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吃席

20多年前的農村,冬天很冷。各家一入冬就把窗戶釘上塑料布,門口掛上厚厚棉門簾,不讓寒風侵入屋裡。在靠近門口的地方,用磚和泥盤一個大爐子,燒的是自己拖的煤坯子。男人們在爐旁燒水沏茶,大碗的茉莉花茶,香氣四溢,填滿一屋;小孩也圍著爐火,紅紅的爐火是最好的遊戲,烤紅薯,燒粉條;母親則在炕上暖著腳丫兒納鞋底......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冬天是農村人的假期。他們會好好地放鬆,因為來年有你忙的時候。冬天,農村人還會做一件事,就是扎堆給孩子辦婚禮。火紅的婚禮給單調的冬日送去了色彩,一入冬就排上號了,會一直排到臘月二十八。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婚事豐富了農村人單調的生活。人們茶餘飯後談論著每場婚事的趣聞和新媳婦的醜俊;尤其在那個沒有網絡、電視上電視節目都極少的年代裡,結婚的那戶人家,會提前四五天在門前大楊樹上掛大喇叭,開始放“咿咿呀呀”的戲曲;也會放流行歌曲,電視上正熱播電視劇《渴望》、《轆轤女人和狗》,裡面的歌曲成了流行歌曲,瀰漫在空氣裡音符混合著油香味兒,刺激著村莊那根沉睡了一年的快樂神經。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村裡的小孩,放了寒假,閒的慌,三五成群地到結婚的那家溜達,一是吸著濃濃的油香味,可以略解肚子裡的“饞蟲”;二是去湊湊熱鬧,說不準碰到哪個大伯,哪個叔,還能混一捧糖吃。那時候,我常常會跟著我的小夥伴二牛去湊熱鬧。二牛的爸爸是我們村的廚師。那時候村裡結婚都是自己辦酒席,村裡的廚師都是自學成才,因為平日裡好吃懶做,卻練就了一手好廚藝。他們平日裡並不被重視,可一到冬季,就會倍受尊敬。二牛的爸爸在頭一天就跟二牛說好了,讓他第二天到廚房附近,去溜達,他爸就會給他拿好吃的。那天,二牛爸太忙,二牛都溜達了好幾圈了,卻沒被發現。因為這,二牛很生氣,好幾天都不理他爸。不過也有被發現的時候,一旦發現,收穫還是頗豐的。他媽在衣服裡面,特別給他縫製了兩個大兜兜,可以裝滿糖、點心、花生……有時還會掏出一大塊豬肝兒、一整條豬舌頭什麼的,每逢這個時候,二牛的臉就樂開了花,還會大方地把”戰利品“分給我一份。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結婚吃席,一年難逢的“美事”。大人疼孩子,這樣的事總是讓給孩子。大人會在吃席前去隨上“禮”,那時候的“隨禮”不像今天,他們會到村裡的”代銷點“和幾個人聯合買一塊“被面”,這塊“被面”用別針別上一小塊紅紙,上面寫上隨禮人的名字,掛到結婚那家的院子裡展覽,彰顯這家親戚朋友之多,人緣之好。隨上禮,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吃席了。先是吃菜,涼菜、熱菜、素菜、肉菜,最後上魚,魚頭一定要衝著這席上輩分最大的那個人,並且他一定要坐在正坐上。上了魚,意味著菜上完了,下面要吃飯了,吃飯是最過癮的,地道的”農村八大碗“,丸子、藕盒兒、茄夾子、假菜、大片的五花肉,都是幾天前就上籠屜蒸好了的。為了等這次“吃席”,我們小孩上一頓就被大人”告誡“不要吃飽......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聽房

農村的婚事,是全村人的節日。一家結婚,快樂全村。這種喜慶氣氛在冬季寒冷而蕭瑟的空氣裡要洋溢十多天。結婚的那家,婚禮過後依然要忙碌幾天,結婚用的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村裡左鄰右舍那裡借來,要沒有差錯地一一還回去,所以門前還是熙熙攘攘。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小孩子在搶過糖、吃過席之後,似乎未過癮,還會三三兩兩地到那家去轉上一圈,沒有人吩咐他們,小孩子會心甘情願的幫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幹完活,會被問到他爹是誰,並誇他懂事,然後小孩子一溜煙地跑了,心裡樂滋滋的,覺著爹孃定會知道這事的。

村裡的男人們,在婚禮的歡樂中似乎也是很難自拔,不過他們有辦法讓快樂延續,平復他們體內過多分泌的荷爾蒙——那就是“聽房”,過去農村的一種風俗,就是悄悄地去竊聽兩個新人新婚之夜的甜言蜜語。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晚上十一點之後,月黑風高,村裡遠遠的犬吠聲中幾個黑影攢動。身著厚厚的軍大衣,並且伴隨著竊竊的私語,這是男人們預謀著去聽房。村裡冬季新人多,先去哪一家往往要根據新媳婦的醜俊來定。翻牆而過,躡手躡腳來到新人窗下,屏住呼吸,靜得只能聽到呼吸聲。村裡人家,大多養狗,為防止狗的狂吠不止,聽房人裡面要有一個這家平時的常客,因為常來,和狗熟識,能夠安撫住它。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人有百性,聽房有百態。碰到新人性格外向潑辣的,很是能夠滿足聽房男人們的心理需求,他們會隨著新房裡面的動靜,心潮起伏,乃至澎湃;還會禁不住發出笑聲來,聽到興奮處,聽房的人群裡會引發小小的騷動。這時新房裡的聲音就會戛然而止,屋裡屋外都是死一般的寂靜……突然,新房的窗戶被打開,一盆水或是一盆尿潑了出來。伴隨著笑聲和罵聲,聽房的人散去……也有安靜的新人,可能是婚事勞累,或者兩人是媒妁之言,父母包辦,還不夠熟悉;也可能知道新婚之夜聽房的人多,怕以後在村裡人那裡落下笑柄,便一宿無話。窗外的聽房人有的便悻悻而去,也有人覺著好戲在後頭,堅持下來,最後在新人的窗外竟睡到了天亮。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也有讓人聽得興趣盎然的房。有一次,有人事先把大喇叭的話筒藏在了新人的床頭,把喇叭扯到較遠的一戶人家裡。夜深人靜,兩位新人躺在被窩裡沒有睡意,相談甚歡,這邊一堆人圍在喇叭前側耳傾聽。

“你會唱什麼戲?”新媳婦嬌嬌滴滴地問。

“喜歡聽,不會唱,你呢?”新郎說。

“村裡戲臺子上演的戲,俺都會。俺在俺村裡還蹬臺唱過哩!”新媳婦說。

“那你唱一個!”

“現在?”

“嗯。”

“親家母你坐下,咱們說說心裡話,親家母咱都坐下,咱們隨便拉一拉,老嫂子你到俺家,嚐嚐俺山溝裡大西瓜......”新娘清唱起了《朝陽溝》。

農村婚禮,最興奮的不是新郎新娘,卻是他們,幾十年了還念念不忘

這邊院裡笑聲一片。第二天,此事成了全村人的談資,人們碰到新郎便嬉鬧:“山溝裡的西瓜好吃嗎?”羞得新郎滿臉通紅。

新婚之夜,假如沒有人來家聽房,這家的老人反而會招呼別人來,老人說,沒人聽房不吉利,會故意給聽房人留著門。

聽房的習俗已漸行漸遠,當年的“聽房大軍”已步入老年,可是每每談及當年的“聽房”歲月,爬滿皺紋的臉上便會綻放出年輕人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