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腓特烈一世,又稱“紅鬍子”或“巴巴羅薩”,這個名字或許大家有些陌生,不過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稱呼想必大家都是如雷貫耳的,而腓特烈一世,正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雖然也都得到了教皇的認可與加冕,不過他們稱謂撐死了也就是“羅馬帝國皇帝”,真正敢在這個稱謂前公然加上“神聖”二字的,腓特烈一世還是第一個。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說起羅馬帝國很多人瞬間就想起羅馬鼎盛時期的那張地圖,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文明地帶,現在的法國,半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意大利,敘利亞,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瑞士。可以說如此之多的國家共同組成了鼎盛時期的羅馬,我們一般說的羅馬帝國也就是這個羅馬。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當時的羅馬帝國,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在全盛時期,羅馬帝國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可是就在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西哥特人攻破了羅馬城,掠奪了大量財富,揚長而去。此後,西哥特人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起了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了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1453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里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占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隨即羅馬教廷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為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後來,拜佔廷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從1157年起,“羅馬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在帝國極盛時期,其疆域包括了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從國土面積來看,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歐洲大國。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11到12世紀的一百多年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還同羅馬教皇為爭奪主教繼任權發生了多次激烈的鬥爭。事實上,這不僅是爭奪教會控制權的鬥爭,更是中央王權同地方封建分離主義勢力的鬥爭。儘管如此,在整個中世紀,帝國和教會在維護封建制度方面,始終保持著緊密合作。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為稱霸歐洲,多次入侵意大利。但曠日持久的戰爭極大地消耗了帝國的實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統治時期(1138——1254年),中央權力衰落。從15世紀初起,帝國各地開始割據,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佔據。1474年起,帝國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已成為了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到了1806年,拿破崙一世勒令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皇帝稱號。隨後,神聖羅馬帝國瓦解為奧地利帝國、萊茵邦聯等,宣告解體。

所以說,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沒有關係,神聖羅馬帝國是德國的前身,是日耳曼蠻族的後裔,也就是他們毀滅的羅馬。所以他們之間與其說是虛無縹緲的繼承關係,倒不如說是蠻族對文明的崇拜誕生的,就像是蒙古入侵了華夏但是最後建立了漢化的大元一樣。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腓特烈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英主,執政期間讓帝國成為當時歐洲的最強國。腓特烈一世,全名腓特烈·威廉·馮·霍亨索倫。腓特烈一世的父親、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憑藉武力加政治手段當選為德意志國王,他的母親是韋爾夫家族的成員。在這個時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韋爾夫家族的勢力最為強大,擁有這兩個家族血脈的腓特烈無疑是最灼手可熱的人物。1147年父親去世,他繼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當選為德意志國王。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自奧托大帝開始,每個德意志國王要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都必須親自進軍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但當時教權和王權的爭奪非常激烈。腓特烈一世的前輩亨利四世曾因與教皇的紛爭被開除教籍,為了恢復教籍,他跪在卡諾莎城堡的雪地中三天三夜向教皇哀求,才得以恢復教籍,但當他收拾好舊河山之後又重新進軍羅馬,罷黜了教皇,報了舊仇。腓特烈一世,也許已經認識到了他與教皇的紛爭不可避免,首先是穩固了後方,然後在1154年發動了第一次遠征意大利。在進軍途中,他接到了教皇尤金三世的求救信,這真是天賜的機會,腓特烈一世加速進軍以拯救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城。

歷史上的今天——1154年3月9日,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腓特烈一世本想由尤金三世為他加冕,不想尤金三世又剛剛憂憤去世。新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十分固執呆板,在給腓特烈一世加冕時不斷挑剔腓特烈一世的行為舉止,最後還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腓特烈一世憤怒了,加冕慶典一下子變成了屠宰場,近千名教士倒在了軍隊的屠刀之下,但腓特烈一世還是在1154年3月9日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腓特烈一世在第五次遠征意大利失敗後卻為了表示“悔改”,還虔誠地跪在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腳下親吻教皇的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