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洋政府沒有成功剿滅國民黨?

沁嶼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先來談一談大背景。

公元1912年,袁世凱逼迫封建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溥儀的退位,由此便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的完美謝幕,與此同時,隨著封建時代的完全翻篇兒,自此便開啟了所謂新時代——北洋軍閥時代。


說到這兒,反觀題目,難道有誰會認為北洋政府這麼一個剛剛接替了封建統治的政府能夠真正得到當時的民之所向?還是眾望所歸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說到底的北洋政府,就是一個兼備封建和近現代性質色彩的這麼一個雙重組織。

再反觀比較先進新興的國民黨,不能說是絕對沒有封建色彩吧,但是論其“革命正統性”還是要遠遠超出封建色彩濃厚的北洋政府的。

那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那個時代的北洋政府為何沒有成功剿滅國民黨?


第一點,國民黨的最早建立時間恐怕得要追溯到1894年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國民黨不叫國民黨,叫興中會,是由孫中山、何寬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的,之後隨著國民黨的不斷充實和1921年最終的改組,這才基本上穩定了當時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黨。

反觀北洋政府,我們上邊也提到了,正式建立的時間是在1912年中華民國之後的後來組織而已,具體一點,也就是在1912年3月,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之後。

從這裡看出,國民黨的建立時間要比北洋政府早,也正因為國民黨建立時間早,所以才比後來的北洋政府有了“時間上的優勢”,進而去發展自己的架構和理念,相比之下的北洋政府在1912年之前的這十年間還是一片空白。

第二點,北洋政府的組成人員大概就是①“群龍有首,相對安定”,前期袁世凱為中心,全國各地盤踞著北洋軍閥;②“群龍無首,國內動盪”,後期袁世凱死後,全國基本上就亂成了“一鍋粥”,軍閥之間相互爭戰不休。


由此看來,北洋軍閥比起國民黨來說雖然是具備實力上的優勢,但是北洋政府也的確是中空外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掛著北洋政府的牌子,私底下卻各自為政,誰都不服誰,整體上不具備太大的實力。

如果真的要剿滅國民黨的話,哪一個軍閥會心甘情願地出力?

就算有軍閥願意,畢竟一個人也不能代表所有人啊,再者說,當時的國民黨雖然沒有整體的北洋軍閥的實力強,但是論起“一對一”的話,國民黨也不會含糊的。

更何況後來國民黨還北伐了呢,事實證明,雖然南方政府內部也有問題,但國民黨那個時候已經比北洋軍閥凝聚力更強。所以說嘛,這種北洋政府內部的“各自為政”是根本不具有強悍的凝聚力的。

第三點,1894年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十六字方針;1905年孫中山又提出了“民權民生民族”的三民主義;後來1921年孫中山又在三民主義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聯俄、聯工、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可以說這三次孫中山的創造性指導思想,在與時俱進地不斷充實著正在蒸蒸日上的國民黨,有了這些先進思想的指導,國民黨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

反觀北洋政府,比較求穩,注重法制建設,革命先進思想自然是不會有,前期袁世凱大搞復辟帝制、後期各個軍閥又各自為戰。不是迴歸封建,就是擺花架子。

北洋政府從始至終也沒有相對先進的指導思想,更別提什麼創新性、創造性了。指導思想的先進不先進,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北洋政府最終的窮途末日。

其實吧,說到底,北洋政府沒有成功剿滅國民黨的根本原因還是要歸結於其封建大地主的階級屬性的,因為時代已經變了,華夏大地風雷激盪,革命精神此其時也。

假如袁世凱晚死十到二十年,或許會還給中國一個比較寶貴的穩定發展契機,袁宮保一死,北洋政府各派系的劣根性盡顯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