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立非親生的劉弗陵為太子?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這一年,劉弗陵年僅8歲,而劉徹已經70高齡。

僅僅過了2天,漢武帝駕崩,結束了54年的皇帝生涯。

與漢武帝劉徹漫長的統治生涯相比,劉弗陵被選為太子的過程,太過倉促,以至於很多人發出這樣的質疑:劉徹是否死於謀殺?年幼的劉弗陵能夠繼位,會不會是個陰謀?劉徹為什麼不選個長君(年長)繼位?

這些質疑之外,甚至還有人懷疑:劉弗陵是漢武帝親生的嗎?

漢武帝一共有6個兒子,但是在選擇繼承人時,已經有三位過世,分別是太子劉據、次子劉閎、五子劉髆。如此,漢武帝只有三個選項,便是三子劉旦、四子劉胥,還有最幼的六子劉弗陵。

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迫起兵造反,最後兵敗自殺。

在此之前,漢武帝的二子劉閎也因病去世,三子劉旦就成了眾皇子裡最年長的一位。根據“立長不立幼”繼承慣例,劉旦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選。

於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劉旦主動向父皇寫了一封“家書”,這封家書的中心內容只有一個:快把我調回長安吧,如此,萬一你扛不住了,我可以快速接班呀。

漢武帝看了這封家書,大怒!

心想:你這話什麼意思?爸爸還沒死呢,你就想當皇帝?這皇帝之位,爸爸可以給,但是兒子你不能搶!

因此,當劉旦的信被漢武帝看了之後,他就沒有爭奪皇位的機會了。

劉旦雖然被刷掉了,四子劉胥呢?

《漢書》記載:劉胥長得人高馬大,從小驕奢淫逸,喜歡到處遊玩,力氣大的能扛起一尊大鼎,有事沒事兒還喜歡跟熊搏鬥。由於在先秦時期,有一位君王被鼎砸死,還有一位君王被熊打死,漢武帝非常不待見劉胥,便沒把他考慮在繼承人之列。

如此,便只有幼子劉弗陵是最合適的人選。

漢武帝之所以會在死前2天才敲定繼承人,則與五子劉髆有關。

劉弗陵出生之前,劉髆(漢廢帝、海昏侯劉賀的父親)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因此,漢武帝格外疼他,在劉髆很小的時候,就封他為昌邑王,還讓當時最有名的大儒夏侯始昌擔任他的老師。

可見,如果沒有意外,劉髆最有可能被選為繼承人。不過,這一切,都在漢武帝死前一年發生了改變。

公元前88年,劉髆因病去世。

劉髆的死,無疑給漢武帝一記重磅炸彈!為何這麼說呢?

且不說老來喪子是人間三大不幸之一,漢武帝在太子劉據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從中緩過勁來,好不容易想通了“劉據雖死,還有五子”,轉眼間自己馬上就要入土了,五子卻先自己而死!

劉髆死後,能夠繼承皇位的合適人選,只有六子劉弗陵了,而劉弗陵當時才7歲啊!

主少母壯從來不是什麼好兆頭,更何況,在漢初,已有呂后專權之先兆。漢武帝考慮的是,如果自己死後,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像呂后那樣,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漢武帝找個藉口將鉤弋夫人處死。

漢武帝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鉤弋夫人之死,已經表明了他的立儲態度。

次年,即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劉弗陵繼位,也就是漢昭帝。

劉弗陵以8歲的幼齡繼位,自然引起他的兩個哥哥的不滿,尤其是三哥劉旦。

從劉弗陵繼位那天起,劉旦就想著如何將篡位。

為此,劉旦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造謠劉旦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另一方面,暗中勾結其他宗室子弟,密謀造反。(後來被平叛)

而這,恰是劉弗陵“是否親生”的由來。

可嘆,漢武帝雄主一世,臨死不僅要為選擇繼承人而頭疼,還被兒子扣上綠帽子。不知漢武帝泉下有知,又該作何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