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 ,反映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這就是所謂“馬太效應”的由來,類似的還有二八原則,即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反映在現實生活中,例子也數不勝數。也有一些人將其用來解釋社會上的貧富分化問題——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現象。

馬太效應的有限合理性

馬太效應在人類社會已經歷經檢驗,甚至可以說是真理一樣的存在。但是馬太效應同時也具有一些很明顯的問題,那麼就是財富過度集中,導致少數人把握絕大多數人的生死存亡,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甚至可以說,馬太效應也是人類戰爭的源頭之一。

那麼既然馬太效應會有如此後果,為什麼馬太效應還是大行其道呢?我們就得來分析一下馬太效應在社會中的合理性。

馬太效應的精髓在於讓有能力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然後發揮更大的價值。假設A與B成功的概率分別是60%與30%,那麼理性的投資者自然會將資源給A,因為A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這是理性人的基本判斷邏輯。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另一方面,正因為存在馬太效應,所有的人都會努力提高自身成功的概率,奮發向上。雖然從個體的角度來說,努力並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從群體的角度來說,馬太效應勢必會激發群體中每一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開動腦筋,努力提升整體社會的經濟效益。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馬太效應是具有一定的經濟合理性

具體表現在社會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富有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富裕,窮人會變得越來越窮,因為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賺取財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相同時間內,獲取財富的總量增加,富人也會有更多的生產剩餘用於再投資,其優勢會進一步擴大。而窮人則由於收入較少,除去吃喝拉撒以外的必要開支,沒有太多的生產剩餘用於再投資,從而會導致自己的財富增長速度更加緩慢。

不過,窮人也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並減少自己的必要開支,通過所謂的開源節流,積累財富再投資,然後走上富人的道路。

從個體角度來說,富人會變得更加富裕,窮人變得更加貧困是符合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的。但是從群體角度來說,富人群體變得更加富裕,窮人群體變得更加貧困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反而是社會出現問題的一種徵兆

馬太效應的漏洞

馬太效應的好處是明顯的,但是其漏洞也是非常明顯的。馬太效應的前提是社會通過獎勵個體的行為來激勵個體提高生產效率,並促進資源的集中分配與利用。但是這個獎勵制度是否合理就決定了馬太效應最終的結果。

隨著個體或者組織擁有資源數量的增多,其壟斷特徵會逐步變化,其對於社會整體的邊際貢獻也會出現變化,參與的人員也會發生變化,那麼問題是激勵機制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如果沒有,那麼就會出現一些相反的效果。

舉例子來說,社會上有很多螃蟹,大家都不敢吃,政府為了鼓勵大家吃螃蟹,會給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專屬經營權。等到大家都敢吃螃蟹的時候,這個給予第一個人的專營權就不再是一種好的制度,反而變成了阻礙整個產業發展的機制,這時候需要的是更加具有競爭性的機制。

再舉例來說,土地兼併是世界各地都普遍發生的事情,也是醞釀戰爭的導火索之一。擁有土地的人變得更加富有,窮人則逐步失去土地。但問題在於富人與窮人擁有土地的產出並沒有明顯差別,

富人對於土地的兼併對於農業產量的提高沒有任何貢獻,這種佔有純粹是一種壓榨和掠奪,並不符合馬太效應的原理

因此,要想讓馬太效應發揮其促進資源調配的功能,首先要確保相關的激勵機制要合理,且可以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一沉不變的馬太效應最終就會演變成壟斷性,也就是富人變得更加富有,窮人變得更加貧窮。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