、阿根廷、苏门答腊等地区。这些地区都有着与众不同令人惊叹的人文和地理。导演都把他们融入到故事的背景当中,给观众带来如梦如幻的视觉体验。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

同时塔西姆.辛在道具和服装的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童话故事里被欧迪亚总督流放在胡蝶岛上的那几个人的形象也是精心设计:

喜欢自然的查尔斯.达尔文穿着一件宽大的颜色热烈的长毛的斗篷,带着一只叫“华乐斯”的猴子;爆破专家路易吉穿着一个后面带这着很多火焰的黄色长袍子,头顶教皇式的高帽,手里拿一把喇叭枪;被解放的黑人奴隶奥塔.班加,头顶山羊角的头盔;还有就是蒙面侠穿着绣金花边的坎肩和飘逸的黑裤子,带着三角形黑色帽子以及黑色的面罩。

这四个人物的形象都是一个5岁小女孩通过人物在童话里的身份而想象出来的,明显带有小女孩的印记,导演把这种童趣和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再现。既显得荒诞可爱,也透着梦境的美好。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幻想故事里营救小队


2. 导演智慧的制造荒诞情节,以求“弄拙成巧”的效果

一部电影中如果出现一两个看起来特别“不靠谱”的情节,那它就是真的是硬伤,但一部电影导演故意的让所有情节的都看起来显得“简单荒诞”,这种故意而为之的智慧处理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罗伊给小女孩讲的童话中,蒙面侠刚开始还是小女孩父亲的形象,最后蒙面侠变成了罗伊的形象;爆破专家更像是罗伊的“海盗”朋友;黑人奴隶更像是现实里运送冰块的黑人;达尔文则更像是医院的某位医生。

以上的种种安排让我们感觉很荒诞的同时,却惊讶的发现这些现象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我们的梦境不就是这样子吗?何况一个没有生活经历的小女孩,在她的心目中出现这些简单和不可思议的想象太正常了。

这或许就是梦最有魅力的地方:天马行空。

梦幻能够让我们心灵彻底的回归自由,而它的治愈能力也正在于此。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梦幻故事里的场景


这种艺术效果有点像周星驰的电影,更多无厘头元素的组合,自成一体,形成与众不同的幽默风格和艺术特色。

(2)从现实和幻想两条主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坠入》是由现实和幻想两条主线向前推动剧情的。

现实的这条主线是:

从小女孩寻找给伊芙琳写的那封被风刮走的信开始的,继而认识了罗伊,罗伊为哄骗小女孩为他拿到吗啡,就给小女孩讲了一个很长的童话故事。小女孩第二次为罗伊偷药时候从凳子上摔下来,罗伊终于被她的纯真和执拗所感动了,改变了自己。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被小女孩拯救的替身演员罗伊


幻想的这条主线是

蒙面侠和兰侠一对行走江湖的兄弟,被一个叫欧迪亚总督的人迫害,兰侠被抓起来,蒙面侠流放到蝴蝶礁上。蒙面侠联合蝴蝶礁上其他三个人去营救兰侠,但兰侠已经被处死。营救小队决定进行复仇,小队在沙漠中陷入了危险,这时候现实的小女孩出现把他们都给救了。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梦幻故事里的蒙面侠


影片开始两条主线还比较清晰,后来通过小女孩的幻想在现实和幻想的两条主线来回穿插,最后把这两条主线完全融为一体,很难再分清界限了。

导演通过对小女孩童趣的展现,把成年人的伤痛放到奇幻多彩的云朵上晒太阳,在这场美好自由的幻想里真的就修复了罗伊的创伤。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那么狼狈和灰暗,而小朋友的世界却是那么纯净和明媚,总能用它来拯救大人世界里的痛苦。但小朋友将来总有一天会长大,沦为不堪的大人。这种无休止的循环,让人难以分清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幸运。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罗伊和亚历珊卓


实际上与这部《坠入》有相似治愈功能的电影还有李安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记》,都是一面是纯美的幻想,一面是残酷的现实,不同的是李安让观众自己来选择,而《坠入》的导演塔西姆.辛替我们做出了选择。既然流落街头的人都可以活着幻想中宫殿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影剧照

(3)“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使用,给影片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

影片大量使用了超现实的画面,这算是美术出身的塔西姆.辛的特长吧。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经常使用到绘画当中,比如西班牙超现实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有名的作品《永恒的记忆》,就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通俗的理解,超现实就是把现实的不同元素进行分解,然后再重新进行组合成一个非现实的场景,比如达利画作中弯曲的时钟。组成超现实的本身的元素没有更多的意义,重要的是人们通过这种视觉感官的冲击,可以引发思考,到底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义。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永恒的记忆》

影片一开始描写替身演员罗伊落桥的营救场面就是典型的超现实手法的运用

大家都有亲身的体验,一说到营救,马上会想到忙碌而混乱的场面。而导演塔西姆却把营救罗伊的场面用超慢镜头来处理,完全抵消掉了现场的紧张气氛,让观众体验到了一种戏剧性很强的画面,这是一种对视觉的颠覆,也是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坠入》里梦想那条主线的剧情本身也是超现实的设计。导演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试图把梦境和潜意识与剧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荒诞不羁的梦幻场景。这里超现实表现手法的运用,也与童话故事本身的气质相吻合。

这种带有迷幻色彩的超现实主义的技巧,强烈的反应出导演的主观意志,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增强电影的艺术美感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电音剧照--影片开头营救罗伊的超现实主义画面


《坠入》:从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看一颗童心如何治愈成年人的创伤

导演图片---塔西姆.辛

导演塔西姆.辛一直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导演,一些人认为他的电影总是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还有一些人会欣赏他制造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画面。

但我认为这部《坠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是美好与温情兼顾的一部电影。让观众可以在一个半小时里跟随着罗伊的讲述和小女孩天真纯美的幻想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随着罗伊被童真的美好治愈,我相信更多的人心灵也得到了救赎。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