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天生内向?"别焦虑!深挖这些潜在特质,也能像金子发光

要真心对待那些内向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对你一次不那么熟练的热情,就已经鼓足了全部的勇气。

前几天收到网友留言:“我实在受够了!部门几个人总是冷嘲热讽,年前就处处挤兑我,刚开工又对我指指点点,我内向怎么了,我不愿意跟她们多说话,就说我孤僻难处。每天听着她们说三到四,真的好难受,我不是没心没肺,我真的熬不下去了……”看着在后台一长段的哭诉,我深深的感受到,屏幕那一方,那颗脆弱而伤痕累累的心,在煎熬的滴血……我的内心也很沉重,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说实话,性格内外向,本无对错,但为什么就有很多人在孩童时代,在读书光景,在如今的工作中,还在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背负上“怪异”的指责,活生生被划到另类一族?

我觉得,这大抵跟我们一直以来的文化有很大关系。在流行文化中,与性格外向有关的形容词常常更具表扬意味,比如开朗、勇敢、阳光、团结、积极等,因为,这是一个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年代。

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性格特征与人们的幸福感也有关系。最新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人如果“假装”外向,会感觉更加快乐。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为什么我天生内向?内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先说一下我的真实案例。我也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不善言谈、敏感、胆小,喜欢安静。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常常批评我,“你看,邻居家朵朵嘴多甜啊,开朗外向,这孩子真讨人喜欢!你看你个闷葫芦,气死人”类似这样的,说过几百几千遍。

我还记得,有一次,弟弟在学校踢足球,体育老师就当着很多同学,大声斥责他,“你真怂,刚才一脚快抢啊,你太给队里丢人了!”很多学生给他起了外号,叫“耗子文”。

是的,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教育不会关注什么孩子心理发展,很多老师会我们这类人贴上“不合群、上课不积极、害羞胆小懦弱”等等标签,乐此不疲地反馈给家长,号召学生们以外向人为榜样,我们就像 “坏孩子”一样被人嫌弃着,一件事,学校折腾完,回家又被数落……是的,很委屈,很孤独,也很自卑!


这种骨子里的自卑感,从孩童时期到求学之路,为了改变,我一路拼命成长,刻苦读书,只要我能拿到班级第一,年级第一,老师、家长们就会以我为榜样,瞬间抹去了“内向”不好的成分,表扬地说“你看她多安静啊,学习真好!”只有,我自己深深的知道,真实的内心阴影。

毕业13年多了,我拼命的工作,从基层到管理者,想努力赢得老板的器重,同事的赞赏,尽管我依然很内向。在多年的学习与探索中,我努力研究,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这类人天生,如此内向?如何改变这种偏见?

先说说,“内向”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1)多巴胺。

心理学博士Perpetua Neo曾从脑化学物质角度比较内向者与外向者,这个脑化学物质就叫“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与奖励相关的化学物质,它主导运动原动力、好奇心、追求变化以及渴望被称赞的感受活动,通俗来说,比如自我感觉良好。

多巴胺阈值越低,人就越容易感到亢奋。

研究发现,内向者对外界社会刺激更敏感,而外向者需要强度较高的刺激才能精神亢奋,也就是说,外向者需要大量“多巴胺”刺激,才能满足自己心理需求,所以你会看到外向者往往表现的“酷爱交际、擅长言谈,炽热奔放,乐不思蜀的活跃。”而内向的人,不需要这么多,所以不会这样开朗。


(2)“长”乙酰胆碱通路。

在美国精神分析博士《内向者优势》一书中,作者Marti Olsen Laney结合大量研究得出,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在社会场景下,所采取的神经通路是不同的。

内向者的神经通路被称为“长”乙酰胆碱通路,也就说,乙酰胆碱通路更为“舒展”,而乙酰胆碱,则是触动我们注意力、记忆力、探究思考等认知活动的物质。

这就意味着,外部刺激能在内向者的大脑中经过更多的区域,以至于一丁点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发一连串的“大脑认知”。其中一个,就是右额叶岛皮层,就是大脑中勘测错误信息的部分。

所以,你会发现,内向者特别容易注意到各种细节,非常敏感的察觉。内向者也会很自觉的反思自己的错误。

通俗的说,内向者,实际上有很多“内心戏”,外人不知道罢了。

写《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出身贫寒的家庭,平凡的外貌,脸上有好多雀斑,不愿意社交,性格很内向,在家在学校都不招人待见,同学们送她一外号Rolling Stone。

毕业之后,仅仅七年,她的失败达到了史诗般空前的规模:短命的婚姻,闪电般地破裂,加上失业的打击,她成了一个艰难的单身母亲……

可是她为什么写出如此畅销的《哈利波特》系列,因为常年在现实中被人冷落、打击,她只有她书籍找寻快乐,所以她会常年沉浸在书写的奇幻童话故事中,培养了越来越超强的想象力,在那个内心世界,她把自己代入,比如是一只得了麻疹的兔子,没有耳朵的松鼠,但家人会关心她,朋友都来看望她,她很开心。

J.K.罗琳,便在书籍里获得了新生,找到了失落的“幸福感”。也就是在写作中,她修复了伤痛的力量,有了自由和快乐。还有很多内向人,比如长跑者在奔跑中收获“存在感”,喜欢唱歌的在歌声中“救赎”,有人在绘画中找到了世界的美。

世上没有纯粹的外向、内向,两者不能割裂为二。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世上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人,或者一个纯粹的外向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存在的话,那么他会在精神病院里。”

我的直属领导王副总,是一个实打实的内向人,他很不喜欢社交,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理公司内部策略事物,我们开玩笑说他好比“放松模式”下的狮子,但偶尔也会代表公司出征,比如特别大型的项目提案会,他很充满力量,投入到“战斗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机制里,都会有这两种模式存在,比如,你要投入“战斗模式”,这时候交感神经,会让大脑大量释放多巴胺,让我们身体感到兴奋。

但一旦,处于“放松模式”,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了,身体会释放“乙酰胆碱,它让身体循环慢下来,我们会感到安静平和”。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有时候你见陌生人会内向,遇到熟悉的知己人,你会很外向,放得开。

这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内向的性格诠释。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一个客户,他是性格极内向的人。毕业那年,刚开始做销售时,他一和人说话脸就红,而且还不敢看人眼睛……我很诧异,他居然做销售做到今天,已经做了10年开拓性销售,10年中五子登科。你可能会质疑,性格这么内向,怎么能做销售呢?

还有一个例子,我以前的下属,原来是在开发商做销售,我接手楼盘策划那年,他也就是刚刚做销售,20岁出头,非常腼腆,跟我说话会害羞,后来人家小伙慢慢做起来了,居然做到了一个项目上的销售经理,亲自带一个团队。去年,我再次见过他时,他已经开了2家房地产中介结构,团队有30人,我非常诧异,跟我印象里内向的小伙,判若两人,内向的他是如何蜕变的?

内向人做销售,反而没有受“表达劣势”影响,反而是发挥出了内向者的优秀特质

比如超强的倾听能力、给人沉稳感、安静,对产品研究更深入、专注等,这些都是最终促成成为一名出色销售的极佳特质。

记得《奇葩说》里颜如晶,被人贴上“不合群、内向、喜欢孤独”三个标签,但就是这样内向的她,发言却“如此滔滔不绝”,而且,她的发言让我非常有共鸣感。

“我不是不会说话,只是没那么需要和人说话”,反而被大家

误解“你常常一个人,一定很孤独吧,你应该试着改变,走出来”,其实对内向者们来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光,简直是天堂好吗?

在《内向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列出了出现在内向者身上的十项优势与十项障碍,它们分别是:

优势: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善于倾听、安静、善于分析、独立、持之以恒、擅长写作(相对于谈话)、有同理心;

障碍:恐惧、过于注重细节、易受刺激、被动、逃避、过分理智、自我否定、固执、孤僻、害怕冲突。

我们可以看出,优势与障碍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优势发挥过当反而成劣势,这些都需要平衡的智慧,内向之间也会不断转化。

所以,不要给自己标签化,内、外向之间是可以互通的,在不同情境下也是相互转化,而你只需要把你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做好自己,足矣。


内向者深挖“潜能量”,像金子一样发光。

第一,构建内在价值,即你能满足别人需求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密友社交”的时代,不在于你外交能力多强,能教到多少朋友,有多少粉丝,而在于你能给别人什么价值?

前几年,我参加过一次全国知名地产经理训练营,很多人一进入大会议,开始大散个人名片,互加微信什么的,我不愿意主动开口,更不喜欢攀谈。

3天培训讲完,是个人知识体系分享,我把自己多年的思考,结合这次所学内容,做成几个思维导图,教给了老师,老师在课上,大为惊叹。下课后,纷纷人来人往,来主动找我交谈,其实真的就是这样,你有价值的地方,你才能吸引到别人。


如何构建内在价值呢?

今天,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第一,一定要跟业务去挂钩,去学习和了解公司挣钱的业务,这些才是重心;第二,围绕着核心业务,找到某一个你比较擅长、能够钻进去的细分领域,一定要精、专。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把这一小片领地,做到独一无二,做到无人替代,无论你多么内向,你都有非常牢固的“立足之地”!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重点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1)你最擅长什么?

2)你最喜欢什么?

3)这些东西如何跟别人的需求结合起来?

4)这些东西如何创造新的价值?

5)如何让这些东西复利,像滚雪球一样?

另外,还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你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你可以,在岗位上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塑造个人品牌,你可以通过分享,比如在自媒体平台发表文章,还可以做分享会,读书群等……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完全无需担心。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出自己的作品和成绩,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第二,最大化发挥优势:高感性特质(高度敏感)英文Highly sensitive persons,还有一项,倾听与共情能力,英文Empaths。

先说高感性特质。内向的往往非常敏感。

有一项实验,测试者把柠檬汁同时滴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舌头上,检测结果显示,内向性格分泌的唾液会多出1.5 倍。内向者的神经系统天生对外界刺激更敏感。

比如,乔布斯,性格很孤僻、内向,但他有高敏特质,能从禅宗、美学、计算机中,看到、感受到别人没有办法感受的东西,所以创造了苹果手机,从0到1的大跨越。

对于内向人,无论多小的刺激,都可能在内向者心中唤起强烈的反应,以及唤醒他们的记忆和经验。

这样的人,最适合创意类的工作,比如文案写作、设计师、作家、画家等等。他们会注意到生活中细微的事物,会容易对事物进行联结和构架,容易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创意型公司,会给创意者更宽松、自由、人性化的办公环境,加上领导目标正确引导、正面激励反馈,非常激励内向人高敏特质。你也可以试着给自己这样反馈,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再说,第二个,倾听与共情能力。

站在别人角度,理解、有同理心,思考的比别人更深入的能力。

比如微信的发明者张小龙,创造了伟大的社交产品,改写了我们的交际模式。比如好的领导,能真正倾听员工的需求,能觉察到别人的感受,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能敏锐地感受到情绪的起伏波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喜欢帮助别人、关怀别人。

针对共情能力的职业选择,比如咨询师、客服、社工、讲师教练等,他们更能胜任深入交流和关怀的角色。


第三,赋予事情意义感,专注、深度和反思。

内向者天生就擅长寻找意义,而且也相对比较自律,这是非常好的特质。内向人不爱说话,并不代表表达有问题,而往往你会看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内向人,尽管因说话太直接,不免让人很不舒服之感,但目标会非常明确。

针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通过开头讲故事或身边人案例带入话题,这样表达出来,不唐突,还能吸引对方,而且也能让对方接受,同时,添加自己的核心观点、充足的证据,最后就是落到行动中。

内向者,多多培养自身深度思考的优势,你的表达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你的结构力、逻辑思维能力,比很多外向人要好很多。

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社交,只是内向者更容易感到“疲劳”,从而更倾向于轻度、私密、安静的交流而已。

作为内向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适时的休息,创造自己的舒适精简,跑步、冥想、健身,或者学学腹式呼吸,保持必要的身材,也可以多读书带来精神食粮,抑或寻找自己喜欢的香味,感受音乐的魅力等等。

另外,给大家几点小建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迅速平息怒火,眼神平静,对自己宽松些,不要自我伤害,也可以通过各种幽默搞笑剧,大笑几次,也可以跟家人、亲朋,不说话,只是陪伴,也能寻找归属感,缓解孤独寂寞。

而且,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适当扩大社交圈,人为增加外向行为,这样也会给内向的你提升极大的幸福感,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发挥更多乐趣。前提是,你愿意,不要有任何犹豫与勉强。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关于内向性格的孩子们,不能轻易给孩子定义为内向或外向,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真的,太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理了

!每一个人都是伟大而复杂的个体,有40-50%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至少有一半可能性来自于家长,所以指责孩子性格不好时,先反省一下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别人的无趣。

所以,内向,真的没什么,内向就只是性格的一种。你可以为了生存而改变,也可以不改变。一切都看你的价值排序。本人35岁,一直内向,从未想过要改变。或许会错过一些机会,但安静、恬淡更适合我。活在当下,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我的完美人生,所以,请不要一味顾及所有人的感受,唯独忘了顾及自己……

“懂的人无需说,不懂的人不必说”,在职场上多多提升自己的“硬核”,把自身优秀“特质”发挥到极致,奔向自己的光亮,像“金子”一样光芒万丈的自己!



我是第一职场网文馨,10年知名地产企划人,第一职场网合伙人,向上管理金牌导师,在行行家,青云计划获奖者,多平台签约作者。职场路上,与您一起蜕变!

延伸阅读:

1.

2.

3.

4.

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