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魏文侯於戰國之初開創的魏國霸業令諸侯列國羨慕不已,他不但為子孫留下一個強大的魏國,而且延攬了大量能臣干將至魏庭,但其繼任者並不能如其所願駕馭得了魏國霸業,特別是功臣宿將。當魏國初置相,魏武侯棄吳起,而先用田文,後任公叔痤便是其無法控馭魏國霸業的表現。

一、禮賢下士,得譽諸侯

戰國之初,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任人唯賢,大膽起用平民士子,據《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記載,“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由此得譽於諸侯”,而令“四方賢士多歸之”。

魏國佔據晉國中部地帶,且以三晉正統自居,有魏文侯的英明領導,迅速實現了富國強兵,國家大治,於戰國之初一躍而成為諸侯國之首,雄霸天下。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魏文侯

據《史記·魏世家》記載,秦國曾欲討伐魏國,但因“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而未敢輕舉妄動。魏文侯禮賢下士的事蹟見諸於史書的有許多,今僅以數例共同分享。

1、據《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記載,有一次,魏國君臣魏一起喝酒,推杯換盞,十分開心。正在此時天降大雨,魏文侯卻“命駕將適野”,群臣不解。當隨從探問原因時,魏文侯當即表示“與虞人期獵”,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喝酒和下雨而失約。

當此雨天且無法打獵的情況下,魏文侯作為一國之君,卻守信如此,令人敬佩不已。

2、魏文侯派樂羊攻取中山國,並將兒子魏擊封於中山。據《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記載,有一次,魏文侯想聽聽群臣對自己的評價,當群臣紛紛讚美其為仁德之君時,卻半路殺出一個任座以“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惹怒了魏文侯。正當魏文侯怒火欲爆發之時,任座還挺識趣,一溜小跑溜了,惹得魏國君臣哭笑不得。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魏文侯問己於臣子

當魏文侯再以同一個問題質問相國翟璜時,翟璜以“臣聞君仁則臣直。曏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借讚美之機既勸諫魏文侯,又得以替任座開脫,瞬間將此前之“不敬之罪”化為烏有。

魏文侯藉著翟璜搭建的臺階,不但召回在殿外的任座,而且“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魏文侯知錯能改,善於納諫,由此傳為佳話。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翟璜解圍

二、受教與否,父與子理解或許不同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不但其本人對他們尊敬有加,也深深影響了魏國兒子魏擊。

據《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記載,當魏擊被封為中山君之後,有一次外出與田子方不期而遇。魏擊連忙“下車伏謁”,但“子方不為禮”。

田子方得所作所為立即令魏擊怒火中燒,並命令隨從攔住了田子方的車。但魏擊並未直接質問田子方,而是以“富貴者驕人”,還是“貧賤者驕人”請教。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田子方路邊教魏擊

田子方直接回以“貧賤者驕人”,並隨即解釋道,“身為國君,若是驕狂不已,將有亡國之災;身為卿大夫,若驕狂不已將有敗家之禍”。

雖然田子方煞費苦心,為魏擊施教,但其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魏文侯的繼任者魏武侯。

三、父與子畢竟不同,子雖承父業,但用人觀有異

魏文侯去世,太子魏擊即位,史稱魏武侯。魏武侯站在魏文侯的肩膀上意圖將魏國引領至更加強大的境地,但一番努力之後,卻收效甚微。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魏武侯

魏武侯繼承了魏文侯的霸業,得魏文侯功臣宿將輔助,但其控御不得法,魏文侯時代的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更無從談起,人才流失嚴重,一代名將吳起去魏相楚便是其中一例。

自從吳起於魯國“殺妻求將”而一戰成名,便步入魏文侯的視野,以至其初到魏國便被魏文侯任用為將。吳起確實不負所望,在與秦國的戰爭中,“拔五城”,且長期“為西河守”,任期間施行仁政,深得民心,“甚有聲名”。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吳起效力於魏國

魏文侯去世,吳起並不被魏武侯重用。當魏國“置相”時,吳起想當然地認為以其多年功勳可以入朝為相,但事與願違,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魏置相,相田文”。

魏相田文死後,以在魏庭的資歷而論,吳起無人可比,相國之位志在必得,但又一次落空,據《史記·吳起孫子列傳》記載,“田文既死,公叔為相”。

據《史記·吳起孫子列傳》記載,魏國新任相國公叔痤雖“尚魏公主”,有強大的後臺,但自認為能力上不及吳起,因而“害吳起”便有意將吳起擠出魏國。


魏文侯禮賢下士,或許無意中傷害了魏武侯

公叔痤利用魏武侯排擠吳起

當魏武侯應公叔痤之計假意將公主許配給吳起時,吳起“果辭魏武侯”。據《史記·吳起孫子列傳》記載,“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公叔痤成功地將吳起擠出魏國。

魏文侯創業,魏武侯繼承家業,他們父子遭遇的困境,於當今社會較為普遍,即企二代難有作為,創業者班底難以為繼。自魏武侯時起,魏國雖稱霸諸侯列國,但已有衰落之勢,至其子魏惠王,隨著齊國崛起,秦國變法大成,終於讓出霸主寶座。

“歷史倪說”認為,魏文侯為招才納士,以身作則禮賢下士本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國之君缺乏適時示之以威,才發生任座當眾指責其“棄弟而封子”,以及田子方“無禮”魏擊之事。人非聖賢,孰能不顧及自身感受,或許由於魏文侯過分縱容,以至於任座、田子方之流在魏武侯成長過程中留下過陰影所致。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魏世家》

2、《史記·吳起孫子列傳》

3、《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