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強國?

洪浩江蘇南通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強大的帝國:

1、秦帝國: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1]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2]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漢帝國:漢高祖至漢景帝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 [169] ,至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196] 。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190] ,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 [197] 的廣袤國土,奠定了現今中華的版圖。

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 [57] 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護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于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98] !”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基本徹底解決了困擾漢朝的匈奴邊境問題。之後東漢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


3、唐帝國: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1-2]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 [3-4] 658年置東都洛陽 [5-6] ,後又陸續增置北都太原 [7] ,南京成都、鳳翔等都城 [7] 。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8] 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 [9-10] 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2] [11]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12-15]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時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 [16] 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17-21]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22-25]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26]

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 [27-28] ,詩、書、畫、樂等方面湧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 [29]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30] 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4、蒙古帝國: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是對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 [1] 所建政權的歷史稱呼, [2] 包括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廣義上還包括後來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權。

蒙古部落首領鐵木真 [3] 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 [4] ,建大蒙古國。 [5] 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征服,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1260年,蒙古帝國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奪得汗位後,原屬蒙古帝國的朮赤后王封地、察合臺后王封地、窩闊臺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分別建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這些由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被西方統稱為“蒙古帝國”。 [6-7]

1271年,忽必烈依據漢法,建國號“大元”,全稱“大元大蒙古國”。四大汗國直至1304年元成宗時期方才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時期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取得漠西領地。後元順帝被明朝政府於1368年逐出漢地,逃往漠北,史稱“北元”。北元亡於1402年 [8] ,其後,中原明朝長期和漠北的韃靼、瓦剌、吐魯番等汗國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帝國漠南蒙古被清朝統一。

5、明帝國:明朝(1368年―1644年 [1]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1]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 [14] ,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15] ,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16] ,還曾收復安南 [17] 。

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8]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

6、清帝國:清朝(1636年 [1] -1912年 [2-3]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4] ,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 [5-6] 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 [7] 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8-9]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0]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1] 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完成全國統一。 [12-13]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14-16]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中國人民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17-18]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19-20]

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峰。 [21] 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2] 。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13] ,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14] ,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2019年經濟總量突破99萬億元 [15-16]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國外出現過的強大國家:

1、古埃及:埃及第十八王朝(the Eighteenth Dynasty of Egypt),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第一個王朝,也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所處的時間大致是前16世紀至前13世紀(約前1575年-約前1308年)。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該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

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它使埃及從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的四分五裂中崛起,不但恢復了統一,而且開始了大規模的向外擴展運動,它的勢力範圍,南達埃塞俄比亞,北到巴勒斯坦、敘利亞,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第一次將西亞北非諸文明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個王朝,還發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宗教改革,還誕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女帝王。

2、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1] ,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圖拉真在位時(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 [2]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3、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曆史政權,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被米底王國統治。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滅掉米底王國。居魯士二世和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先後攻滅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王國,擴大了波斯帝國疆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為征服希臘城邦,發動了波希戰爭,最終失敗,消耗了波斯帝國綜合國力,波斯帝國從此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征,進攻波斯帝國。衰敗的波斯帝國一潰千里,丟失大片領土。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殺,波斯帝國滅亡。

4、西班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Español),又稱西班牙殖民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並對美洲大片領土宣稱主權。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Tercio),它主宰歐洲戰場。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西班牙在16世紀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都使得西班牙國力在17世紀中葉開始下滑。在地中海與奧斯曼帝國戰事頻繁;在西歐,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崛起並威脅西班牙的霸權;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帝國競爭,後來的對手還包括大英帝國和荷蘭殖民帝國,而且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西班牙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汙漸趨嚴重以及軍費導致經濟停滯,最終導致帝國的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亞平寧半島和低地國家的剩餘領土,結束其歐陸帝國的歷史。

5、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德語:Deutsches Kaiserreich、法語:Empire allemand),通常指從187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將神聖羅馬帝國算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國號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

帝國由27個領地構成,其中普魯士王國佔帝國大部分地區並擁有最多人口。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德意志全境,德意志帝國建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滅亡。

德意志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但帝國的專橫統治也引發了不滿。

6、大英帝國: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一般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佈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誌著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誌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7、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語縮寫:СССР),簡稱蘇聯。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增到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標誌蘇聯完全解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 [1]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 [2]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了與美國並稱的世界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到兩極格局,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之後蘇聯與美國的冷戰在1946年3月正式拉開序幕,1957年10月4日,蘇聯通過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一事件也標誌著人類從此進入了航天時代;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著“東方-1”號飛船首先進入太空,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而留名史冊;

8、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億 [1] ,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 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佈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

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亞伯拉罕·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3-4] 美國的白宮、硅谷、華爾街、好萊塢、百老匯等等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聲譽。 [5-8] 2020年1月13日,獲2020胡潤至尚優品·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地稱號。


Smile16725


帝國範圍面積要寬泛很多,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


蒙古帝國(3300多萬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創立蒙古汗國,黃金家族的世襲便在歐亞大陸上建立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政權。除了蒙元本部之外,還有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



俄羅斯帝國的版圖小於蒙古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280萬平方千米,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帝國面積僅次於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


波斯帝國在其全盛時期約有領土八百萬平方千米。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大英帝國就又叫日不落帝國,最大時面積3700萬平方公里,帝國面積第一。大英帝國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


拿破崙帝國,最大時面積1290萬平方公里。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鼎盛時期影響範圍佔據大半個歐洲。



阿拉伯帝國,最大時面積近1000萬平方公里。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封建王朝。阿拉伯人通過血與火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舉世無匹的龐大帝國



羅馬帝國,最大時面積820萬平方公里。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大清帝國,清朝時期最大疆域面積為康熙皇帝擴張的1380多萬平方公里。


那些年玩過的遊戲


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以總數才30多萬人的軍隊,在50多年的東討西伐、南征北戰中,先後滅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總數達六億之多,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蒙古帝國。

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公國,南達爪窪中南半島,在北緯15°~60°,東經15°~13°之間。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是現在中國版圖的四倍還多,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而現在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不過4400萬平方公里。


芝士姐姐998


在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霸主之前,人類歷史上有以下強國——

1.古埃及。尼羅河、埃及法老和金字塔,在世界歷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後來埃及文明中斷,現在生活在埃及的,早已不是土著埃及人。

2.以色列。牧羊人出身的大衛王和他的兒子所羅門,將以色列國推向了世界強國的高位。如今的以色列還在使用大衛王旗和大衛之星國徽。

3.亞述帝國。英文名: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前612年,是興起於兩河流域的國家,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東部和小亞細亞東部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今伊拉克蘇摩爾附近)。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後來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

在的幾千年歷史上,它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則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最終於公元前605年滅亡,國家隨之消失。但亞述民族仍然頑強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當代,當今的是信奉各東方禮教會的基督徒。

4.巴比倫帝國。歷史上曾存在兩個巴比倫帝國,第一個巴比倫帝國,為與後來的巴比倫帝國區別,習慣上又把它稱為“古巴比倫王國”。強大起來後,消滅了以色列,威震四方。巴比倫建築成就突出,空中花園被譽為世界奇蹟。

5.馬其頓帝國。最著名統治者是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疆域橫跨歐亞非的強大國家。

6.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曆史政權,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被米底王國統治。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滅掉米底王國。居魯士二世和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先後攻滅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王國,擴大了波斯帝國疆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為征服希臘城邦,發動了波希戰爭,最終失敗,消耗了波斯帝國綜合國力,波斯帝國從此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征,進攻波斯帝國。衰敗的波斯帝國一潰千里,丟失大片領土。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殺,波斯帝國滅亡。

7.古羅馬。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8.中國。漢朝至清朝中期,中國在世界上是經濟、軍事和文化領先的強國。漢朝立國之初,一改秦朝暴政,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漢武帝在他爺爺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的積累下,四處征伐,開疆拓土。雖然花光了國庫積蓄、犧牲了大量將士,卻獲得了很多土地,樹立了漢朝的威儀。

中國發展到隋唐時,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等著名統治者。李世民之後,我國曆史上的盛唐氣象開始出現。與吐蕃實行和親等外交政策,國際地位很高,擁有朝鮮、日本、越南等屬國。

9.西班牙。西班牙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Español),又稱西班牙殖民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至今,西班牙語還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

10.葡萄牙。葡萄牙王國(葡萄牙語:Reino de Portugal,英語:The Kingdom of Portugal)為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1139年至1910年。這個王國在15世紀以後通常被稱為“葡萄牙帝國”,但這個名稱只是指其殖民地帝國。這個王國經歷了四個王朝。葡萄牙的國力達至頂峰時,東至印度、西至大西洋都成為葡萄牙帝國的版圖,並與英國結盟,建立了“英葡同盟”,形成長久而穩定的外交關係。而今這個同盟至今仍然生效,為有史以來最長久的同盟關係。兩者的關係密切,如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葡萄牙就和英國合作共同反對法國。而在拿破崙戰爭中,英國和葡萄牙更表現出合作的關係。當法軍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時,英國馬上派兵增援葡萄牙,以抵抗法軍的入侵。雖然葡萄牙王國在1910年崩潰,但這個同盟關係仍然生效,直至今天。


慈善文化研究


,開啟后帝國時代




所謂的國家是用邊界圍起來的政治實體,,是國家政權行使權力區域,但這只是國家的形式,並不是國家的本質。真正的國家是指邊界之內的國民已定形成一種凝聚力,這種凝聚力被稱為2國家意識,也就是大家都在心底認同自己是某國人,在世界上有二百個左右國家。在這其中,能成為大國者寥寥無幾,大國不是某個國家想當就當成的,雖然某些國家在某一時期能成為國家的霸主,稱為一個人們口中的大國,但由於先天條件的不足,也只能黯然退出歷史大國的舞臺。


公元四世紀至十六世紀,作為西方國家的意大利曾經是中世紀社會的中心地帶一個強大無比環地中海世界的強大帝國,福榮昌盛了一千多年,他的繁榮是有地中海貿易帶來的,到了十七世紀,這個璀璨地中海明珠,由於兩端被伊斯蘭世界圍堵而黯然退出大國的地位,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荷蘭和英國先後成為大國,尤其是英國,國土面積達到3200多萬平方公里,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但是由於先天條件所限,還是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大國者空間上要有獨特之處,要有地理屏障的保護,比如美國,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俄羅斯佔據整個西伯利亞高原,還有我們的中國,東面是浩瀚無邊的太平洋作為屏障,西面有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保護,,才使得中國的文化延續千年,最重要的是大國應該出現在大陸的邊緣地帶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四面受敵,贏得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比如俄羅斯,美國,中國,在大陸的中間地帶很難出現大國,,這些地方只能是大國輪番表演的舞臺,是大國上升的通道,英國的經歷說明一切,當來自冷兵器時代的東方武力橫掃歐亞大陸時,,英國這個島國何以躲過劫難,而匈牙利,保加利亞就沒有這樣的好運,



歷史上有些大國其成也忽焉,其敗也忽焉,就是因為擴張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被征服者不認同這個國家,反觀中國,從漢朝時我們的中華民族就形成了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形成了穩固的國家意識,索然後來我們有過多次被征服,被佔領的歷史,但最後的結果總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著同化,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


要想成為大國,除了這些地理要素和文化基因外還必須得有經濟和軍事科技的實力,經濟實力決定著軍事實力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最關鍵的因素是經濟的實力,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想成為大國,那簡直是痴人說夢只有有了經濟實力,才能從經濟總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於軍事,以取得軍事優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中國如果成為世界大國,將結束戰國、帝國、戰國的這種國際關係模式出現中國的大同世界,這將是世界人民的福音。



約定9521


題主問題太籠統,我按世界歷史上有哪些大國來回答。參考國家疆域面積及科技文化成就和對周邊國家及世界影響力,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下:

一、波斯帝國

公元前550年,當時中國還是春秋戰亂的時期,波斯帝國就已經是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

二、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雖然是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帝國,但帝國疆域同樣橫跨亞歐非。亞歷山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拓了人們的眼界。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亞歷山大的東征,還開闢了東西方貿易的通路

三、羅馬帝國

存在了5個世紀,地跨亞非歐,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地中海成為了它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羅馬文化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它繼承了古希臘等文化,在哲學、文學、建築等方面,為全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四、拜占庭帝國

繼承至羅馬帝國,面積雖有縮小,前期仍然地跨亞非歐,存在時間長達10個世紀。

五、阿拉伯帝國

存在了6世紀,阿拉伯帝國所有的版圖不僅僅橫跨歐亞非大陸,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阿拉伯帝國當時的文化及制度在中世紀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六、蒙古帝國

存在了4世紀,穩定疆域的面積高達3500萬平方公里(1,270萬平方英里),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橫跨亞歐大陸,但是征服過程中殺戮多過建設,先後滅亡7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

七、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橫跨亞歐非,消滅羅馬帝國並取而代之,連接東西文化,掌握控制陸上交通近六個世紀,並延續至今。

八、大英帝國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巔峰期近兩世紀並延續至今。

九、俄羅斯帝國

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

十、法蘭西第一帝國

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帝國總面積86萬平方公里,人口4400萬(1812)年)。拿破崙在位期間,發動了一系列對外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

中國

國家不屬於獨一個民族,而是基於相同認知和文化的集合。中國從秦以來每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在當時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共計有秦、兩漢、隋、唐、宋、元、明、清。中西比較而言,秦至於亞歷山大,漢至於羅馬,唐至於阿拉伯,明至於奧斯曼,莫不如是。

蒙古帝國與元朝,是容易被許多中國人混淆的、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的兩個概念。元朝是中國的朝代,不包括蒙古帝國其它的四大汗國。






史海觀瀾


一、歐洲

1.古代: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

2.近現代: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帝國,17世紀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18世紀英國成為最大殖民帝國,還有法國、德國和沙俄也算強國。現代前蘇聯是兩個超級大國之一。

二、非洲

古埃及

三、美洲

古代:印加

近現代:美國

四、亞洲

1.古代:秦帝國、西漢、大唐帝國、元帝國、大清帝國(前期)。古巴比侖、古印度、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

近現代:日本、中國





暴牙三少搞笑段子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夏商以來出現許多大國王朝,這其中能算得上大國的主要有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這幾個。作為大國,不僅要疆域寬廣,也要有所作為,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力。


秦朝(前221-前207)從公元前758年正式成為周朝諸侯國,到公元前221前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秦朝,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而國君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進入秦帝國時代,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朝廢除周朝以來的分封制,施以郡縣制,在中央上設立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同時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制度,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開鑿靈渠,修築長城拒外敵,加強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統治人口在2500萬到3000萬之間。雖秦朝統治面積只有約354.69萬平方公里,但就其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實乃不折不扣的大國。

漢朝(前202-220年)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統一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階段,以王莽建立新朝為間隔,一般把新朝和玄漢合併在漢朝歷史裡。漢朝時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收復河套,降伏西域諸國,奠定了漢地範圍。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建立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文化統一,科技發達,儒家文化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確立,自漢朝以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與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帝國。漢朝大規模開疆拓土,收復河套,滅南越,把疆域拓展到西域地帶,全盛時統治面積達66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500萬。

隋朝(581-618年)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了鞏固統治,隋廷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隋朝時期建築,農業,軍事等進一步發展。長安的大興城,著名的的趙州橋……也修建了有多水利工程,建設了許多大糧倉,隋煬帝時營造了功過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隋唐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經濟的往來發展。然隋煬帝時對外幾番用兵,對內勞役不息,濫用民力,終於導致全國各地紛紛起義……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隋朝時期統治面積為48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得到大量恢復,609年達到4600萬。


唐朝(618-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唐朝攻滅北方東突厥,薛延陀等,降伏周邊回鶻、契丹、靺鞨、室韋等少數民族,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國學習自身的文化制度,影響深遠。唐朝接納海內外各國各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多元的文化。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聲譽遠揚,與亞歐國家均有來往。唐朝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至今在不少國家有唐人街。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東起日本海,西抵鹹海,北至貝加爾湖,南達安南,統治面積達到1251萬多平方公里,天寶年間人口超過8000萬。


宋朝(960-1279年)是上乘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宋朝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權的局面,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剝奪武將兵權。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是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也是中國古代唯一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巔峰時期經濟佔據世界經濟總量的65%以上,甚至有說法達到80%。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是宋朝民間的富庶和社會經濟實力遠超盛唐。宋朝改變了漢唐以來北方農耕業為主的經濟模式,促使經濟中心南移,奠定了明清乃至現代以南方商業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命脈鏈。宋朝對外交往達到新高度,航海業,造船業的突出,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幾十個國家通商。商業的繁盛,在北宋年間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人口大量增加,歷史上首次突破一億人,徽宗年間人口達到巔峰,超過12600萬。宋朝統治面積上大為縮水,北方被遼和西夏所統治,北宋統治面積只有280多萬平方公里。南宋時期政治經濟中心再次南移,長江以北為金所統治,僅偏局長江以南,統治面積只有約200萬平方公里,但是商業經濟主導下的繁榮社會依然阻擋不了宋朝成為史上最富有的朝代,遺憾的是宋朝經濟的強大沒有轉化為同樣強大的軍事實力,以致於宋朝老是捱打,窩囊至極。



元朝(1271-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歷時九十八年。從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等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隨即不久南下至1279年崖山海戰消滅南宋。蒙古汗國不斷髮動侵略戰爭擴張其領土,一路西征,1241年迫近東歐腹地。蒙古的對外戰爭具有強烈的征服性和破壞性,採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無數城池破滅,無數人口被殺和奴役,這一系列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巨大破壞。忽必烈奪得蒙古汗國最高統治權後,推行的“行漢法”主張,違背了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先後脫離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元朝設立了行省制度,發展商業,推行紙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流通制度。但是元朝為維護蒙古貴族統治,把中國人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這種劃分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規定中。殺蒙古人償命,殺色目人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一個漢人,只要繳夠買一頭毛驢的價錢。蒙古人可以隨時把漢人的農田連同漢人像奴隸一樣任意賞賜,還隨意侵佔農田,任憑農田荒蕪,長出野草,以便畜牧。不過也有不少漢人在元朝政府中擔任官職的,有不少為正職。元朝的經濟大致仍以農業為主,但生產力不如宋朝,由於蒙古對商品交換的依賴,提倡商業,使得元朝的商業經濟十分繁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比較富庶的國家。元大都也成為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元朝的統治面積達到空前的1372萬平方公里,若北疆延伸至北北冰洋則達到2267萬平方公里。元朝人口峰值為1341年約9000萬,遠不如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時期罷中書省,廢丞相,設內閣,置都察院,情報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明朝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無論是鐵、建築,造船還是絲綢、紡織,瓷器等方面在世界上都是遙遙領先,產量佔比達到2/3以上。晚明時期的商業遠比同時期的西方強大,產生了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的文化和科技再次達到新高度,醫學天文數學物理等有了不少突出貢獻和重大發展。對外交往上鄭和七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聯繫,七次航海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陸上再次出使西域,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明朝巔峰時期人口超過1.6億,也有說超過1.9億的。巔峰時期統治面積達到1233萬平方公里,明末喪失東北臺灣和西藏新疆至滅亡時只剩下350萬平方公里。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康雍乾三朝,經濟得到恢復,達到巔峰,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但是由於滿清大搞文化閹割,輕視科技,閉關鎖國,逐步落後於歐美。近代列強入侵,主權喪失嚴重,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辛亥革命爆發以後,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清帝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清朝形式上大體沿襲明朝制度,並把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內三院作為內閣為中央最後決策機關,下轄六部。又設軍機處,進一步加強君主主義中央集權。清朝還限制發言權,結社和出版自由,歷代政府獎勵發言,公開發言,唯清朝不允許人講話,大興文字獄。比起明朝和之前各朝代,布衣也可以直接向皇帝講話,清朝相差甚遠。清朝商業發達,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清朝農業持續發展,開墾大量荒地,耕地面積擴大,推廣了許多經濟作物。清朝人口數達到歷代王朝最高,清末時超過四億。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借修書之名禁燬不少不利於滿清的文獻,眾多古書篡改禁燬,所謂禁書毀書與四庫所收錄書籍一樣多。科技雖有小成,但是漸漸落伍,沒有讓科技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所改變,大多坐道而論,禁中清談。清朝巔峰時期統治面積也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奈何衰敗的清政府自鴉片戰爭後,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丟掉了大片國土。

世界上其他國家歷史上的重要大國還有波斯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

波斯帝國(前550—1935年)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建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再次重建波斯帝國,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亞歷山大帝國(前334—前300年):公元前5世紀,波斯遠征希臘失敗,迅速衰落下去。希臘北面的馬其頓王國在公元前4世紀後半期勢力日盛,公元前338年控制希臘。接著,國王亞歷山大大舉東侵,滅波斯,一直進軍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龐大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帝國。史稱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前30—395年):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了意大利半島,一躍而為地中海的一個強國。接著,羅馬又在地中海沿岸進行侵略。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已經佔領了西西里、科西嘉、撒丁等島嶼、北部波河流域、大部分西班牙、巴爾幹半島南部和西北沿岸、小亞細亞西部、北非的一部分和地中海的許多其他島嶼,從而取得地中海的霸權。從公元前1世紀起,羅馬又發動多次侵略戰爭。1~ 2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它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臨大西洋,北達不列顛島的中部和南部、萊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地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拜占庭帝國(395—1453年):也叫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分裂後東半部的延續。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繼續存在。它的領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兩河流域上游、地中海東岸、北非東部等地,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唐代以來的中國稱之為大食國。公元七世紀崛起於阿拉伯半島,在默罕默德領導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哈里發國家”。八世紀中葉,疆域東起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北迄高加索,成為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後因民族矛盾和內部分裂等原因,逐漸衰弱。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國滅亡,被併入蒙古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年):中國史籍中的突厥人,又譯為土耳其人。14世紀中後期,奧斯曼土耳其素丹佔領了巴爾幹半島。1453年,滅掉東羅馬以後繼續擴張。到17世紀,它的版圖已經從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黑海北岸延伸到兩河流域、外高加索、地中海東岸、阿拉伯半島西南沿海、非洲北部從埃及到阿爾及利亞的大片土地。奧斯曼土耳其發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其他重要的古代國家還有兩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國、亞述帝國,古埃及的埃及帝國,古印度的莫臥爾帝國等。


啊喔呃咿嗚籲


唐朝是最大的國家

我國古代領土面積:

秦朝的面積為:354.69萬平方公里.

西漢的面積為:666.37萬平方公里

東漢的面積為:654.62萬平方公里

西晉的面積為:615.5萬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時期)的面積:1251.19萬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時期)的面積:889.59萬平方公里

吐蕃:453.88萬平方公里

遼:448.54萬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積:283.56萬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積:2122.74萬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積:1233.38萬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積:1284.65萬平方公里

唐朝疆域面積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論,上述是比較按小的計算,唐朝有資料的記載是1500萬平方公里.


元芳影評


歷史上的強國主要分為東西方兩個世界。

西方第一強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1]  ,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東方第一強國:漢唐雄風的中華帝國。

漢朝(公元前206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被承認的皇帝計24位,享國四百零七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成為中國帝國最強的時代,北擊匈奴迫使匈奴西遷,間接影響了西方的歷史。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定都洛陽 ,史稱東漢。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遷都長安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