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歷史上有個小兵得到項羽一條大腿,被劉邦封為赤泉侯。其後人出了2個皇帝,12個宰相,是真的嗎,當時是怎樣的情況?

來自王者峽谷的射手


理科男答歷史。

赤泉嚴侯楊喜。他的後代各個都是當代牛逼人物。

兩個皇帝,其中一個便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楊氏家族的龐大你是不敢相信的。

如果你姓楊,說不定也是這個小兵的後人。

公元前205年,楊喜在杜縣,也就是如今的西安雁塔區,投靠了劉邦。

當時他只是韓信身邊的一個郎中騎,官不高,後來又跟了灌嬰。

公元前202年,才過去3年機遇就來了。

項羽被圍困在烏江,自刎。楊喜和其他幾人分得了項羽的肢體。

從此楊喜便一飛沖天,公元前200年,漢朝立國就被封為了赤泉侯,位於將相之上,1900戶,死後又追贈為嚴侯。

西東漢426年,楊喜的子孫人才輩出,出將入相的不在少數。

作為開國大將,他的後代可謂是託了他的福,而楊家這個家族更是屹立在漢朝四百多年不衰弱。

在古代時期,唯有功勞者,勝利者,才可以建立家族,傳宗接代。

假如沒有楊喜的存在,沒有項羽的肢體,也不會有如此不可限量的楊家。

是楊喜用自己的生命鮮血為全球楊家奠定了基礎,造就了楊氏望族。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楊氏家族。

楊喜的父親叫楊碩,出生在戰國末期。

秦朝時,隱居在華山羊公石室,秦始皇曾五次徵召他當官,他都沒去。

劉邦駐軍灞下,其從軍,立國後,被封為了太史。

楊喜的兒子叫楊敷,承襲赤泉定侯,楊喜是赤泉嚴侯。

楊喜孫子叫楊殷,世襲赤泉侯。

曾孫揚敞,被封安平敬侯。

玄孫楊忠,承襲安平頃侯。

玄孫楊惲,平通侯,外公是司馬遷

六世孫楊寶,隱居。

七世孫楊震,被稱為”關西孔子“,官職太尉。

從楊振開始,到其子楊秉後裔楊彪,全都是太尉,此為”四世三公“。

八世孫楊牧,富波侯。

八世孫楊秉,東漢宰相。

八世孫楊奉,車騎將軍。

九世孫楊賜,臨晉侯,追封鏢騎將軍。

十世孫楊琦,侍中、衛尉。

十世孫楊彪,太尉,曹魏時期為光祿大夫。

十世孫揚眾,御史中丞、侍中。

十一世孫楊亮,陽成亭侯。

十一世孫楊修,丞相主薄。

十二世孫楊孕,他的孫子楊鉉的六世孫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

以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楊氏有很多分族,比如”弘農楊氏“、”楊萬里系楊氏“、”龜山楊氏“、”扶風楊氏“等。

總而言之,這些人都是楊喜的後代,也因為楊喜而開花結果。

擴展:

其餘分得項羽肢體的人,也被封侯。

取得項羽人頭的王翳被封為杜衍侯,呂馬童封中水侯,楊武吳防侯,呂勝涅陽侯。

資料: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項羽本紀》


理科男讀歷史




(項羽)

一條大腿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只因為這條大腿是項羽的。

拿到大腿的人,姓楊,叫楊喜。不是一個小兵,是個郎中騎,這是個什麼官呢?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宮廷車馬門戶的武官,同時,經常晚上值班,負責夜間安全。

因為拿著項羽的大腿,所以楊喜被劉邦封了個赤泉侯,從此枝繁葉茂,家族得到了大的發展,後人中出了二個有實權的皇帝,12個宰相。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個楊喜,聊聊他的後代。

楊喜是如何得到項羽大腿的?



楊喜人生的崛起,是在烏江邊上,就是項羽自殺的地方。

當時,劉邦下令:凡是,能取得項羽首級者,封萬戶侯。能取得身體的一部分,也能封官加爵。

項羽那麼勇猛,還是有些不怕死的,一直緊緊追擊項羽。在烏江邊上,項羽看大勢已去,遂有了自殺的念頭。於是對追擊的幾個人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說完,一陣大笑,舉起寶劍,就地自盡。接下來,漢軍眾人一哄而上,王翳取了項羽的頭,楊喜、呂馬童、呂勝、楊開分別取得項羽身體的一部分,作為郎中騎的楊喜取得了一條大腿。

就是這條大腿,讓楊喜發了家,封了赤泉侯,家族實力開始逐漸增大,成為大的世家。

楊喜的後代,英雄輩出,出了2個皇帝,12個宰相



(楊敞)

楊喜到了第四代,出了個叫楊敞的,此人後來做了西漢宰相,比楊喜的官還大。雖然,楊敞官大,但名氣一般。不過,他岳父名氣很大,就是寫《史記》的司馬遷。

東漢晚期,楊家又出了四個牛人,分別是:楊震、楊秉、楊賜、楊彪,被世人稱為“四世三公”,此時的楊家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楊家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楊彪生一子,就是那個著名的天才人物楊修,只是因為過於聰明,被曹操所殺。楊修是楊喜的十二世孫。



魏晉時期,楊家實力非常龐大,在晉武帝時,楊家又出了兩任皇后,楊家多人在朝為官,楊家就此成為晉朝第一大族。

雖然,五胡亂華後,全國大亂,但楊家並沒有“家道中落”。弘農楊氏楊牧一系後來出了個楊忠,先後做了西魏和北周的高級官員,而且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楊忠有個兒子,叫楊堅,這就是隋文帝,老楊家此時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楊堅去世後,兒子楊廣繼位,這是楊家的第二個皇帝。但,可惜,楊家的江山僅僅坐了兩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之後雖然有楊家子孫被人控制,立為了傀儡皇帝,但無權無勢,算不得數。

進入唐朝,李世民的楊妃也是楊廣之後,而楊家人繼續活躍在政壇。整個唐朝,楊家出現了十一個宰相,成了名副其實的“宰相之家”。

唐朝之後,楊家開始衰敗。但是,一條大腿,換得楊家千年的繁榮,也算是厲害了。


藍風破曉


楚漢相爭時,劉邦重金賞,誰能拿下項羽首級,就能賞萬戶侯,另外賜千金。

項羽烏江自刎的時候,他的身體被分成五個人,被五個人獲得,分別叫楊喜,王翳,呂馬童,楊武,呂勝。

也就是說,殺項羽的功勞被五個人瓜分了,當然誰也沒能獲得萬戶侯,而是分給了這五個人,不過,也沒有人均分到兩千戶,而是根據功勞的大小,得到了不同的賞賜,比如最高的就是楊喜,獲得了1900戶,封為赤泉侯。

五個人也成為漢初封的兩百多個後列侯之一。

那這個楊喜又有什麼樣的經歷呢?他的後代又怎麼樣呢?出的皇帝,又指的是誰呢?

楊喜,是華陰人,也就是今天陝西潼關人,在杜縣投奔了劉邦,被封為郎中騎都尉,公元前202年與其他四人斬殺項羽,公元前200年,被封為赤泉侯,死於公元前168年。

他的曾孫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

他的五世孫楊惲將外公司馬遷的《史記》獻給漢宣帝。

他的八世孫楊震,號稱關西孔子,楊震的兒子楊秉,楊秉的兒子楊賜,楊賜的兒子楊彪,從楊賜到楊彪,從楊震到楊彪,都做到三公之首太尉,四世太尉,這個比汝南袁紹家的袁家四世三公還要厲害。

楊彪的兒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楊修。

楊喜的二十一世孫正是隋文帝楊堅,二十二世孫是隋煬帝楊廣。


歷史簡單說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以上就是《史記·項羽本紀》中對項羽人生中最後一戰的一段描述,其中提到了一位漢軍將領——赤泉侯楊喜。楊喜在劉邦麾下並不是一個特別起眼的人物,他被漢高祖封侯之後也曾經在漢惠帝廢黜為平民,而他的受封原因更是給我們證明了“抱大腿”的重要性——項羽自刎而死後,漢軍因搶奪項羽的屍首而開始自相殘殺(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楊喜受封一千九百戶,與其他諸侯王、萬戶侯相比這實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楊家從此躋身於上層社會,其子孫也在這種優勢條件下一個個閃耀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隋朝之前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歷史人物都是楊喜的後代:

在西漢來說,楊喜的曾孫楊敞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婿,玄孫楊惲在保存《史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楊家真正開始發達則是從楊喜八世孫楊震開始,楊震博覽群書,在當時被譽為“關西孔子”,永寧元年(公元120年),任司徒,隨後又任太尉,最終因為中常侍樊豐的忌恨而飲鴆自殺。

楊震及其子孫在漢朝至曹魏一段時間內“四世三公”,其中楊秉官至丞相,楊賜、楊眾封侯。楊喜的十二世孫楊修便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楊修了,他最終被曹操所殺。

楊喜後人的第二次崛起便是在南北朝時期,楊氏嫡系長期仕於北魏政權,後來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便是楊喜的二十一世孫。

即便是到了唐朝,弘農楊氏依然是最重要的世家大族,李淵、李元吉、李世民等人都與弘農楊氏有政治聯姻的關係。


國史通論


漢高祖劉邦可以說是從西楚霸王項羽的手中奪過了天下,項羽的勇猛古往今來無人可比,劉邦自然也是視項羽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不管是生是死,項羽的人頭自然也是非常的值錢,因此,項羽死後,圍攻項羽的漢軍將士,因為爭奪項羽的死傷無數,根據記載,項羽的屍體最後被五個人所得,最後這五個人也被劉邦封官拜侯,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楊喜,因為搶到了項羽一條大腿,而被劉邦冊封為赤泉候。

當時有一個小兵名叫楊喜,曾經在軍中還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兵,可是卻因為奪得的了一條項羽的大腿從而官拜赤泉候,僅僅是因為這一條大腿就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而這個也改變了歷史的發展。

在漢朝的時候官封侯爺也是會有封地的,赤泉候楊喜也不例外,楊喜的赤泉國,位於今天河南省境內。赤泉國傳承了三代之後,直到漢武帝在位期間,末代赤泉候因為觸怒了漢朝法律,赤泉國便被撤掉,但是在歷史上赤泉候並沒有觸碰什麼法律,這只是古代皇帝為了削弱封地勢力的一種方法而已。



此時開始,楊喜的家族便走上了衰敗的時候,漢朝結束也未能翻身。直到東漢年間,楊震很好的抓住了亂世之機,從而躋身於上流社會之中,有了後來的弘農楊氏。弘農楊氏算得上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北周時期的權臣楊堅奪取了政權,一統中國,建立了隋朝,楊堅和楊廣便是出身於弘農楊氏的家族之中。


弘農楊氏有多麼龐大呢?後來隋朝滅亡之後,唐朝接替,李世民登基之後一直是礙於弘農楊氏的家族勢力從而不敢的過於放肆,從弘農楊氏的家族發展期間還出現過了十二個宰相,人才輩出也是弘農楊氏一直強大的一個原因。


人皆可為舜禹


這個的確是真的!而且其後人的影響遠不止這些。這一個姓氏就是著名的弘農楊氏。

小兵變候爺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領60萬漢軍,分五路兵馬圍攻項羽,當時只有10萬大軍的項羽被圍困垓下。最終項羽在烏江自刎,楚漢爭霸由此結束,大漢帝國由此開始。

這場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走向的戰爭,同時也改變了一個小人物乃至整個楊氏家族的命運。


這個小兵叫做楊喜,也就是西漢開國赤泉侯。垓下之戰爆發前,楊喜只是劉邦軍中的一個保安,當時擔任著騎兵小隊的小隊長,充其量就是現在軍中的班長一職了。

為了鼓舞士兵作戰的勇氣,劉邦下令:能得到項羽首級者,賞金千兩,封萬戶侯。

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後,漢軍一湧而上,爭相爭奪項羽的屍體,然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居然在這場爭鬥當中幸運地搶奪到了項羽的一條大腿。從此人生走上巔峰,被封赤泉侯,戶1900,從一個班長一躍成為是開國上將。

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中的弘農是一個郡名,西漢元鼎年間,弘農所指的是,如今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以及陝西渭河下游,丹江流域等大片土地。晉朝以後,弘農郡的面積不斷減小。

但在從陝西華山到河南三門峽一線,一直以來都是弘農郡中最繁華的地方,這裡就是天下楊氏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名門望族--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的第一世祖是楊敞,楊敞則是題目中那個小兵楊喜的曾孫。話說楊家自從楊喜死後,便逐漸變得默默無聞起來。在楊喜的孫子這一代,連爵位都丟了。



然而楊氏的復興開始就在楊敞,楊敞才華橫溢,娶了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為妻。還在當時攝政大臣,霍光的手下當差。由於楊敞才華出眾,能力非凡,深受霍光的賞識,升遷非常快,最後位及丞相。

關西孔子

弘農楊氏自楊敞之後,又慢慢的陷入了沉寂,直到了楊敞的玄孫楊震的出現,楊氏又重新走上了歷史舞臺。

楊震是位老年得志的才子。自幼博覽群書滿腹經綸才高八斗,人稱“關西孔子”。留下了著名的楊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楊震一生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之愛戴。



正是因為有了“關西孔子”楊震的品行與精神,才有了在楊震之後,楊家出現楊秉、楊賜、楊彪先後官至太尉,出現了“四世三公”的盛況,楊氏家族出現歷史上的小高潮,成為當時的名門望族。

問鼎天下

弘農楊氏子孫楊忠,為北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北周統治集團核心成員,官至柱國大將軍,楊忠死後,其子楊堅繼承爵位。公元573年,宇文贇取楊堅之女為太子妃。宇文贇死後,楊堅獨攬大權。



公元581年,楊堅接受禪讓,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經過十四代的艱辛,弘農楊氏終於問鼎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隋朝。

題中所指的兩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一直活躍的楊氏

隋朝覆滅之後,弘農楊氏並沒有因此而被歷史所忘記,唐朝之時有四大豪門分別是“李武韋楊”,楊氏在唐朝仍然是名門望族,先後有楊恭仁、楊師道、楊再思、楊弘禮等11人,官至宰相。



唐朝還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四大美人楊貴妃,作為楊氏優秀的女性後代。在文化方面有楊炯,楊凝式等文人墨客。

到了北宋朝時期最為著名的就是忠烈楊家將,保家衛國,滿門忠烈!而南宋時期則武有楊三思,文有楊萬里,楊氏仍然是天下之名門,明代還有位於三才子之首的楊慎。


策神歷史


項羽之死

西曆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殺,楚漢相爭結束。

作為一代霸主的項羽,他的人頭在漢軍將士眼裡價值幾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項羽死後,圍攻項羽的漢軍將士,為了爭奪項羽的身體,發生了內訌,根據《史記》記載,有幾十名漢軍士兵因為搶奪項羽的屍體,而在混戰中喪生。

最終,有五個人各自得到了項羽軀體的一部分,劉邦於是論功行賞,將五個人都封為侯爵,可以說,項羽犧牲自己一個,幸福了五個家族。


其中,一個叫楊喜的士兵,因為搶到了項羽一條大腿,而被劉邦冊封為赤泉候。當時,不論是劉邦還是楊喜,都沒有想到,這一事件,會在後世,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楊家沉浮

在漢代,被封為侯爺是擁有封國的,赤泉候楊喜也不例外。楊喜的赤泉國,位於今天河南省境內。

赤泉國前後傳了三代,直到漢武帝在位期間,末代赤泉候因為觸怒了漢朝法律(有說法認為是漢武帝藉故剷除分封的侯爺),最終,宣佈取消末代赤泉候的爵位,至於赤泉國,也遭到了取締。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楊喜的家族,跌落到了谷底。而一般的侯爺,往往在被削掉爵位和封地後,會逐漸淪為平民,最終泯然眾人,而楊喜的後人,在谷底以後,偏偏迎來了騰飛。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登基繼位。漢武帝臨終之前,考慮到漢昭帝還是個小孩子,難以掌握帝國大權,於是委任桑弘羊、霍光等人為輔政大臣——一方面,這些輔政大臣可以起到輔佐漢昭帝的作用,另一方面,漢武帝擔心輔政大臣會架空皇帝,於是設立多名輔政大臣,希望可以互相牽制,直到漢昭帝親政為止。



而在漢昭帝在位期間,霍光逐漸排擠掉桑弘羊等人,掌控了西漢朝廷絕大部分權力,而漢昭帝,也沒活到掌權的時候,也早早死掉了。

皇帝早死,而權臣始終大權在握,這就導致了在漢昭帝后期——漢宣帝初期這段時間裡,漢朝實際上的主宰者為霍光的狀況。

楊喜的曾孫楊敞,和霍光關係非同一般。因此在霍光掌控西漢朝政這段時間裡,楊敞也受到提拔和重用,甚至還曾擔任過漢朝的丞相——這一地位,要遠比當年赤泉候楊喜高很多。而這段經歷,也為楊家在上層社會積累關係和人脈,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後來,雖然隨著霍光的失勢等一系列變故,楊家出現沒落,但畢竟人脈、關係還在。終於,在東漢時代,楊喜的八代孫楊震,被東漢朝廷封為司徒。

東漢時代,是古代中國世家階層出現的時代,楊震很好的抓住了這次機遇,讓楊家有了躋身世家的機遇,隨後幾代楊喜的後人,讓楊家,發展成了著名的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世家門閥之一。南北朝後期,北周權臣楊堅奪取北周政權,進而建立隋朝,統一中國。楊堅和楊廣,就是出自弘農楊氏的君王——此外,在實權帝王之外,李淵、王世充等軍閥,還在楊廣在位後期,冊立過多名楊廣的子孫做傀儡皇帝,而這些,也都出自弘農楊氏。


隋朝滅亡後,弘農楊氏雖然丟失了政權,但是依舊是世家門閥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因此,唐朝對於弘農楊氏,也採取拉攏態度。根據相關學者統計,從西漢開始,到唐朝,這期間,楊喜的後人中,共出現過十二個宰相。

可以說,楊喜的後人,弘農楊氏,堪稱中國世家史上的一個奇蹟。


藤樹先生


他本是一個無名小卒,卻因為砍下了楚霸王項羽的一條大腿,而被劉邦封侯,成就了這個無名小卒家族幾百年的輝煌。這還沒有結束,在多年之後,其後人還出了一個皇帝,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看一看這個無名小卒的傳奇人生。

這一切都要從楚漢相爭說起,秦朝在農民起義中滅亡,接下來就主要是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之間的一場殊死較量。楚霸王項羽勇猛無敵,但終究在韓信的謀算下,走向了滅亡。垓下之圍,西面楚歌,霸王別姬,楚霸王項羽帶著800騎兵突圍,但被漢軍一路圍追堵截,等他逃到烏江邊的時候,只剩下項羽孤身一人。當時,烏江亭長有一隻船,勸項羽渡江,東山再起,但是項羽認為自己帶了八千子弟兵出去,最後無一生還,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渡江,還將自己胯下的寶馬送給了亭長。

於是乎,楚霸王項羽拿起自己的大刀與漢軍廝殺,雖然漢軍死傷無數,但是項羽也全身都是傷。據說他此時在追殺他的人群中,發現了自己的老熟人呂馬童。據說這個呂馬童曾有恩於項羽,項羽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於是乎決定給自己這個恩人呂馬童一件大功,選擇了自刎。

在項羽自刎後,這個呂馬童砍下了項羽的頭顱,而項羽的身體被圍追的漢兵所爭搶,又在一場自相殘殺後,呂馬童、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五人各得其一體。因為在戰前,漢王曾下令懸賞千金懸賞項羽的人頭,還會封萬戶侯,所以得到項羽肢體的這五人都被劉邦封侯。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楊喜,本是漢軍的一名騎兵小隊長,標準的無名小卒,因為砍了項羽的一條大腿,被封為赤泉侯。



這個楊喜被被封侯後,奠定了他們楊氏一族幾百年的繁榮。他的曾孫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到了東漢年間,楊喜的八世孫楊秉,官居宰相,從此楊家一發不可收拾,出現了12位宰相,其他將軍、高官也是不計其數。這還沒有完,楊喜的二十世孫楊堅更是一手建立了隋朝,成為了隋朝的開國皇帝。

可以說正是由於楊喜砍下了楚霸王項羽的一條大腿,壯大了了整個楊氏,開啟了整個楊氏的輝煌一點也不為過。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劉邦曾下令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項羽的人頭,項羽自刎後,王翳得頭,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一部分,劉邦賞五人,將項羽遺體拼合,正好都對,以魯公禮儀葬之,併為之發喪。

中間還穿插一個故事,項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漢王,只有魯縣不降服。漢王率領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魯城,但考慮到他們恪守禮義,為君主守節不惜一死,就拿著項王的頭給魯人看,魯地父老這才投降。當初,楚懷王封項籍為魯公,等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所以,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王安葬在谷城。漢王給他發喪,哭了一通後才離去。

其中分屍項羽裡邊的

這個楊喜不是一般人,因烏江分屍了項羽左腿而富貴升騰;開創了漢朝弘農楊氏一脈。後來做了丞相的司馬遷女婿楊敞,以及太尉楊彪、主薄楊修都是他的後人。甚至《隋書》上說隋文帝楊堅也是他的十五世孫。唐朝有“李武韋楊”四大家族,武則天母親就出自這一支。即便是千年之後的宋朝,名震天下的楊家將都是他的後代。。當年項羽的一條腿,成就了這麼一段中國歷史上的家族傳奇。霸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藺MG


郎中將是一個小兵嗎?

多麼“唬人”的標題,一個小兵分得項羽一條大腿?《史記》記載是項羽掛了之後,身體一分為五,至於是怎麼五分的,楊喜得到的是哪一部分沒有細說。而且太史公清清楚楚寫的是郎中將楊喜,什麼時候郎中將變成一個小兵了?估計晚上楊喜會找你來問一問的。

標榜郡望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形成了一股風氣,喜歡標榜郡望,這股風氣一直延續到了唐宋。所謂的標榜郡望就是得有一個顯赫的門第,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南朝族譜都是用來決定你能當什麼官的直接憑證,所以那時候譜學就發達了起來。

一地出三王

清朝的學者趙翼說,武關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那裡的“天子之氣”異常的興盛,竟然一下子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帝(這裡趙翼把北周算作一朝),確實是了不起。




再來回到這個標題,看看這個楊家,就知道為什麼會有弘農楊氏一說了,而弘農楊氏真正出名的不是楊喜,而是他的後代楊敝,做了西漢的丞相。之後更是名人輩出,所以到了講門閥出身的魏晉南北朝,這就是一張非常好的名片。楊素應該是弘農楊氏出身,而楊堅一脈到底是真的出自弘農楊氏還是自己偽造,如今誰也說不清楚,不過隋煬帝的牙齒被發現了,有關部門有沒有用DNA去比對一下目前也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