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卧龙岗武侯祠,是南阳就汉画馆之外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因其体量大、建祠早、盛唐驰名而位列全国多家武侯祠前茅。自从明嘉靖帝钦定诸葛武侯的祭日为阴历八月二十八日后,各地武侯祠据此为举行祭祀活动。民国年间祭祀活动仍继续。在武侯祠石坊的铁箍上、在祠内古碑修复痕迹中、在明十八罗汉展馆介绍内容里、在天国中飘荡的清康熙年间木刻版《龙岗志》与《忠武志》游魂内。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南阳武侯祠,1963年为河南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上说:武侯祠始建于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曾于元大德二年和康熙五十一年两度重建扩建。过于笼统,武侯祠山门至晚于明崇祯年间重建为其一,元延祐四年(1317年)官方命名悬匾为“武侯祠”

武侯祠坐西北向东南,主要建筑分三路前后两重。东西中轴线上,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祀所;后部诸葛茅庐、小虹桥、抱膝石至宁远楼(清风楼),两侧有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实为碑亭)、伴月台(实为碑亭)等纪念性建筑。北侧院为三顾祠,有关张殿、三顾堂、三顾亭(实为碑亭);南侧院道房院,为二进四合院。武侯祠从岳飞传世书法巨篇前后《出师表》题跋来看,北宋时就归道院管理。道房院现在挂牌为“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实为南阳市博物馆古代石刻展厅。武侯祠内碑刻众多,前院南北两廊实际上是碑刻长廊,在各殿前亦有碑刻。碑廊碑刻以纪游为主,殿前多为修缮碑。众多碑刻以清代碑刻居多。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武侯祠山门内额“武侯祠”,“崇祯七年四月望日吉旦立,南阳知府陈振豪为”。陈振豪,无锡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明崇祯七年(1634年)任南阳知府。同年,重修山门时题“武侯祠”额。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出师表》碑廊,内置清人摹写的岳飞前后《出师表》计二十一块。草书。刻石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石工李发祥镌。每块长约1米,宽约0.5米。刻工精湛,犹如笔走飞龙。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草庐对碑亭内,石横额“草庐对”三字为赵朴初题,四条石屏“草庐对”内容为新近摹写吴佩孚1927年谒武侯祠所书。“草庐对”即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献计--“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草庐的大门上悬挂着南阳知府顾嘉蘅于道光丁未(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题写的一副楹联: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庚梁父可有遗音。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嘉靖十八年(1539年)驸马都尉邬景和,奉明世宗圣朱厚熜谕到南阳武侯祠祭拜诸葛亮,碑文《祭诸葛武侯文》如下:“嘉靖已亥三月八日,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谕祭于汉武侯诸葛亮曰:养高隆中,非三顾不起。戮力王室,待二表乃行。观其褫孟德,走仲达,孔明其人豪也与。惜乎!将星陨地,中道而殂,汉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能为也。表忠有祠,遗祭有仪。灵爽不昧,尚其歆之。”多说一句,邬景和还是叠翠诗诗体创始人。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汉诸葛孔明旧庐》碑刻一通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咸丰乙卯(咸丰五年,1855年)仲春,南阳知府顾嘉蘅书“躬耕亭”。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三顾堂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汉碑亭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从“三顾坊”至武侯祠山门,路旁有南阳是人民政府1987年立《重修武侯祠碑》、亭内有青石砌成的诸葛井。别小瞧这口井,它可是武侯祠中最有资历。桥望柱柱头为盘龙。过了桥就是武侯祠山门。

古迹胜地:南阳卧龙岗_武侯祠,诸葛亮躬耕地。

武侯祠文化园建成鸟瞰图,真是恢宏大气,欢迎来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