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卻很殘忍?

髓頌sBeB4553


據說,在公元1368年,元順帝在元大都的宮殿之中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一隻豬跑到了大都之中,把狐狸趕走了。

因為“豬”代表“朱”,而“狐狸”代表“胡人”,也就暗指朱家將把胡人趕出中原。結果就在這一年,徐達率軍攻破元大都,元順帝倉皇逃出中原,元朝正式滅亡。

當然,這個故事顯然只是民間故事而已。不過,朱元璋確實在這一年攻破元大都,從名義上宣告元朝對中原統治的終結,其後明軍又陸續收復陝西、山西、山東、甘肅等省,基本完成對北方的統一。至於元順帝,則在王保保的護衛下逃竄到現如今的內蒙古魯王城。

此時,雖然元朝的主力部隊已經被消滅,但因為元朝統治中原畢竟也有近百年時間,所以在北方各個省份,不僅還有許多蒙古殘餘勢力在負隅頑抗,更重要的是,北方還留有許多蒙古百姓,他們人數眾多,是個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於是,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蒙古百姓,就成為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個難題。



鑑於朱元璋兇狠殘暴的性格,再加上民族心理作祟,有很多人說朱元璋對這些蒙古百姓進行了殘酷地屠殺,以報昔日之仇,就像當年金滅北宋、蒙古滅南宋一樣,總而言之,殺!殺!殺!

但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真實的情況是,朱元璋並沒有屠殺蒙古人,他採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並且效果很好。

當時,朱元璋一面發動民眾重建家園,組織生產,減免賦稅,保證人民的生活問題;另一面派出精兵強將繼續追擊大漠和雲南的元朝餘孽。

但是,在處理明朝境內蒙古人的問題上,朱元璋並沒有動用武力。因為動用武力只會激發蒙古人的反抗情緒,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再說蒙古人人數多且分散,武力也難以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朱元璋採取了這樣三個軟硬兼施的策略來處理這個問題。

第一,徵用原來元朝的官僚,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可以入朝為官,同時釋放扣押在元朝皇宮的女性,至於廣大在大明境內的蒙古人,都可以照常生活。但是他們從此嚴禁再穿蒙古的傳統服裝,必須穿漢服,同時必須使用漢字,說漢語,否則按律處死。

第二,強令所有蒙古人必須拋棄蒙古姓名,改用漢族姓名。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蒙古男子只能娶漢族女子為妻,違者杖責八十,並且全家都變為奴隸,永世不得翻身。



後來,藍玉深入大漠,消滅北元小朝廷,俘獲北元百姓將近八萬人,牛羊馬匹無數。朱元璋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誇讚藍玉是明朝的衛青、霍去病。隨後朱元璋繼續仿效20多年前的方法,將這些俘獲的北元百姓悉數釋放,當然也包括一半左右的蒙古女子。

這些蒙古百姓被釋放後,朱元璋允許了他們留在中原生活,並且將他們分別被安置在了河南、河北之地。隨後,朱元璋還貼心的給予了他們農具,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的繁衍生息。當然朱元璋也要求他們必須遵循以前的三條規定。

客觀來說,朱元璋的這三條規定,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同化政策,按照他這樣的方法執行,只需要數代之後,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將會被完全同化,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就此消失。

而事實也證明,這項政策非常有效果,很短的時間內,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在服飾、語言、風俗上完全融入了華夏文明。等到朱棣當皇帝時,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基本上已經全部被漢化。

至於政策的殘忍,其實遠遠談不上,因為如果沒有同化政策,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或許會淪為奴隸,或者是被全部殺掉,最好的結果也是逃回到大漠風餐露宿。相比之下,讓她們融入華夏文明,是她們最好的結局。

並且,這些蒙古女子除了不能與本民族的男人結婚之外,其他的條件都放得很寬。她們有機會進入漢族家庭,而且擇偶範圍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可能有更大的提高。

朱元璋還為此制定了很多針對於蒙古女子的優惠政策,讓她們安心與異族人結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國破家亡之時,這些蒙古女子能夠遇到這樣的待遇,實在算的上是甚幸!


我是趙帥鍋


新農民川子為你解答疑惑!元朝是在蒙古人的統治之下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在當時,肯定會引起不小的動盪。因此,各地戰亂四起,也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就開始加入了起義軍,跟隨大軍一起奮勇殺敵。其實說起來,朱元璋的身世可謂是這些封建王朝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帝王。

朱元璋在小的時候,生活還是非常的困窘的,他當過乞丐,當過和尚,總之,他的身世是非常艱苦的。可想而之,在蒙古人入主中原的這個朝代裡,當時的人們生活的條件自然不是樂觀,尤其是漢人,當時在蒙古人的世界裡,朱元璋他們這些漢人就是奴隸。對於漢人來說,他們當然不想在原本屬於自己的國土是受人欺負,所以各地的勇士集結起來,一起對抗蒙古人。

終於,朱元璋在戰爭中也脫穎而出,最後朱元璋憑藉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朱元璋在登基之後,對於這些蒙古女子是怎麼處置的呢?其實朱元璋並沒有把這些女子怎麼樣,因為她們都是無辜的。所以,對於蒙古人的處置就是蒙古女子要在中原學習漢語,還要跟漢人通婚,並且把姓氏也要改成漢人的姓氏。

雖然這種處置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對於這些蒙古人來說,讓她們背棄祖宗,這比殺了她們還要難受。所以很多人都說朱元璋這種對待蒙古女子的方法,雖然不見血,但卻很殘忍,可想而之,對於這些蒙古女子來說,確實是殘忍。


新農民川子


說起來朱元璋,他是因為小的時候家裡面非常困苦,所以無奈之下才加入了起義軍,之後才成就了他皇帝的地位。而朱元璋小時候的生活為什麼會這麼難過,他又為什麼討厭蒙古人呢?這些還得從頭說起。

當時蒙古人入侵了中原,建立的蒙古人的政權——元朝。蒙古人有極大的排外性,所以他們對於當時的漢族人,可以說是充滿了敵意和壓迫。

元朝的時候,漢族人的生活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他們不能去打獵不能走夜路甚至連集市都不可以參加,好幾家的人才能有一把刀做飯劈柴用;還有更加過分的是,只有當地的蒙古人同意了,漢族的人才可以生火做飯,漢族人就叫蒙古人的男人叫“老灶爺”,女的叫“老灶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灶神的像身上穿的衣服很像蒙古服裝的原因。

最過分的是,漢族人當時結婚,要把新娘子送到當地蒙古統治者那裡過第一夜,漢族人就只能把第一胎的孩子活生生的摔死,就這樣無奈且悲壯的維護著漢族人的血統和最後的尊嚴。

說回正題,其實朱元璋稱帝之後,雖說也對蒙古人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比起來蒙古人對漢族人做的事情,也不算太過分。雖然當時有很多人勸朱元璋也像蒙古人進軍中原大肆屠殺那樣,把蒙古人都殺死,但是朱元璋還是很清醒很懂事理的,他主要就採取了三個措施。

首先,就是改姓氏,讓蒙古人不能用他們原來的姓名,而是改成和漢族人一樣的姓;其次就是改服裝改語言,讓蒙古人不可以穿自己的衣服,必須學會漢字;最後一點就是本題的答案了,也是針對女性的一條旨意,那就是蒙古女性只能嫁給漢人,為漢人生孩子。

這樣其實是為了防止蒙古人再有逃跑或者捲土重來的打算,也算是很聰明的從心理上同化了蒙古人,不得不說,朱元璋的這個方法很是很有效果的,不費一兵一卒,不必見血,就讓蒙古人順其自然的全心全意的留在了中原。


無筆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頒佈了禁止蒙古人同類自相嫁娶命令: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這道命令其實並不殘忍,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應該說是非常寬容了。

蒙古人滅宋以後,實行了歧視漢人,特別是原南宋境內漢人的民族政策,漢人政治地位低下,遭受著沉重的民族壓迫,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蒙古人採取這麼極端而露骨的民族歧視政策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過這一切適得其反,過度的壓迫使得反抗鬥爭日益增多,最終元朝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此時北元依然存在,對明朝還有很大的威脅。而此時散居在中原大地上的蒙古人、色目人為數不少。這些蒙古人有些是在征服南宋過程中移居中原的,有些是元朝建立以後戍守各地最後滯留中原的,還有則是躲避戰亂而來,還有一些則是被明軍俘虜的。根據《蒙古源流》一書所記載,當時的蒙古人有大約85%滯留在明朝統治疆域內,數量約有百萬之眾。

數量這麼多的蒙古人無疑是一群不安定因素,不過元朝時代蒙古人雖然屬於特權階層,但是窮苦的蒙古人也不少,所以朱元璋的部隊裡,也有相當數量因走投無路而參軍的蒙古人,明軍中還有專門的韃軍和韃官。

因此顯然對於在中原的蒙古人不能採取簡單的殺戮方式解決,而是需要將其同化。朱元璋頒佈的禁止蒙古人同類自相嫁娶命令就是為了儘快的同化蒙古人,這個命令看似殘酷,但是在當時已經算非常文明瞭,避免了用血腥方式解決蒙古人。


不沉的經遠


從某種程度而言或許確實挺殘忍的,但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的做法卻稱得上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具有人道主義的。做個形象的對比:元朝滅亡後蒙古女子的遭遇相比北宋滅亡後漢族女子的遭遇,絕對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就說元末我們最熟悉的一個蒙古女子的遭遇吧,她便是《倚天屠龍記》中女主趙敏的原型,元末著名大將王保保的妹妹。

這位蒙古貴族女子最後成為了朱元璋次子朱樉的正妃,不得不說這能在不同民族的政權交替中出現,堪稱一個奇蹟。

話說朱元璋推翻元朝後究竟是怎樣對待蒙古人的呢?下面我們具體來談一談。

英明帝王的胸襟與智慧

蒙古人統治中原後曾將中原百姓劃分為四個等級,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以及南人。這裡得說明的是“漢人”指的是原來金國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而“南人”則是指原來南宋地區的漢人,這兩類人在當時其實基本和奴隸無異。據《元典章》規定:如果蒙古人打死漢人,只需要受點杖刑,賠點安葬費罷了;而如果漢人只要膽敢打蒙古人,則要被處以死刑。類似這樣的法令還有許多,如此治國之法,自然也是讓漢蒙兩族積怨甚深。

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人草根出身,自幼經歷磨難,對元末漢人百姓所遭受元朝政府的壓迫深有感觸,然而當朱元璋帶領義軍推翻元朝暴政後,對待昔日元朝的統治者蒙古人並非是血腥屠戮,倒可以說是“以德報怨”。

昔日朱元璋義軍攻克元大都時,朱元璋曾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其一:對原來元朝有才能的官僚(基本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繼續徵用,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依然可以入朝為官。

其二:釋放元朝皇宮的女性,還她們“自由”。

到元朝勢力消滅殆盡,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又進一步完善了對蒙古人的政策,總結起來主要有三點:

第一:蒙古人必須改漢姓。

第二:蒙古人必須學漢語,寫漢字,穿漢服,不得再說蒙古語,穿蒙古服飾。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反法令者,將受杖刑並淪為奴隸。

在今人看來或許這確實比較殘忍,毫無疑問這是從精神文化層面對一個民族的打擊,確實有些“殺人不見血”的意味,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朱元璋對這些法令並沒有“貫徹到底”,而是適可而止。

這些政令的推出在短時間內很好的化解了漢蒙兩族之間的矛盾,也讓蒙古人很好的融入到了華夏文明當中,同時朱元璋的“適可而止”也有效的保證了少數民族部落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傳統,這便是一個偉大帝王的胸襟與智慧。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眾所周知,元朝並不是一個長命的朝代。這個僅存了九十幾年的王朝最終還是在朱元璋的強大勢力之下走向了滅亡。

雖說當時元朝被滅,但仍然有很多蒙古人沒能及時撤離。其中就包括很多的蒙古女子,作為戰爭的遺物,她們被族人忘記在了中原大地之上。

那這個時候,新登基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怎麼安置這些女子的呢?

和我們想象中很不一樣的是。這位和尚出身的皇帝,面對這類戰俘。並沒有趕盡殺絕,相反的,還有些仁慈。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第一,朱元璋下令取締了蒙古人遺留下來的收繼婚制

所謂的收繼婚制,意思就是在蒙古人家庭裡,父親去世之後,兒子可以繼承除生母之外其他父親所娶的妻室。

或者長兄死後,弟弟們也可以繼承長兄遺留下來的嫂子們。

由此可見,蒙古女子即使在元朝時期的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甚至她們今後的一生都不由自己支配。

而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下令將這條制度強制性取消,也結束了這麼多年以來的亂倫行為。

第二,明朝規定,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與漢族人通婚

要知道,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是不會和漢人通婚的。因為他們認為漢人骨子裡流的是“低劣”的血,不能玷汙了蒙古人“高貴”的血統。

到了明朝時期,雖然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蒙古貴族。

但草根出生的他也深知如果繼續沿用蒙古貴族的一套作風,將遺留下來的蒙古人趕盡殺絕,離明朝的滅亡也會不遠了。

所以,他不僅將蒙古人安置在河南、河北之地,給予他們農耕用具,讓他們有能力在中原土地上自力更生。

他還鼓勵蒙古女子學習漢語、穿漢服,到了適婚年齡必須與漢族人通婚。否則仗責五十,並淪為奴隸。

事實證明,這樣的舉措是有效且正確的。被同化的蒙古女子漸漸融入到了華夏文明中,不僅提高了當時的生育率,對生產力發展更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比殺戮迫害,這樣的方法不僅充滿了人性而且也間接性的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保證了政權的和平過渡。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不見血很殘忍?我覺得老朱對他的老部下才叫殘忍,他對俘虜非常人道,特別是對蒙古的女人更人道。

藍玉遠征撲魚兒海,剿滅北元小朝廷後,俘虜公主、王妃59人,私下淫辱,都被朱元璋秋後算賬,其被剝皮揎草的其中一個罪狀,就是淫辱蒙元公主王妃、私吞戰利品。

靖康之恥還記得不,大宋數萬王公貴族、女眷淪為奴隸、洩慾工具甚至食物,淫辱完了還被當作食物,稱之為兩腳羊,那才叫殘忍。

蒙元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中原漢人、四等南方南人。蒙古人被分配到全國各地,一個莊養一戶蒙古人,可以任意打罵漢人,漢人不得還手,否則死罪。我們老家現在罵人都還有那句話,叫作供韃子,說的就是供蒙古人。

元朝律法《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殺死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更離譜的是菜刀是管制刀具,十戶人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兒女新婚,女子的初夜權要交給蒙古人,所以第一胎一般都故意讓他流產,因為那是蒙古人的野種。

反觀朱元璋,抓來的俘虜都釋放了,只是給在大明領土內生活的蒙古人立了一點規矩:

第一、廢除蒙古人的繼婚制,也就是當老爹死後,兒子會繼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或者是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寡嫂。這在漢文化裡就是亂倫,因此朱元璋下令堅決取締。

第二、大明境內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一律改為漢服和漢語。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者杖責八十,將犯人淪放為奴隸。

僅此而已,這殘忍嗎?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解放蒙古婦女。其實朱元璋這個皇帝在歷史上確實算是比較殘忍的一個皇帝,但是他的殘忍主要是針對官僚,他對老百姓還是挺好的,這便是大明立國近三百年的本錢。


謝金澎


幹得好 朱元璋威武


用戶104511495115


朱元璋能夠從一個平民小子變成了皇帝,自身的能力當然是沒話說。他這人腦袋精明,從一無所有,到眾多追隨者,這表明著他在拉攏人心這一方面,還是挺有一套。朱元璋這個人,知道對於什麼人該拉攏該安撫,對於什麼人又該處決,以保江山。雖然一直有人批判,說朱元璋這人不厚道,拿下天下之後就拆橋,殺了不少和他打江山的有功之臣。但認真想一想,又會覺得他這樣做並沒什麼錯。為了保他老朱家的江山,他只能將這些隱患都去除,才能讓後代的皇位坐穩。



有的人該殺,有的人卻該拉攏,就好比這些元朝時留下的蒙古女子們。他對這些女子的做法,有人稱讚他仁慈,有人卻覺得他這是不見血的殘忍。為什麼會這樣說?這和他當初下達的命令有關。他當時給出了一個規定,蒙古女子,色目女子,都不可以同族通婚,只可以嫁給漢人。如果違反了規定,輕則被打一頓,重則就丟命。這個規定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是朱元璋希望以此來加強蒙古族和漢族的關係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們有這樣的想法,只能說你們看的還不透徹,對這位帝王的心思還不瞭解。



他這一招才真真的算是殺人不見血,蒙古族的女子如果都不能和蒙古族的男人結婚,那怎麼可能有蒙古後代誕生?就算可以有漢族女子嫁給了蒙古男人,但有多少漢族女子願意這樣做呢?以當時的形式來看,和蒙古人通婚,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舉動。朱元璋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利用這一點,讓蒙古族人漸漸的開始變得漢化,和漢人融為一體。這樣一來,他不需要費一兵一卒,就能收服蒙古人為自己所用。所以才有人認為朱元璋這個行為殘忍,他都直接滅了人家的後代,怎麼會不殘忍呢?



不管看什麼事情,都應該深層次的去分析。朱元璋的行為,表面上看是一種大氣寬宏的行為,但實際上,他這才屬於腹黑到極致的行為。既能讓蒙古人漸漸融入漢人的生活,又能從根源上滅掉蒙古族壯大的可能性,長期以往下去,漢人的江山才能做得安穩。對於我們漢族人來說,他這種行為很多人比較讚揚。但對蒙古人來說,這就是狠毒的代表,這就是陰險的手段。


紫禁公子


元朝滅亡後,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大概有十萬之眾,朱元璋是如何對待她們的呢?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我先來跟大家說說朱元璋自己對蒙古美女的態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的後宮裡,是有蒙古女子的,還不止一個。

不止你會覺得詫異,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印象中朱元璋是個異常殘酷的人,因為小時候生活受盡了壓迫和苦難。

朱元璋對於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恨之入骨,甚至用扒皮填草這樣冷酷的刑罰來懲罰這些中飽私囊的腐敗分子。

開國後,對待過去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們,朱元璋也是殘忍至極,動不動就滅族,一次告密動輒殺掉幾萬人,朱元璋是眼睛眨都不眨。


這樣的人,對造成他悲慘身世的蒙古人會心慈手軟嗎?

結果出乎意料。

朱元璋最早納娶蒙古人,是在朱元璋剛剛佔據應天的時候。

當時有一支蒙古軍民投降了朱元璋,蒙古人從中選出了一個美女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就欣然接受了。

分析朱元璋當時這麼做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一、當時的朱元璋力量還很薄弱,需要爭取投降的蒙古軍隊為自己效力,納娶蒙古女人可以拉攏蒙古軍隊,並且為自己留條後路。

二、納娶蒙古女人,本身就是一種征服,漢人可以享受蒙古的女人,這個世道變了。

三、蒙古入主中原已超百年,中原的漢人和蒙古人之間也沒那麼多的隔閡,蒙古人甚至已經被很大程度的漢化,朱元璋娶蒙古女人並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


自這以後,在朱元璋的南征北戰中,又陸續納了好幾個蒙古女子,可見,朱元璋還是蠻喜歡蒙古女性的。

朱元璋的後宮除了蒙古女人,還有朝鮮女人,其實朱元璋的口味還是比較豐富的。

而朱元璋坐上皇帝寶座之後,面對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也並沒有大開殺戒。

當時的朱元璋,主要目的是分化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使他們分散失去凝聚力。

因此,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

蒙古女人必須嫁給漢族男子。

好了,既安撫了漢人,也分化了蒙古人,雖然有點武斷,但總好過懲罰。

難得朱元璋這次慈悲為懷。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