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生存就意味著逼退對手,發展就意味著削弱對手。”

文丨華商韜略 王巍峰

任何一個市場早晚都會成為紅海,在紅海中發現商機,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1】

“只要你或者你的孩子得過病、輸過液,他就應該掙過你的錢。”

這個“他”,是科倫藥業董事長、“輸液大王”劉革新。

1995年底,由於不滿美國老闆對中國員工的態度,44歲的劉革新辭去了中美合資四川奇力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職位,併發誓:

“我會幹和你們一樣的事情,讓你們活在我的陰影之下,證明中國人的能力絕對超過你們!”[1]

然後,他東拼西湊借了100萬元成立科倫。

20多年過去,如今,他把大輸液做到了全球第一。

所謂大輸液,就是容量在50ml以上的靜脈滴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打點滴”。

儘管國際用藥規則是“能吃藥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我國卻有自己的特色:“百病皆可輸液”。尤其是縣鄉醫療機構,“維生素、激素、抗生素加點滴”成為醫療“標準套餐”。

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縣鄉醫療機構輸液“盛況”

早在2014年,國內大輸液消費量就突破百億瓶大關,達到107億瓶,成為當之無愧的“輸液大國”。

同年,科倫大輸液的年銷量達到45.3億瓶,一家就貢獻了超過40%的市場份額。此後,科倫大輸液年銷量持續保持45億瓶左右。

所以,理論上說,只要輸液兩次以上,至少就會用到一次科倫。

經過多年競爭,科倫、華潤雙鶴、石四藥已佔據國內大輸液70%以上市場。但是,三巨頭版圖已定,科倫雖大,也很難擴張。

“當市場資源變得稀缺時,生存就意味著逼退對手,發展就意味著削弱對手。”劉革新把他的這套方法論稱之為“強者邏輯”。為了變得更“強”,他提出:

科倫要把大輸液、抗生素、仿製藥和創新藥,都做到全球第一。

10年前接受採訪時,劉革新說自己最佩服的就是任正非。他與任正非的經歷還有些相似:任正非也是在44歲失業、離婚,找親友借了2萬多元,建立了華為。

劉革新也“狼性”十足。他能夠在細小的市場縫隙中迅速捕捉到商機。然後,把地盤佔了,把錢掙了。

【2】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劉革新出生於1951年,母親從事教育工作,父親是工程師。少時他喜歡讀魯迅和孫中山,理想是文學,但由於政審,理想受挫。後來,劉革新逐漸喜歡上了《孫子兵法》。

正如任正非說“面子是給狗吃的”,劉革新在不惑之年辭職不全是為面子,也是為了追求成功。何況辭職時,他已經拿到了“勝而後求戰”的法寶,還從原單位順手“牽”走了兩個人。

1995年底,劉革新拿著四處借來的100萬元,租下四川新都的一家膠囊廠。一番改裝之後,四川科倫大藥廠就誕生了。

然後,他就開始和時間賽跑。此後100多天,他吃住都在工廠。就連那年的年三十和年初一,他也是在廠房內度過,身邊只有一隻叫波比的小狗。

直到1996年7月工廠正式投產,外界才知道他悶聲幹了一票大買賣——兒童輸液。

當時,點滴的容量,都是為成人準備,動輒500ml。配藥之後,大容量的點滴,如果全部輸完,對兒童來說,代謝的負擔較大。如果不輸完,藥效又不夠。

在這個圈子摸爬滾打多年,劉革新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機——“很多醫院急需100ml兒童輸液產品”。

“於是,我調集所有力量全部投入到兒童輸液產品,很快這個產品就出爐了,一上市就供不應求。”時隔多年,劉革新回憶起此事,仍然很激動。

從投產到盈利只用了6個月,並且創造了“五當奇蹟”——當年策劃、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盈利。

《孫子兵法》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將500ml的瓶子改成100ml幾乎沒有技術難度,如果提前走漏了風聲,被財大氣粗的對手截了胡,後面也就沒有劉革新什麼事了。

2000年,中國輸液產業面臨空前變革,國家強行推廣GMP(良好作業規範)標準,嚴守質量“底線”。經過整治後,400多家輸液企業,最後能投產的僅剩下30家左右。

劉革新是在推出兒童輸液之前,就率先通過了GMP,提前押對了寶。

這之後,大輸液企業大規模縮水,產品供不應求,倖存者紛紛開始收購擴大規模。

倖存者劉革新選擇全力以赴。

就在對手們還在通過調研、開會、寫方案評估收購一家企業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時,劉革新在短短6個月裡連租賃帶收購,已將3家企業納入科倫體系。

“那一年所有的併購,我都稱之為先開槍、後瞄準。”

這成為劉革新的奠基之戰。

之後,科倫的產能從幾千萬直線上升到2億瓶,成為國內大輸液第一集團軍,一舉超過了一眾中外合資企業,也算是實現了當年“讓你們活在我的陰影之下”的誓言。

2009年,科倫大輸液的年銷量就已經達到22億瓶,穩居行業榜首。

但,在向全國邁進的過程中,四川的科倫與華北地區的華潤雙鶴、石四藥等企業的業務範圍重合度越來越高,科倫奇蹟般的增長,也越來越難出現了。

【3】

“要有勇氣集中精力面向最易取得的那一塊細分市場。”

2010年,劉革新決定衝進抗生素領域。

當時,國內輿論正在熱議抗生素產能過剩。“那是一片紅海!”企業內部高管也勸他不要進入這一領域。

但是,劉革新認為,在紅海中發現商機,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劉革新並沒有選擇直接去做抗生素,而是選擇做抗生素中間體(通俗說,即原料)。

這本是一條很穩妥的路。

然而,同年7月,環保部全面強制實施《製藥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由於抗生素中間體高汙染、高排放,迫於環保壓力帶來的成本負擔,生產企業紛紛離場。

眾人一致反對時,劉革新又看到了機會,並使用了他的“獨斷權”:堅決去幹!

第二年,他逆勢投資,從科倫的自有資金和IPO超募資金中共拿出40億元,到新疆川寧投下“世界最大抗生素中間體項目”。

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劉革新看到的機會不難理解:

事實上,十大抗生素只有幾種是處於飽和狀態,其他幾種仍然供不應求。在大家退場時,通過抗生素中間體項目佈局“供不應求”的產品,就是機遇。

開頭不難,但過程很難。隨後,由於意料之中的環保嚴查,工廠開一陣、關一陣。科倫高管們被惹毛,紛紛打起退堂鼓。

“不是環境差,是我們不夠強大!”劉革新根本不相信環境論,並隨即提出“環保優先,永續發展”,在環保投資上不設上限,並將24歲的年輕闖將鄧旭衡放到川寧總經理位子上。

禍不單行。2012年,我國又出臺“史上最嚴限抗令”,對各級醫院抗生素的使用數量、使用率作出嚴格限制。抗生素市場進一步萎縮。

“未來醫藥產業將由機會市場轉向技術競爭,如不脫胎換骨,前景十分暗淡。”劉革新意識到“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企業拼到最後還要拼技術實力。

這一年,劉革新觀念大變。原來,他認為:“行政權、專家權、典範權,三權集一身則未有不能成功之事。”現在,他更相信科技。[2]

隨後,他以百萬年薪從齊魯製藥挖來“藥研一哥”王晶翼。

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劉革新與王晶翼(右)

據說,在聽完王晶翼的16張PPT講解後,劉革新制定了3條軍規:

“第一,王晶翼永遠是對的;第二,王晶翼可能會犯錯,如果犯錯,參考第一條;第三,解決分歧時,以王晶翼意見為主。”

對於王晶翼為首的研發團隊,劉革新也是不問方向、不問時限,全權交給“一哥”決斷,自己無條件支持。

科倫的川寧項目並沒有放棄。2018年3月,數十億投資,7年探索,以及科研團隊的支持,科倫川寧抗生素中間體項目終於實現滿產。

自此,科倫不僅掌握了包括中間體、原料藥、製劑在內的全產業鏈話語權,產品也遠銷15個國家,併成為了全球抗生素中間體領域的寡頭。

但此時,醫藥市場已經大變樣。

【4】

“我已經拿下了大輸液和抗生素中間體兩項世界冠軍,將來創新藥也一定要拿下冠軍,這樣的人生難道不是很酷嗎?”

兵法雲:“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雖然大輸液和抗生素中間體都成了“世界第一”,但科倫主戰場在國內,這兩塊業務都已成為“焊死”了天花板的行業,只能去“守”。

劉革新還留下一柄可以去“攻”的長矛——“將60%以上資源用於全球顛覆性創新、突破性治療藥物、重大疾病里程碑式新靶點藥物的研究。”

這是王晶翼上任之後決心去啃的“硬骨頭”,劉革新也高度贊同。

此後3年,科倫投入13億元,佈局347個研發項目,涵蓋了腫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領域。其中,30項為國內首家申報。

科倫的主攻方向是仿製藥研發。

在這方面,中國和印度都是學習西方,西方也一直穩攥藥品的話語權。只有在西方的原研藥(原創性的新藥)過了專利保質期、錢也掙夠了之後,東方才能生產仿製藥。

而且,中國比印度要落後。1970年,印度就專門立法鼓勵本土企業生產仿製藥。1980年代,印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國、全球藥價最低的國家。

他會成為下一個中國藥神嗎?


▲印度仿製藥暢銷(來源:電影《我不是藥神》)

2002年之後,國內仿製藥快速發展。僅在2005年,就有超過1萬種仿製藥獲批上市。這讓我國也很快躋身仿製藥大國。

但我們並不是強國。彼時,印度的出口成績是每年數十億美元,我們只能用千萬美元來計算。我國仿製藥“療效差”、“低仿”的名聲也是在此期間形成的。

到了2015年8月,《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中提到,“加快仿製藥質量一致性評價(仿製藥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達到一致)”。

根據規定,同一品種藥品,一旦前三家通過一致性評價,後續藥品將不再進入醫保採購名單。不能進入醫保名單,就意味著該種藥物在官方採購渠道被宣判“死刑”。

據悉,這一政策如果嚴格執行,中國將有90%的藥品文號退出市場。

這也是劉革新和科倫決意進軍仿製藥領域的關鍵原因之一。

眼下這場“淘汰賽”,比拼的不再是企業規模、江湖地位,而是在各個“專科”垂直領域的創新能力,是點對點的拼殺。這就意味著,任何企業都有機會殺出重圍。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2015年之後,科倫集中火力,將研發瞄準了仿製藥質量一致性評價,步伐進一步加快。

截止到今年10月初,我國只有345個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齊魯以23個排名第一,華海達20個,石藥18個,科倫達緊隨其後,達到16個。

儘管艱難,科倫還是拿到了船票。

11月26日,科倫藥業的阿莫西林顆粒也通過了一致性評價。劉革新又佔據了一塊地盤。

20多年來,在一紙政令就能改天換地的醫療行業,劉革新從零做起,帶領科倫殺進製藥行業頭部陣營。他的謀略,或許可用他熟讀過的《孫子兵法》裡一句來形容: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藍血劉革新》《醫藥界》·E藥經理人雜誌[1]

2010年、2016年《E藥經理人》雜誌專訪劉革新[2]

《劉革新:用行動締造傳奇》《中國政協》2011—03

《中國仿製藥的發展現狀分析》萬慧達知識產權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