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的魅力有多大?麾下的官兵: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跟

傅作義是一代守城名將,他出自山西,曾是閻錫山麾下的得力戰將之一。但自抗日戰爭之後,傅作義逐漸脫離了閻錫山的掌控,成為統兵幾十萬的“華北王”。在傅作義成為“華北王”之前,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傅作義

傅作義的魅力有多大?麾下的官兵: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傅作義為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這時,傅作義麾下的35軍已經擴編為2個師、1個旅,既:第73、101師及新6旅。老蔣的命令一下,傅作義便率兵從 晉西北 開赴 綏西 地區駐防了。

傅作義一去第8戰區,就意味著脫離閻錫山和他的第2戰區,這等於是“自立門戶”,閻錫山哪裡願意?可老蔣的命令他又不敢違背,於是在答應傅作義開赴綏西時,閻錫山又留了一手:只准許傅作義率第101師、73師211旅去,其餘部隊全部留在山西,歸閻錫山的親信第7集團軍指揮。

對此,傅作義只能帶走一個師外加一個旅的兵力,這要是換作其他人,壓根就不會幹,但傅作義二話沒說就向綏西開赴了。誰知傅作義剛走,令人意外的一幕發生了:新6旅、第7師25團、422團悄悄地渡過黃河,急急向西趕去,經過不分晝夜的急行軍,他們千里迢迢地趕到了綏西,並見到了傅作義。

傅作義的魅力有多大?麾下的官兵: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閻錫山收到消息後,氣得大發雷霆,急令傅作義:要求傅作義把這些“擅自出走”的部隊“還”給他。可傅作義本人去勸說了好多次,也不管用,他們就6個字:不想回山西了。因為他們追隨傅作義多年,因此產生了濃厚的感情,所以早就“分不開了”,不久之後,留在山西的第73師也悄悄啟程,跑去綏西投奔傅作義。至此,那些被閻錫山“留一手”的部隊,又斷斷續續地回到了傅作義的身邊,頗有一副“除了傅作義,我們誰也不跟”的態度!

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些部隊放棄閻錫山的“皇糧”不吃,跑到綏西,跟隨傅作義在荒毛野地忍飢挨餓?這令局外觀戲的人驚奇,就連閻錫山本人也十分驚訝,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傅作義這小子為啥會有這麼大的凝聚力。

傅作義的魅力有多大?麾下的官兵: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其實,這完全是傅作義的“個人魅力”所產生的結果。

第一:傅作義本人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會打仗,不做牛皮家,實實在在地打勝仗、硬仗。

第二:傅作義極重感情,對手下的將來和兵很有感情,而非做作的“假樣子”。

第三:傅作義以身作則,大公無私。

第四:傅作義待人寬厚坦誠,又能夠破格提拔有才之將,部下在傅作義的手下幹事,只要有才能,均可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人人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忠誠,官兵對他死心塌地。

第五:傅作義為人耿直,陳長捷曾這樣評價他:“傅先生不說硬話,不作軟事”。

傅作義

傅作義的魅力有多大?麾下的官兵: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在傅作義的統帥下,手下的軍官有幾個突出的特點:一、官兵不貪汙,二、凡事將官以身作則,三、將領在戰鬥中從不輕棄部下和士兵。以上三條,在蔣介石、閻錫山的部下中,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蔣、閻手下的將領一遇到戰局出現敗相,當官的跳牆跑、渡河先搶船、在潰退的路上總是跑在最前頭、跑在前頭的必定是軍中高幹們的汽車。

而傅作義卻不然,一旦仗打到了危急時刻,就連他本人都親自操槍去衝鋒,戰敗了,走到最後,且不丟一兵一卒,他本人是這樣,也要求手下將領能夠做到。諸如種種,釀就了傅作義在軍中極高的威望,所以軍中上中下無不被他所吸引,忠誠追隨。以上是個人觀點,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