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敬堯:疫情一聲令下,我責無旁貸

尚敬堯個頭不高,但看上去十分乾練,口罩遮不到的地方,露出了一雙佈滿血絲的眼睛。

他有多辛苦?

作為市投資促進中心國內南方部部長,尚敬堯在全市口罩供應緊缺時,連續工作了近40小時,通宵組織防護口罩的供應,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市民群眾、復工復產的企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可以讓口罩等我們,但不能讓我們等口罩。”大年初四晚上10點,尚敬堯接到口罩調撥任務,從那時起,尚敬堯就沒了週末的概念。為了和疫情“搶時間”,尚敬堯接到任務後馬不停蹄地趕到威海精誠特種纖維製品有限公司,開啟了長達40小時的“作戰”。

尚敬尧:疫情一声令下,我责无旁贷

“每一箱貨的情況我都盯著,有時候來不及拿筆記,我就用手機拍下來,每一個箱號、籤封,我全都存在手機裡。”尚敬堯翻動著手機相冊,通宵“作戰”的記憶又湧現出來,“凌晨1點59分,第一輛箱車終於載滿;早晨6點42分,送走了最後一箱貨。這不看相冊啊,我還真記不得這些時間。”

尚敬堯忙到忘記了時間,但口罩的庫存數量、生產進度、運輸情況卻像“紅線”一樣,在尚敬堯的腦海中時刻緊繃。“口罩背後就是生命!”尚敬堯知道,有了防疫物資,防疫一線人員才有保障。

在疫情防控最緊迫的時期,尚敬堯把“抓時間、講效率”放在工作的第一位。“那幾天,我的電話成了‘熱線’,防控一線部門、企業復工復產、市民百姓諮詢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為保障溝通效率、傳達準確信息,尚敬堯讓接聽對象都加了自己微信,在微信上一一回復。這期間,尚敬堯多了上百個“新朋友”。

1月30日晚10點,在尚敬堯接到組織口罩貨源任務48小時後,一場“大考”突然到來:我市擬於1月31日通過社區等基層組織向市民投放首批150萬枚平價口罩,口罩必須在次日精準運往各區市。

但這次,尚敬堯成竹在胸。在過去的兩個晝夜裡,他和物資保障組同事們抓生產、通物流、調物資……對每個環節都全程把關。凌晨2點多,這150萬枚口罩順利運往各區市,物資保障任務圓滿完成。

在保障口罩本地需求的前提下,尚敬堯還在物資保障組同事的協助下,組織完成了國家調撥、對外捐贈口罩的任務。跨過黃海向東望去,韓國仁川市也有“威海口罩”的身影。看到威海口罩運抵仁川的新聞,尚敬堯尤其自豪:那一箱箱口罩,都是我們親手查驗、裝箱、起運的。

作為商務人,疫情防控以來,尚敬堯還參與了2月17日“威海市招商引資項目視頻簽約儀式”、2月19日“全省重點外商投資項目推進會”、2月25日“全省重點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等會議的籌備工作,為“雙招雙引”、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從大年初二開始,尚敬堯沒能在家休息過一天。在單位,他是一位稱職的好乾部。在家裡,他卻有“失職”的地方。“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帶著愛人去了文登丈母孃家,但自己當天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就先回來了,本來準備初二再去接愛人回來,卻接到了領導的電話……”回憶起這件事,尚敬堯勉強地笑了笑,有點自責。

“家裡人非常支持也很理解我的工作,每天出門前對我只有一個囑咐——記得吃降壓藥!”保證休息、睡眠是家人和醫生對患有高血壓的尚敬堯的“命令”,可他為什麼還這麼拼?

“疫情一聲令下,我責無旁貸!”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商務局還有許許多多和尚敬堯一樣的同志,他們義無反顧地衝在“疫”線、幹在“疫”線,不怕累、不怕難,毅然堅守崗位,為全市人民的防護物資供應提供保障,用自己的奔波,換來更多人的安心。(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初佳倫 實習記者 於淑儀/文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