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我們傳統文化的悠久傳承離不開廣大先祖前輩的孜孜不倦,我們常說:“古人不值錢,但古話值錢”,因為那些老話兒不僅影響了文化傳承,其思想、經驗、文學也同樣深受影響。

在中國有二十四節氣這樣的說法,且每個節氣都是古代農業文化的代表。古人處於男耕女織的時代,靠著農耕生存,所以得靠老天吃飯,因此就會總結每個月,每個節氣是怎樣的。然後再根據自己總結的經驗去獲得更多的收穫。雖說如今的社會發展十分迅速,對於節氣的關注度也下降了。但細細品味老祖宗所留下來的話,還是蠻有道理的。就像“八月冷,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與農業生活打交道的這些老百姓,實則靠著一遍遍的生活體驗,總結出來。就像傳統老話“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有人覺得是迷信比較誇張,但是你仔細的去思考其中的內涵,會發現這句話裡面包含了生活哲理。對相關的農諺或者俗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在今天依然有道理,甚至能為之所用。


為何男怕八月?

古代農耕行業為百業之首,每到莊稼收成的季節,也是農民百姓最忙的時候。所以每年的八月,以男耕女織生活為主的家庭,家中的男性往往都要去地裡進行勞作,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最累的時候了,所有的體力勞動都是由家中丈夫承擔,到了秋收農活既重又多,並且天氣非常炎熱,對於男性來說還是非常辛苦的。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因此才有了“男怕八月”說法,並不是說八月對於男性有多麼忌諱,是因為八月這個月份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古代社會家庭分工的自然方式所決定的。

為何女怕臘月?

“臘月”一詞來源比較有意思,《風俗通義》中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也就是說,這個“臘”,本來是指祭祀祖先的東西,臘月是個家家祭祀的月份。臘月也為農曆十二月,臨近新年的時候。一般臘月沒有什麼農活兒和一些重大節日要忙,可為什麼老話卻說“女子怕臘月”?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因為臘月過後是正月,這個時節要做的事可不比農忙少。這個時候忙碌的多為家中的女子。過年需要的東西都要開始著手了,像來年的準備、過冬的打算,都壓在了她們的肩上。女子不僅要負責家中的事務,將家裡收拾乾淨,還需要接待家中的客人以及準備給親戚的回禮。所以一般家庭的賢惠女子,在臘月都會非常地忙碌。加之女子身體比較嬌弱,畢竟遠不如男子,另外臘月寒冬天氣比較涼,每天如此忙碌,就會很容易生病。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實際上是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的縮影。從這些俗語當中,可以讓現在的我們清楚瞭解過去先輩們的生活場景。傳統老話、俗語千千萬萬,每一句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即使現在務農的越來越少,但現在很多的農民走出鄉村到城市打工,炎熱的七八月,高溫來襲也依舊是農民工最懼怕的時候,而女性一到年底也仍要為各種瑣事而煩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